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8):271-271
本试验系本研究工作的第二部分,试验方法与第一部分的氯化苦对九种农作物种籽的薰蒸及发芽試驗完全相同,但作物种籽則增加了一种水稻(早稻),共計十种。所使用的二氯乙烯系自苏联进口(現国內已有制造),純度极高,使用剂量及薰蒸时间以上海市粮食油脂公司所属仓库所常用的能达100%杀虫率的剂量与时間为标准,即每立方米为45克,薰蒸时间为72  相似文献   

2.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8):272-272
本試驗系本研究工作的第三部分,试验方法及种籽种类与第二部分的二氯乙烯对十种农作物种子的薰蒸及发芽試驗完全相同。本試驗所使用溴甲烷的品質含系有效成分98%的标准品,使用剂量及薰蒸时間也以上海市粮食油脂公司所常用能达杀虫率100%的剂量与时間为标准,即每立方米为35克,时間为48小时。关于溴甲烷薰蒸农作物种籽后对发芽力的影响,有若干試驗报告,但是有很多是非常矛盾的,例如S. S. Easter、F. W. Fisk及R. Latta等均認为,用溴甲烷薰蒸,对豆类及谷物种籽的发芽一般无害,或为害极少。但据R. T. Cotton报告,则  相似文献   

3.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16):530-530
本試驗是本研究工作的第六部分。从以前进行的5种常用薰蒸剂对10种农作种籽发芽影响試驗的結果,可以知道以我国各种常用薰蒸剂能达100%死亡率的杀虫剂量与时間,对于各种农作物种籽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最高的校正死籽率可达73%(溴甲烷对玉米),校正发芽势最低仅5.8%(溴甲烷对早稻)。对于这种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損失,有人认为在相当时间后可以恢复,也有人认为薰蒸剂对受薰蒸的种籽除直接的影响外,尚有随薰蒸剂后貯藏时期的增长,而有‘迟滞影响”。而在生产实践上,受薰蒸种籽的发芽力是否能随貯藏时間的增长而有所恢复,或是更行恶化,是有重大意义的。本試驗  相似文献   

4.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11):369-369
本試驗系本研究工作的第五部分,由于此种气体与其他四种較空气为重的常用薰蒸剂不同,其比重较空气力輕,所以进行薰蒸試驗时仍使用同一薰蒸箱,但将其气体发生的位置放置在被薰蒸种籽的下方,并以与气体发生位置相近的(最下层)为第一层,最远者(最上层)为第四层,每层的距离仍为半米。本試驗发生氰酸气所使用的药剂为氰化鈉,其剂量力每立方米30克,加硫酸45毫升及清水90毫升,薰蒸时間为72小时。本試驗所薰蒸的种籽仍与其他  相似文献   

5.
忻介六 《科学通报》1959,4(10):334-334
本試驗系本研究工作的第四部分,試驗方法与种籽种类和第二、三部分的二氯乙烯及溴甲烷对十种农作物种籽的薰蒸与发芽試驗完全相同。但对早稻則未曾記录其发芽势。本試驗所使用的二硫化碳与四氯化碳的品貭均很纯,含有效成分均在98%以上。使用剂量及薰蒸时间为较一般稍高的剂量与較长的时間,即每立方米使用200克,二硫化碳与四氯化碳的混合比例为35:65,薰蒸时间为48小时。但仍有一小部的試驗昆虫(米象)未曾杀死,杀虫率約为90%, 从本試驗的結果分析,可归納为下列各点: (1) 二硫化碳薰蒸各种谷物种籽时,除含过高的水分外,一般不致于影响种籽的发芽率。而据本  相似文献   

