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邓国富 《广西科学》1997,4(1):38-42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为材料,在广州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生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各体不育怀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  相似文献   

3.
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几种同工酶的热激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芽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分别对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培矮645、常规水稻湘晚籼2号进行38℃、25℃、22℃处理,分析其穿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同工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条件下同工酶比常规水稻湘晚籼2号的变化大。热激条件下三种同工酶的变化,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大,醋酶次之,过氧化物酶最小。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农垦58S、7001S、5047S、W6154S、KS9、培矮64S、安农1S和5460S8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广州(23°08′N)盛夏7月~8月份对各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育性转换的同步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以安农1S和7001S较好,群体不育性整齐,其他6个不育系的不育性表达的同步性较差,株间、株内穗间、穗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连续单株套袋对降低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花粉育性差异效果不大。遗传纯合的不育系单株间、株内颖花间的育性转换是不完全同步的。不育同步性可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从60个随机引物(10bp)中落选出了31个引物,能在供试的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品种(系)间扩增出180条稳定性较好的多态性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明量地聚为三类,其中同属于株1S体细胞诱变来的SV5,SVl0发生了较大的变异,相似系数均小于0.470,而SVl和SVl4变异较小,相似系数均大于0.890.H155与杂交亲本培矮64S的遗传差异较小,与杂交亲本株1S的遗传差异较大.该结果与田间农艺性状相符:另外,从7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品种(系)的整体来看,相似系数均较大,说明遗传差异较小,遗传背景单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稻杂种化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到中期Ⅱ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部分呈双核、三核增大细胞 ,部分出现核解体 ,而普通小麦“6 9”与“C4 9s 87/94 6 4”的杂种F1代中没有出现该现象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比可育系迟解体 .从单核早期开始 ,不育系小孢子发育不正常 ,表现为小孢子收缩变形 ,无核或有核细胞质稀薄 ,细胞核不能定向移动到萌发孔的对侧 .“C4 9s”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发育及液泡的动态性有关 .败育的高峰为单核期 .  相似文献   

7.
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用两个基因来源不同的水稻核不育系,通过有性杂交在基因重组后代中,选择不育性表现与双亲不同的新类型核不育系。这类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不受温度或光照单因子影响,而是由温敏和光敏两个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在不育异常低温天气不会影响性波动,只有在短日照和低温两个条件都满足要求时,控制花粉发育的启动才被启动,育性逐渐平稳地由不育转化为可育。在制种季节由于不育性受两个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起到了双保险作用,从而确保了制种的绝对安全,客且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生产上需要的衫型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温敏雄性不育水稻几种同工酶的热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芽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分别对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常规水稻湘晚灿2号进行38℃、25℃、22℃处理,分析其芽期,苗期和减数分裂期同工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生核不育水稻培矮64S在热激条件下同工酶比常规水稻湘晚籼2号的变化大。热激条件下三种同工酶的变化,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最大,酶次之,过氧化酶最小。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配组的HD9802S/湘早92和HD9802S/荆楚15的F1和F2代为材料,对这两个杂交早籼稻组合F2群体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中可育株数和不育株数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的理论比例,初步确定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的雄性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同时根据F2群体花粉育性表现出连续分布的特征,推测其雄性不育性还受其他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4112S和YW-2S的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4112S和YW-2S的开花习性的观察,发现这两个不育系具有开花集中,颖花开颖时间长,张颖角度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命力不太长且下降快等特点.并就其高产稳产的制种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水稻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与其原种农垦58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与其原种农垦58在各个生育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农垦58S表现出苗期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比农垦58显著提高;生殖生长期,农垦58S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冠层叶片长度、株高、茎杆重和结实率在长日照或短日照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异,农垦58在生殖生长期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已有的文献报道得出结论:水稻光敏核不育突变体农垦58S不仅仅是雄性育性受育性转换期光周期调控这一个性状的突变,而且是同时伴随着多种性状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3个来源于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反向温敏不育系R6S、N13S、Tb7S为材料,开展了反向温敏不育系不育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温敏不育系N13S的育性是细胞核内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Tb7S的育性是受隐性核基因控制的,F2代的育性分离比为9∶7,不育性状表现为2对基因的独立遗传;R6S的F2代育性分离比为37∶27,受细胞核内的3个隐性基因位点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而通过互补作用的独立遗传.为进一步分离、定位及克隆有关这些反向温敏不育基因及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反向温敏不育系奠定了良好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低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品种特青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特青、低温敏感核不育材料N10S、N13S,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N10S和N13S不育株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可育株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N10S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分别为72.0%和63.2%,N13S则分别为72.1%和67.7%.这就使得不育株花药中能量供应短缺,造成物质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衰减,最终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4.
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期经热激(38℃)处理后,与其在22℃条件下相比较,芽蛋白组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大于97.4KD、小于14.4KD和66.2~42.7KD范围内分别新增2条、1条和3条蛋白质带,另有8条带加强(42.7~14.4KD)和2条带减弱(97.4~42.7KD)。与热激条件下的常规稻湘晚籼2号比较,培矮64S经热激(38℃)后新增了4条蛋白质带,另有2条带加强和1条带减弱。在热激后,温敏不育水稻培矮64S芽中蛋白质组分的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植株体内某些酶系统的改变,以致影响芽的正常生长发育,使芽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和隔离区条件下,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材料,用500mgL-1CPX+100mgL-1KT+2%DMSO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存在差异,注射妤于喷施。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套袋均能提高诱导效果。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7时后效果最佳。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的最佳用药处理次数各异。  相似文献   

17.
18.
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研究表明:线粒体MDH(m-MDH)同工酶谱型是保守的,即只有量上的变化,质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不育系植株的胞浆MDH(s-MDH)同工酶表现不同:T型植株在花粉发育的整个时期s-MDH都存在,而V型植株在花粉发育的二胞期才出现s-MDH;此两不育类型植株从未出现微体MDH(g-MDH)。  相似文献   

19.
20.
对盛花期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良系和保持系叶片在色素含量,色素丙酮提取液吸收光谱,干物质含量,类囊体膜蛋白质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不育系叶片的生理生化表现水平在盛花期已接近保持系,其生理生化功能并无缺陷,而仅在幼苗期由于温度的影响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不良系叶片和花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