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与大豆灰斑病抗病基因连锁的共显性标记OPS03620&580的2个特征片段OPS03620和OPS03580的全序列分析表明,共显性分离的主要原因在于引物扩增区域内30 bp的插入(或缺失).Southern杂交显示,OPS03620来源于大豆基因组中的单拷贝或低拷贝序列,可用作RFLP探针.将RAPD标记转化成共显性的SCAR标记SCS3620&580.用SCS3620&580检测93株F2群体所得结果与RAPD标记检测结果相同,对62份大豆灰斑病抗感种质资源的测试显示,在绝大部分抗、感种质之间存在明显多态性.此标记兼具RFLP和RAPD的优点,在灰斑病抗病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组合东农91212(感7号小种)×东农9674(抗所有小种)的抗性分析表明,大豆对7号小种的抗性受单显性基因控制。运用BSA法筛选到3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其中引物OPSO3扩增的2个标记OPSO3_(620)和OPSO3_(580)具有共显性的分离特点。OPSO3_(620)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7cM。根据该标记选择基因型纯合和杂合的抗病植株,其符合率分别达到100%和97.6%。  相似文献   

3.
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Rsa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花叶病毒病危害严重,世界大豆产区的均有发生,以广谱抗源材料科丰1号为母本,感病品种南农113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针对南方强毒株系Sa进行了抗病性遗传学分析。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1,F2和F3代的抗性表现,X^2测验结果表明,对Sa的抗性是由单显性基因Rsa决定的采用BSA法,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染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4.
应用RAPD标记快速鉴定水稻的抗稻瘟病基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军 《科学通报》1994,39(22):2103-2103
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主要病害.由于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uv.)生理小种的多样性和小种致病性的不断变化,使得选育抗谱广、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种成为一大难题.转育(或选择)含多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不同的抗病基因对某个生理小种的反应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传统的靠接种进行观察选择很难达到选择多个抗性基因的目的.此外,直接进行人工接种,显然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因而选择的准确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豌豆种传花叶病毒抗病基因sbm-1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汝刚 《科学通报》1996,41(18):1712-1714
与抗病性状连锁的DNA标记对抗病后代的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豌豆种传花叶病毒(PSbMV)是由种子,并经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病毒,有3个株系:P-1,L及P-4,其中以P-1株系分布最广。系列研究表明:4个隐性基因控制着对3个株系的抗性,其中sbm-1对P-1,sbm-2及sbm-3对L及其相关的L-1,而sbm-4则对P-4。1993年新西兰的Timmerman首次报道了sbm-1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标记,但遗传距离较大,为8cM。本研究根据BSA(bullked segregant analysis)方法,鉴定了与sbm-1连锁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标记。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贺超英  张志永  陈受宜 《科学通报》2001,46(12):1017-1021
植物抗病原克隆研究对于植物抗病育种和抗病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预测结构域可将已知植物抗病基因分为4类,其中以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结构域为主。NBS结构域包括P环(激酶1a)、激酶2a和激酶3a。这为利用同源技术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提供了可能。根据烟草抗花叶病毒N基因和拟南芥抗丁香假单孢杆菌RPS2基因设计兼并引物,从大豆抗花叶病毒品种科丰1号的基因组中扩增获得358个克隆,鉴定出4个能读的且与抗病基因NBS结构域同源的片段:KNBS1,KNBS2,KNBS3和KNBS4.Southern杂交表明NBS类抗病基因在大豆中为多拷贝家族;RFLP分析将KNBS4定位于F连锁群,而NBS2则与大豆抗花叶病毒基因Rsa的SCAR标记同位于J连锁群。Northern分析表明KNBS2类在大豆的根、茎和叶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这为最终克隆大豆抗病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