6.
殷宏章 《科学通报》1959,4(8):268-268
用电离射綫处理马铃薯块莖以防止貯藏期中萌芽变質的实驗研究工作,国內外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块莖的品质、延長食用期间。本工作是在1958年8月到1959年2月间进行的。选用的块莖是1958年6月18日收获的白皮大种,由8月22日起用不同剂量的电离射綫(X光机,电压135KV,电流3MA,距离30厘米)照射后貯藏在室溫中,在貯藏期中經常进行檢查萌芽情况与百分率并分析了块莖中的含糖量,与此同时还以洋葱与大蒜为材料进行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60,5(10):289-289
5月15日塔斯社公报: 最近几年內,苏联不断地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驗設計工作,以准备人飞往宇宙空間。苏联在建造重量和体积都很大的地球人造卫星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能够把几吨重的卫星带到預定的軌道上去的强大运載火箭的試驗成功,使得有可能去建造和开始試驗在宇宙空間长时間飞行用的載人宇宙飞船。 1960年5月15日,苏联按地球卫星軌道发射了一个宇宙飞船。据已經得到的材料,这个卫星式飞船已根据  相似文献   

8.
郑丕留 《科学通报》1958,3(24):758-758
为了提高母鷄的产卵量,我們于本年10月間选擇將要产卵的萊克亨母鷄20只,一般月令为5~6个月,进行改变光照时間促进母鷄产卵的試驗: 將一晝夜分为4个光照阶段:5~9时为黑暗阶段;9—16时为自然光照阶段(白天光照);16—20时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7,2(19):589-58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它的生长錐分化和幼穗建成的發育具有重大的意义。“短种”是广东晚造的品种,对光照长度的反应敏感性十分明显,因此可以通过“短种”的試驗来了解水稻結实器官形成与光照长度的关系。試驗工作由1956年4月起至1957年7月,前后进行过3次。除田間的物候观察記录外,还系統地观察生长錐(大体解剖)和石蜡切片标本(内部解剖)。  相似文献   

10.
何学綸 《科学通报》1957,2(19):594-594
热扩散分离柱是分离气体及液体同位素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已逐步用来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許多作者已經發表了有机化合物在热扩散柱上分离的結果,以及关于分离柱的操作因素对分离效能的影响。我們采用了Clusius—Dickel型的分离柱进行試驗。分离柱由两根同心套管組成,套管长約150到180厘米,两套管间平均間隙距离最小者为0.25毫米,  相似文献   

11.
姜炳南 《科学通报》1957,2(16):505-505
前报(Ⅰ,Ⅱ)的結果表明催化剂对还原反应活性是能长久保持的。在此基础上我們进行了全餾分頁岩油加氢精制試驗,以制成柴油、潤滑油和石腊。反应压力为260公斤/厘米~2,反应温度为400℃,空間速度为1.2克/毫升/小时,氢与油在室温常压下的体积比为2500。試驗結果表明,随着加氫精制反应深度  相似文献   

12.
熊大遧 《科学通报》1959,4(17):556-556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刀具磨損的方法,就是借放射性示踪原子和射线測量仪器之助,測量放射性活化刀具切削中磨損产物(大部分粘附于切屑上,小部分粘附于試件表面和跌落入周围空間)的活度,从而折算出单位时間內的刀具磨損体积或重量,也就是磨損率。与沿用已久的測长計法相較,此法能够滿足迅速、精确、不停止切削而評定刀具磨損的要求,并能大大节省試料,因而受到各国研究者們愈来愈大的重视并提出許多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所結合国产T_(15)K_6硬貭合金刀具进行試驗,得出了一些結果。刀片刃磨好之后,送請本院原子能研究所进行中子照射活化处理。为了滿足长距离运輸和长时間使用的要求,选用Co~(60)  相似文献   

13.
间間隔作为一个条件刺激。(見內感受性的生理学问題第129頁,1952年)做过內感受性反射方面的时间間隔問題。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遇到类似現象。我们認为在研究化学感觉性反射欲评价反应值的时候,預知这个适当的时間間隔是必要的。因此设計了几组实驗,对这一问題加以系統的研究。实驗在15只猫与16只狗身上进行,貓用20%氨基甲乙酯作静脈注射麻醉,剂量为0.9克/公斤;  相似文献   

14.
荘臨之 《科学通报》1963,8(8):63-63
激素在离体下誘导排卵的研究,虽然已有将近卅年的历史,但对其作用的性貭及机制原理,目前我們的了解却依然是很肤浅的。本实驗系有关这方面系統研究的一部分,其目的将針对下列两个問題进行分析:(1)比較研究蛋白貭激素与类固醇激素(以孕酮为代表)在激发卵巢过程中的时間因素,  相似文献   

