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是一种政府经济行为,它的真正主体是地方政府,其本质特征是对中央政令的违背。所以,我们认为地方保护主义是违背中央政令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2.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元代江苏地区的官学教育,在继承宋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袭宋而来的元代官学具有传承和拓展的双重性质。其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官学建设上,继承宋代官学的前提下,学校的数量已经达到饱和,学校的建设转向到拓宽和升级的层面;二、在官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宋以来的特色化教学内容和严格、完备的生员考核制,并对以往的祭祀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三、在学田管理上,承袭宋代大量旧有学田,拓宽了学田的购置渠道,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经营方式。这种官学教育双重性对当今教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先秦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家之“道”就一直被后人言说着。南朝刘勰、唐代韩愈、清代章学诚都曾作有同名《原道》之文,追本求源,探寻儒家之“道”,体现出他们对儒家之道的不同理解,也从宏观上丰富和发展了儒家之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受进士科考录取对象之偏好制约,以德宗贞元年间为界,唐代接受教育主模式之异化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由于多录取生徒,故官学繁盛;后期官学颓败,录取进士偏重于乡贡,因而私相授学占据了主要地位。后期的异化结果,一方面打破了世人对官学素有的崇仰之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捉襟见肘财政的缓解,符合唐王朝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理寺是中央专门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能是审理中央官吏徒刑以上的案件;其次,它还有审理天下疑狱以及奉旨遣使推勘地方案件之职。它并不审理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它不是唯一的中央审判机关,也没有徒刑、流刑和死刑的终审权,不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学界流行的它"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和京师徒以上的案件"、"是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等说法是对唐代法令原文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中央泵房实行独立通风系统的通风降温 中央泵房实行独立通风系统是直接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所造成的风压,借助通风设施将新风引入中央泵房,通过风流与机电设备之间的热交换带走设备的散热,并把热风排出中央泵房。  相似文献   

8.
李白初入京洛考葛景春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西京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开元、天宝时代,唐玄宗每隔一段时间,要来洛阳居住办公,朝廷大臣都要随驾前往,有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国家重大的政令,都是在洛阳举行和发布的。如开元二十三年春,唐玄宗在洛阳亲耕籍田,发布...  相似文献   

9.
榜文是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方式,通过榜文,朝廷将地方与中央联接起来,从而得以将中央的意志贯穿到帝国边陲。宋明之际的榜文主要有榜谕、敕榜、诏榜、印榜四种,其颁布主体各异,制定程序亦不尽相同,在中国古代的上情下达、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是我党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结合当时背景,突出解决核心问题,树立中央权威,实现政令统一,践行了我党一贯坚持的民主集中制度,时至今日,仍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唐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科举制的推行,文学治国理念深入人心,唐初以来逐渐形成了重文的社会风气,唐朝政治主体结构发生了异质性的变迁,呈现出明显的文治化趋势。盛唐开元、天宝时期,“文人政治”局面已呈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2.
《粤西诗载》中的唐代诗歌,记录了唐人对广西情感印象的演进轨迹:初唐的厌恶、盛唐的既欣赏又感伤、中唐的适应、晚唐的留恋。这个变化表明了从初唐到晚唐,唐人对广西的好感是与时俱进的。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广西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开发,社会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并在晚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尤其显现在桂、邕、容三管的重镇区域。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诗坛上艳情诗创作颇为兴盛,不仅诗人众多,而且诗作繁富。不过,晚唐前、后不同时期的艳情诗,内容虽大同小异,而艺术表现却颇有不同。这一点在前期代表诗人李商隐和后期代表诗人韩偓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诗歌意旨的表达上,前期具有朦胧性,后期具有显明性;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前期多为象征性,后期多为直陈性;艺术效果的显现上,前期具有感染性,后期具有感官性。因此,只有辨其差异,明其特征,方能更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晚唐诗坛的艳情诗人及其艳情诗篇。  相似文献   

16.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皇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君主专制自我调节机制的言谏制度,谏官机构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谏议并非一种政治制度,其御用性和依赖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真正构成对君主的监督与制约。文章采用结构功能主义.从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唐朝谏官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