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3个指标层,共22个指标,构建了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定量模型对2016年张家界市2区2县的旅游扶贫绩效作综合评价并排序,再利用ArcGIS10.2软件得到各区县旅游扶贫绩效的分级区划图.结果表明,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绩效显著,绩效评分均在60分以上,但是区域之间绩效差异明显.人均旅游总收入、贫困发生率和单位GDP能耗等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绩效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这3个方面进行改善以缩小差异.  相似文献   

2.
全面脱贫取得胜利后,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被消除,但多维贫困问题依然广泛存在,成为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为揭示昌都市多维贫困现状和主要致贫因素,本文依托第二次青藏科考平台,构建了多维贫困综合度量模型,并通过贡献度分解识别出各区县关键的致贫因素。研究发现:在现有模型下,除中心城镇卡若区外,多维贫困问题在昌都市各区县普遍存在,且围绕卡若区呈环状分布,距离中心城镇越远的地方多维贫困程度越高。进一步的因素分解发现,多维贫困是由多个维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识别出的关键因素作用由大到小为:人均医生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每万人床位数、道路密度、人均床位数和师生比。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个维度的经济发展阶段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革开放30年湖北省经济发展实绩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及划分指标,从人均GDP水平、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结构演变三个维度,分析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湖北省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科学制定湖北省未来发展战略与实现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所起的作用,而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地区人力资源要素如何对该地区人均GDP发生作用是该研究关注的中心.因此,该研究从经济指标人均GDP入手,通过构建经济量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探寻其中的奥秘.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是通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适龄人口率两个路径从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作用于人均GDP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等3个维度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对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进行实证测度。【结果】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以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为准则层,就业、收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产业拓展、低碳金融、生态环境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对森林碳汇扶贫总绩效的贡献度存在差异:经济效益能在短时期内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短; 而发展机会创设之后还需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长,但各准则层在森林碳汇扶贫绩效提升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偏废其一。【结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步上升,扶贫效果得以不断显现; 各评价单元的扶贫绩效存在差异,需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总结各区域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充分发挥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在扶贫中的作用。此次构建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一种相对客观、便捷的动态评价方法,能够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9.
徐丽华  王立本 《山东科学》2007,20(2):72-74,82
选取济南市1994-2003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和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分析工业“三废”与人均GDP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从模型模拟结果看,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济南市产业结构在十几年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现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总体上符合EKC特征;济南市经济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View GⅠS软件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4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甘肃省县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4年总体上经济空间差异较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和几何中心均有较大偏移;全局Moran’s Ⅰ指数为0.3911,空间自相关特性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局域Moran’S Ⅰ散点图和LⅠSA集聚图,并采用空间插值获得局域Ⅰ值分异图.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HDI)是由人类健康、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指标合成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数,摒弃了过去以单一经济指标来进行国际比较的作法。2005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的HDI得分和排名有较大上升,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步伐变慢和区域差异交大。报告还显示,即使人均经济收入较低,但通过增进社会健康和教育水平,仍然可获得较高的人文发展。这一思想为文山州等贫困地区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各类科技人才对人均GDP的灰色关联度,区分各类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GM(1,1)模型预测出各类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数量,把灰色关联度作为贡献率灰数,最优化出各类人才的数量,侧重科教人才是人才培养结构转换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南通市1978—2008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计算南通市历年农业结构变化率、农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农业部门比较优势度.按照农业结构系数与政府调控政策、人均GDP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将南通市农业结构演变划分为自由演变、计划演变和主动演变3个发展阶段;通过对相似系数和比较优势度的分析比较,发现南通市农业结构演变呈现趋异性,各县市(区)重点发展了本地优势的农业部门.结合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市场意识的空间差异对各县市(区)农业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为南通市、苏中地区和江苏沿海地区农业未来发展及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区域减贫过程中,乡村地域系统的外缘要素强势介入,驱动乡村转型与发展水平剧烈演变.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推拉理论模拟乡村地域系统要素流动推拉情景,借此构建脱贫攻坚驱动乡村发展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测度乡村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耦合类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域系统要素外流可划分为加速增强、增速减缓、逐渐减弱三个阶段,对应着乡村地域快速衰退、逐步稳定、转向复兴的过程;脱贫攻坚驱动下,乡村发展和转型沿秦岭-淮河一线存在显著南北空间差异;脱贫县乡村发展与转型耦合形成了6种地域类型,其中高发展与高转型类型仅占18.2%,是乡村地域农户生活条件改善及人口转型主导的结果;立足脱贫县差异化的减贫模式,持续激发乡村内核发展动力是脱贫县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贫困县经济发展与物流POI(Point of interest)空间耦合性关系研究对优化贫困县物流设施布局、平衡地区经济发展要素、助推"减贫摘帽"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央苏区的4个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和POI数据,从时空演化差异、空间自相关及相关因素分析等角度分析了研究区经济发展与物流POI空间分布的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夜间灯光与物流POI数据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一致,耦合协调由"零散型"逐渐发展为"U型带状"分布特征;研究区2018年经济与物流发展空间耦合协调度较2016年整体提高0.296,局部地区动态演变差异明显;中央苏区耦合协调呈现"盆地塌陷式"发展特征,4个国家级贫困县处于盆地中心地带;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交通路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联系紧密,"脱贫攻坚"需要全方位考虑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产业结构演化的就业效应理论模型,分别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区域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F检验采纳了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人口总量对4大经济区域的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对4大经济区域的就业总量均存在负向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政策投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而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贵州省2012年88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得出排序位次,并对照已经算出的2004~2011年逐年排序的结果划分出滞留在全省末尾的35个县域,划为欠发达县(即贫困县)。深入分析其经济特征、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194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型预测三个方面对韶关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城市化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韶关城市化受到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增长因素和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以韶关市区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对于韶关未来城市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Romer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部门的空间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集聚和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知识溢出效应全局化时,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创新部门的空间分布没有关系;当知识溢出效应局域化时,创新部门分布占优势的区域随着集聚度和知识溢出的增加,人均产出增长率提高,而创新部门分布不占优势的区域,人均产出增长率下降,但由于知识溢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将减缓人均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主要城市群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间人均土地出让金、住房价格、人均房地产投资额的分化程度。结合经验事实对比分析,进一步探析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内部的人均土地出让金及住房价格存在分化特征,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分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的房地产市场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京津冀城市群房价水平的不平等程度与其他两个城市群没有显著差异,但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最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房价分化程度如果与经济发展差异水平不匹配,则会影响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优化房地产供给,避免过高的房价导致劳动力流失而损害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