15.
梁树权 《科学通报》1957,2(19):588-588
Nichols等推荐2,4-二羟基苯乙酮及三氯化铁作比色測定氟离子的試剂。为进一步明瞭該試剂的性質,故测定此法的使用范圍、灵敏度、适宜的pH范圍和干扰等。本試驗使用Dr. B. Lange Ⅳ型光电比色計和蓝色滤光片(BG7)及100毫升比色槽,加入100毫升(或7.5或5.0毫升)三氯化铁溶液(1毫克铁)、1毫升  相似文献   

16.
趙寿元 《科学通报》1963,8(3):19-19
过去、有关人类的輻射遺传学的資料,絕大部分是根据小鼠、大鼠、家兔等齧齿动物身上进行研究的資料推算而得的。尽管这类实驗动物具有各种优点,譬如說可以育成純系,可以一次使用大量个体进行試驗以避免个体誤差等,但是由于齧齿动物与人类毕竟在系統发生上相差还是太远。  相似文献   

17.
沈允鋼 《科学通报》1959,4(12):398-398
本試驗系1957年进行的,目的是分析水稻在开花前后光合作用产物的类型及在植株各器官中分布的情况。以盆栽“老来青”品种为材料,在抽穗时及乳熟期各做試驗一次,处理时整株用玻璃缸罩起,通入放射性~(14)CO_2,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半小时,收回未作用的~(14)CO_2。植株靜置一天,然后将叶、鞘、莖、穗、根切开,分别固定。各样品均分为(1)热酒精(80%)提出物,(2)稀酸(2%HCl)水解物,及(3)浓酸(80%H_2SO_4)水解物,各取一部分計数,算出总脉冲数,及各器官中各类型物貭所含放射性的百分比。結果見附表。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59,4(20):702-702
磷矿是最重要的农肥矿物原料,它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对磷矿的研究,虽然在1956年即曾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工作,但正式工作却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开始的。当时我們分析了中国磷矿资源的現状,发現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地区不平衡,首先应在华北广大农业地区找出磷矿。要解决这个問题,第一、要明确到那里去找,第二、要拟定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間內取得成果的工作方法。当时我們信为,要解决到那里去找的問題,就必須掌握切合中国实际地貭情况的成矿理論,有了成矿理論的指导,然后就能有方向。于是我們决定先摸成矿理論,再进行找矿。在我們研究了已有的不同成矿理論,拟定了我們的工作假說之后,便馬上出发到各个已有的矿点去实践和驗証。由于事先有准备,心中有数,我們对成矿理論的研究在短短的时間內得到了不少成果。但时間究竟过去了不少,当我們考虑到北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最近在分析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对农作物的影响时发现,哪怕在环境中只有极低剂量,一些常用药物(例如双氯芬酸和布洛芬等)也会对多种常见农作物(例如生菜和萝卜)造成影响。科学家对此很关注,因为现有废水处理系统无法从污水中除掉很多种化合物。这项研究调查了可食用植物的一系列改变,例如植物中水分含量、根和嫩枝长度、植物总体大小和光合作用效率等。结果发现,许多药物都以非常特异的方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植物所受到的这类影响,又  相似文献   

20.
汪誠信 《科学通报》1959,4(4):131-131
黄胸鼠(Rattus rattus flavipectus)是我国長江以南地区数量最多的家栖性嚙齿动物之一;甚至在某些地方,它在村庄周围的田野中,也大量地栖息着。它的分布,除我国南方以外,只见于东南亚的某些国家里。安妥是目前国內唯一公开出售的毒鼠药;而且,它对各种老鼠的毒力又极不一致,因此,我們針对安妥对黄胸鼠的毒性这一問題作了一些試驗。本試驗中所用安妥系北京公私合营三星制药厂出品。所用动物俱为1958年6、7月份在云南盈江第三区村寨內以鼠籠捕获、在試驗环境中飼养三天以上的健康黄胸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