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山西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以山西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山西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了战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西健康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养老服务业不断扩大,健康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医疗卫生资源稳步提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借鉴国内兄弟省份健康产业建设的经验上,提出以"养"为核心、以"游"为特色、以"医"为支撑、以"管"为保障、以"食"为纽带,积极推进江西健康产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杭州中药产业现状描述⒈自然资源基础杭州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文化风景区,其自然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地貌属于华中华东低山与江浙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其土壤属于肥沃的红壤或黄壤。气候上处于亚热带边缘,每年平均温度为16.3℃,最冷的一月平均温度为4.1℃上下;每年平均降雨量为1482毫米且每月降雨量均有剩余,因此每月的相对湿度均保持在80%,空气相当湿润。由于这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杭州的中药材资源相当丰富。而杭州历史上就有栽培中药材的传统,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基础可以作为产业发展的依托。中药普查结果表明,浙江省野生药材主要蕴…  相似文献   

4.
7月27日,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建设区域优势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陇西县举办。来自国内的中药材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商中药材产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广西河池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新型经营主题培育、产业融合模式等方面总结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河池市中药材产业面临着产业优势发挥不充分、创新发展不足、产业配套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产业发展体系等措施,为全面推动河池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提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统计数据,对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对主管部门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发展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种植中药材现状的调查,归纳分析福建省种植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为福建省种植中药材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千年药乡”。陇西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产地资源优势、加工规模优势、市场物流配送优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尚处于较低层次,对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作用还很有限。建设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能够加快中药材产业向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升级,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物流中心、道地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真正使其成为拉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9.
陇西中药材产业在区位、市场、仓储、资源等方面有着许多优势,并已成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目前农民未能真正发上“药财”。文章着重从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机遇、优势、前景、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西生态环境全国一流、温泉资源独具特色、医药资源非常丰富、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具备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的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江西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有利于抢抓健康养生产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利于积极应对旅游市场的巨大变化,有利于打破门票依赖、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江西省要打造全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必须做到:坚持差异化定位,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和产品;坚持特色化路线,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的旅游发展新路;坚持集群化建设,建设一批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坚持优质化服务,努力提升健康养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信息化推进,构建智慧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系。同时要在政策制度、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舆论宣传等方面为江西省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是以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能源、资本密集性投入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已经直接威胁到自然环境的质量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为有效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发展绿色产业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大连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大连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生态类型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特色优势明显。阐述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甘肃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这里是一片文明悠久的土地,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春秋时期的黔中故地,云雾缭绕的梵净山见证着它的辉煌与过去;这里“地接川楚,位遏三湘”,自古便是交通要塞“黔东门户”……这里是松桃,一个仿若世外桃源的福地。近年来,松桃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铜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松桃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松桃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被列入贵州省首批100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4.
翟伟彤 《甘肃科技》2022,(19):1-3+8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中医药在不同地区治疗中的应用,甘肃省应当根据自身优势建立起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医药合作,扩大市场中药材的影响力、传播中药材与中医药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以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服务贸易之中。中药材在境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出口结构、市场单一、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强、创新力度不足和产业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开拓新市场、增强贸易壁垒应对能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完善药材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对中药材对外贸易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中药材产业出口的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是推进健康甘肃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甘肃省是传统中医药大省,既有中医药资源丰富、政策优势明显、产业集群体系完整、医疗资源分布纵深、文化底蕴丰厚、康养旅游资源富集、中医药特色医改领先全国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缺乏科学统筹规划、产业集群聚集力和效率不足、大健康产品竞争力弱、消费者认同度不高、专业人才供给匮乏等一些不利因素。为快速高效发展甘肃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应采取协同发展、强化监管,提质增效、扩增优势,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叶启智  马中森 《甘肃科技》2013,29(13):8-9,38
针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发展农业产业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政府引导产业发展,培育扶持龙头带动企业,加强流通市场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市场,运用互联网快捷便利优势,做好做强做大特色中药材产业,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制药企业生产成本,完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电子流通市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西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加工度不高、产业投资存在明显的逆比较优势、产业经济成分结构不合理,从而整体经济效益不高。江西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施农业产业化政策,提高农产品加工度;振兴江西工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疗手段,中药材是中华大地特有的药用植物,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分析中药材的社会需求、中医药和中药材产业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同市中药材产业、特别是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定西科技》2007,(3):7-8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5.13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收入68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19):I0001-I0001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大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我省中医药产业和服务贸易业发展步伐,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我省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得到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作为重点办理建议,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督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