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和已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这两项司法解释引起了社会和法学界的极大反响,质疑和争论纷呈.本文拟从法理学的角度,司法解释的社会功能、合法性以及司法解释在现实中引发的问题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风向标     
“反倾销反补贴”有了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司法解释,分别对司法审查的范围、诉讼参加人、管辖、司法审查的标准、举证责任、判决方式等作出规定,第一次明确了我国人民法院承担对国务院主管部门反倾销、反补贴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重要职责。这两个司法解释,对于人民法院承担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规定的司法审查职责,保护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程序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监督和维护反倾…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这是继1999年最高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后第二个就审判公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较这两个司法解释,我们发现《若干意见》比《若干规定》有很大的进步,在公开审判的实际可操作性上有所增强,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下面,笔者就从两者的比较入手对我国的公开审判制度进行一下自己浅薄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政策聚焦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解决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的法律适用问题。这一司法解释自今年2月1日起实施。新的司法解释旨在规范法院对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审理,为深化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育力司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继“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之后对人身权保护的又一次飞跃,在统一性、补白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上均有创新和突破。但该解释在理论和实践上亦存在着不足,反映了我国立法技术欠成熟和司法解释欠完善问题。立法应当立足于“人”和“一般人身权”的新高度,全面审视人身关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瑾 《科技信息》2011,(3):I0407-I0407,I0364
在实施了新《婚姻法》后,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出台两次司法解释,使其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2010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最新解释,本文拟在最新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婚后所获赠与的房产归属、财产的预期收益、夫妻对其财产约定是否负有告知第三人的义务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特有财产的相互转化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村民委员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案件频频发生,但是同时对行政诉讼中村民委员会的被告资格的争论也十分激烈。文章从相关法条出发,针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一些关于村民委员会"法定职务"的规定,对持适格主体论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程度地反驳,加上对社会因素的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在某些条件下村民委员会可称为适格主体,另一些情况则不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刑修(八)》条文中,关于减刑和假释的修改部分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缺陷,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尤其是"限制减刑"和"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须深入分析其内涵。关于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第二条,既限制了死刑立即执行也贯彻了从旧兼从轻原则。此外,《刑修(八)》的生效,也使得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有所扩张。  相似文献   

9.
正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该司法解释将于2016年4月1日施行。专利案件审理与科技创新关系密切,《解释二》的出台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9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解释》).这一司法解释满足了当下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同时也给网络犯罪的进一步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此《解释》也引发了社会对言论自由的探讨.本文是对《解释》条文规定进行的思考,主要涉及网络犯罪的概念、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的入罪标准两个大的部分.在前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网络犯罪概念广义论和狭义论,并得出《解释》支持狭义论的结论.在后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解释》对入罪标准的界定的意义以及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进一步推进司法独立和法治进程的关键。从“执法大检查”活动的“合法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司法“政治运动化”、“法治表面化”的倾向还严重存在着。因此,必须进行深层的民主、法治启蒙。深化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多元权力的分化与平衡制约,维护司法权威和促进司法公正,从而推进法治秩序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2.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平主要是指不同空间的群体之间对环境资源利用和负担分配上的公平,环境不公平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产业和周边居民之间以及区域之间产生的环境公平问题。环境不公平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为此,必须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司法等措施实现环境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相关条文作出了修改、完善,但是,现行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理解和认定上的困难。《刑法》第143条和第144条还需要进一步界定"食品安全"的内涵,细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罪状;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其他严重情节"需要作出合理的解释,便于司法机关准确界定罪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现实中仍存在司法认定的困难,不能适应新的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要求。在对刑法作出新的司法解释时,要注意严密刑事法网。另外,再次修订刑法时,应当增设生产、销售妨害食品安全器具罪等罪名,拓宽食品安全犯罪的调整对象,扩大对"掺入"罪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见死不救的事件屡发,由此引发应否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惩罚的讨论。在现实困境上,见死不救惩罚法面临着立法上的共同价值观和守法上的实效性等缺失。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法律信仰、法律情感的匾乏和强制性法律对社会原生秩序的破坏,都是该类事件的诱因。对此,应在立法之外寻找对策,以社会自身的控制力为主导,结合司法系统的自我纠错,才能使歪曲的社会道德观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16.
自认制度是我国证据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认作了进一步具体化的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自认制度。作为强化当事人主义程序模式和相应弱化职权主义程序模式的产物,自认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7.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息息相关,二者既有结合点,又有冲突点。近年来,国家允许在校大学生报考司法考试,这对我国高校司法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紧张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现行教育和考试模式所决定的。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不断进行改进,创新法学教学方法,实现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为民生提供切实保障,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立法供给的不足、执法的失范、司法救助渠道的阻滞,民生保障法治化的发展仍遭遇重重困境。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完善民生保障法治系统要求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19.
涉诉信访是目前困扰法院工作、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之一。其成因具有多元性,包含社会、司法机关、信访人等多重因素。我市法院在涉诉信访工作中面临考评压力大、司法能力欠缺、裁决的既判力面临挑战等困境。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提升法官素质、完善案件审理机制、启动涉诉信访诉讼化改造、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及建立解决网络时代涉诉信访问题新平台等方面着手,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一类特殊的社会现象,刑事法对该现象的研究应该有不同于成人刑法的特殊视角。基于完整的少年司法制度短期内无法登堂入室的现实情况,应该充分重视通过司法解释的管道来达到理想与现实的有效沟通。所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司法解释应该以现代少年刑事政策为灵魂,以保守实质解释论为基本立场,适时借鉴人格刑法学的相关理论来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