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玻纤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改进界面相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树脂基体的改性,如等离子体、表面接枝、玻璃纤维偶联剂涂覆、浸润剂浸润等表面处理.在改善界面性能的诸多方法中,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工艺比较简单,且随时可调整浸润剂配方和加入其他助剂,如改性聚烯烃,可满足生产的需要.此种方法较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改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树脂不但具有色浅、保光、保色、光亮丰满、耐候、耐热、耐腐蚀的特点,而且通过单体选择及配比的调整、聚合工艺方法的改变,可制备各具特色的多种树脂,配制出多品种多性能的涂料产品.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高沥青质的塔河原油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和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进行了路用性能评价。采用增延剂和其他添加剂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重交沥青;利用交联稳定剂可以制备相容性好的聚合物改性道路沥青。路用性能评价采用传统方法和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方法进行。结果表明:塔河沥青具有软化点和针入度指数高的特点;SHRP方法评价表明,尽管塔河沥青老化前后的低温延度低,但是在具有较高的抗高温变形能力前提下,能够保持优良的低温抗裂性。与其他原油制备的改性沥青相比,高沥青质塔河原油制备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和丁苯橡胶(SBR)改性沥青,具有独特的高、低温性能和更低的感温性。 相似文献
4.
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水恒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4):399-404
研究了两种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计算得到有关动力学参数,揭示了沥青组成结构与其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地区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醇反应,得到不同性能的沥青树脂。分别以沥青树脂和酚醛为基体与炭纤维复合,通过模压成型,得到实验室复合材料试样。考察了沥青树脂的软化点、残炭值、树脂含量等指标与炭纤维/书寸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树脂基的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优于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并间接证明了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地区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醇反应,得到不同性能的沥青树脂.分别以沥青树脂和酚醛为基体与炭纤维复合,通过模压成型,得到实验室复合材料试样.考察了沥青树脂的软化点、残炭值、树脂含量等指标与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树脂基的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优于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并间接证明了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7.
8.
紫外线辐射是导致沥青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并与热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了对比.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BBR)表明沥青紫外老化后低温抗裂性能减弱.因此,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导致沥青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并会产生一系列相关路面病害. 相似文献
9.
用弯曲梁流变仪评价道路沥青的低温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6种普通沥青和6种改性道路沥青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荷载时间下的蠕变劲度模量,根据时一温等效原理,采用Sigmoid模型经拟合得到沥青的劲度主曲线,利用劲度主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定量表征道路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劲度指标物理意义明确,与常规指标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动态红外光谱法研究全氟磺酸树脂和聚醚醚酮的热性质,实验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室温~400℃)全氟磺酸树脂的主链结构稳定而树脂分子中存在的不稳定端基(-COOH)则在升温过程中发生分解脱羧和关联反应,聚醚醚酮在室温~40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随温度升高,与结晶性质有关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由开始变化的温度存在差异可知,在聚醚醚酮树脂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晶形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脱硫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研究首先对脱硫橡胶沥青的溶胀机理与溶胀特点展开研究,其次对脱硫橡胶沥青与KLMY90#基质沥青、普通橡胶沥青(40目)进行性能对比性试验,再对脱硫橡胶沥青胶浆的锥入度、抗剪强度、粘结强度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对脱硫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脱硫橡胶沥青中不存在橡胶颗粒核心且溶胀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化学反应;脱硫橡胶沥青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橡胶沥青,且克服了普通橡胶沥青高黏度、易离析、高温贮存稳定性差等缺点;脱硫橡胶沥青胶浆抗剪强度大、与矿料粘结力强;脱硫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热塑性树脂类改性沥青离析量化试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热塑性树脂类改性沥青离析试验不能得出量化结果的问题,提出了热塑性树脂类改性沥青离析量化的试验方法.该方法把热塑性树脂类改性沥青的离析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不同离析阶段的样品技术指标进行定量测试,评定热塑性树脂类改性沥青的离析程度.分析了以135℃为离析试验温度的依据.与"TO661-2000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用离析量化试验方法操作简单、指标明确,对离析的评价更为全面、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塑性酚醛树脂中苯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测定热塑性酚醛树脂中游离苯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YWGC18(5 0mmi d × 2 5 0mm ,10 μm)色谱柱 ,以甲醇 水 (体积比为 4 5∶5 5 )作流动相 ,流速为 1 0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6nm ,灵敏度为0 0 4AUFS .在 2 2 0 4~ 4 4 0 8mg/L的范围内 ,苯酚的峰面积Y与其质量浓度X的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为Y =195 0 3X +2 75 6 8(r=0 9998) .苯酚的加标回收试验的平均回收率为 99 5 % ,RSD为 1 4 % ,苯酚的最小检出量为0 8ng .与其他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广、检出限低和回收率高等特点 ,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内外抗滑表层的研究成果,从级配设计理论出发,分析了确定抗滑表层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新型的抗滑表层级配AKN-13。通过对四种典型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AKN-13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防渗水能力、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表现突出,且施工简单易操作,值得推广。这些为选择合适的抗滑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相变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可以调节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的新型功能性路面材料,其中,沥青混合料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调温性能有何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两种复合定型相变材料(CPCM)石蜡/膨胀石墨/高密度聚乙烯(简称为PHDP)和道路温度调节材料(简称为DTC)两种相变材料,首先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试验,对CPCMs与沥青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分别制备级配类型为AC-16与AC-20的相变沥青混合料,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和调温试验评价不同骨料级配对相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影响影响。结果表明,两种CPCM与沥青之间均为物理反应;相比级配类型AC-16,AC-20可以显著提高含PHDP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调温效果,但是对于含DTC的相变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合分子扩散理论,研究高黏改性沥青的宏观自愈合性能。通过愈合时间增加沥青胶结料的复数模量与原样沥青胶结料复数模量比值来评价沥青胶结料的愈合程度,并建立愈合本征方程,描述不同高黏沥青的瞬时愈合性能。结果表明:在整个愈合历程中,添加高黏改性剂对沥青的愈合性能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高黏改性沥青的自愈合行为主要发生在裂纹界面愈合的前10min,后期愈合程度较小;通过愈合本征方程可以看出,添加高黏改性剂对提升沥青的瞬时愈合性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中Ⅰ型高黏添加剂的瞬时愈合百分比增加幅度最大;Ⅱ型高黏改性沥青的整个愈合过程发生前10min,愈合时间的增加对其愈合性能并无太大影响,而Ⅰ型高黏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在随着时间的增加愈合率依然呈现缓慢增长模式,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Ⅰ型高黏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愈合现象仍会缓慢继续,在外界荷载作用下Ⅰ型高黏添加剂对提升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耗散能原理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耗散能原理在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的研究中已获得应用,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累积耗散能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并根据Schapery相关法则对混合料疲劳特性问题中的粘弹性及非线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耗散能法基于粘弹性理论将伪变量的概念应用到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中,对于疲劳破坏的标准定义更为准确,是分析混合料疲劳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4×4阵列丝束电极模拟研究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将钢筋混凝土做不同的涂层处理:空白、铁丝表面涂抹树脂、混凝土表面涂抹树脂.通过测量铁丝的自腐蚀电位,研究不同涂层方式对混凝土防腐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在混凝土表面涂抹树脂是最好的保护方式,它可以使钢筋的腐蚀电位一直处于钝化范围内,从而保证了钝化膜的完整性.这一结果对防止沿海地区和冰雪融化剂的氯离子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有意义,同时可应用于有杂散电流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物的防腐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