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PLZT薄膜,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和高频介电谱测试,结果表明:薄膜为钙钛矿结构,呈现[110]择优取向,100 MHz介电温谱显示该薄膜具有弛豫铁电体特征,介电频谱表明PLZT薄膜具有介电弛豫特征,体现温度弥散特性,通过理论拟合Cole-Cole曲线得到弛豫时间的分布函数,结合弛豫铁电体特性,时介... 相似文献
2.
介电谱对很多物理和化学问题的解决能作出重要和独特的贡献,因而作为探测物质体系内部性质的一种方法在近十几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文中综述了该方法在以胶束、微乳等为代表的分子有序组合体系中的应用,评述集中在研究背景和现状、基本原理和模型的由来及其演变;对该方法在化学体系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为97℃,水浴回流10h的条件下,用旋涂法在Si(100)基底上,通过改变溶胶的滴加量、转速、升温速率、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制备出性能良好的PLZT铁电薄膜,并用精密阻抗分析仪(PIA)对其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PLZT铁电薄膜未被击穿时,随着测试频率厂的提高电容逐渐减小,而介电损耗会出现突变,在测试频率达到1MHz时,介电损耗一次突变;当PLZT铁电薄膜被击穿时,随着测试频率厂的升高,介电损耗会逐渐增大,在外场频率达到1MHz时开始减小,当膜被击穿后,电感将不可恢复,而材料的电容具有恢复特征,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电容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认为BiFeO3(BFO)膜和Bi3.25La0.75Ti3O12(BLT)膜都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应用麦克斯韦-维格纳机制研究了生长在Pt/Ti/SiO2/Si衬底上的双层膜BiFeO3/Bi3.25La0.75Ti3O12的介电弛豫行为。发现BFO膜的特性显著影响BFO/BLT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理论结果在温度高于400K时与实验吻合很好。推断BLT膜的多晶取向及二价铁离子在其中的扩散,导致其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极化纳米微区,BLT膜的弛豫特性则在低温被抑制。 相似文献
5.
使用部分醋酸盐为原料,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锶钡(Ba0.6Sr0.4TiO3,BST)薄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发现,薄膜均匀致密,表面无空洞、无开裂,晶粒尺寸约为50 nm.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薄膜表面的方均根粗糙度为7.8 nm.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薄膜的断面结构,用阻抗分析仪测试了薄膜的介电性能,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460和4%(1 kHz). 相似文献
6.
弛豫铁电体的介电老化行为与钉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弛豫铁电体PLZT的介电老化行为研究,发现其介电温度谱中老化温度附近的介电行为与材料结构及缺陷调整存在着有机联系,表明复合钙钛矿弛豫铁电体的结构缺陷特征对其介电老化行为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弛豫铁电体老化和退老化介电行为对比分析以及其恒温经时老化行为的研究,揭示出复合钙钛矿弛豫铁电体结构缺陷上的局域化电子和空穴,在内电场作用下,老化一段时间后,产生对称分布,对极化微区产生“钉扎”效应.进而,其介电温度谱中居里温度附近出现的Barkhausen脉冲,则证实了钉扎后的铁电畴壁具有介稳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介电谱方法对甘油进行了测量,测量的条件为从室温至160K降温,频率范围为1Hz-10^6Hz,得到甘油的复介电常数ε*(任意单位)的实部ε′和虚部ε″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甘油降温过程中,a-弛豫过程在所示温区ε′主要有两个变化过程Ka和Cd而ε″主要有两个变化过程a和Ld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单晶LaAlO3(100)衬底上成功的外延生长了La0.7Sr0.3MnO3薄膜。用X射线衍射、直流四探针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为赝立方钙钛矿结构,晶胞参数为α=3.872nm,具有良好的单晶外延结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增加,从金属导电行为向绝缘体行为转变,利用双交换理论对此现象作了合理的解释,转变点温度为TMI=340K。其电阻率在T〈TMI时满足ρ=ρ0+ρ1T^2,其导电机制是电子与电子的散射,在T〉TMI时主要是小极化子输运。 相似文献
9.
锶铋钽铁电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可溶性无机盐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旋转涂覆工艺,在Si(111)/SiO:/Ti/Pt的衬底材料上制备了SrBi2Ta2O9铁电薄膜。通过SEM及XRD等微观分析手段和实验与理论研究,重点探讨了第一次涂覆溶胶膜对晶态膜的开裂情况、成核与生长情况、晶体取向及与衬底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制备出了致密、均匀、无开裂、晶粒发育完好,且剩余极化(2Pг)与矫顽电场强度(2Ec)分别为9.6μC/cm^2与76kV/cm的铁电性能较好的薄膜,为可溶性无机盐溶液源制备SrBi2Ta2O9铁电薄膜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CST(Ba0.62 Ca0.08 Sr0.3 TiO3)粉体,再经过二次固相掺杂稀土Pr6O11和Nd2O3获得BCST∶0.001Pr6 O11.xNd2 O3系列纳米粉体及陶瓷;采用XRD和SEM,等对粉体的相组成和陶瓷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介电频谱仪测试了陶瓷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所得BCST∶0.001Pr6O11.0.002Nd2O3粉体主要为四方相纳米粉体;随着稀土Nd2O3掺杂量的增加,所获得的陶瓷的晶粒先逐渐变小随后又逐渐增大;当钕的掺杂量x=0.002时,所获得陶瓷的室温介电常数最高,而介电损失最小;各试样的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增大,在1 330℃,1 360℃和1 400℃温度下烧结所获得的S1-陶瓷,介电常数的峰值εmax分别为10 360、12 490、13 750;其居里温度显著降低(10℃),介温曲线呈单峰,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敏感而对称,有望在温度敏感陶瓷方面发现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数阶动力学方程从本质上讲具有耗散性质,对力学黏弹过程的描述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介电松弛的基本分数单元——容阻器,利用容阻器建立了介电松弛的基本分数模型,给出了各模型的本构方程和复介电常数,分析对比了它们的松弛特性.结果表明分数模型可以给出丰富的具有不同频率特性的松弛过程,如Cole-Cole方程可以作为分数模型的特例给出.本文还用分数Poynting-Thomson模型对丙三醇的介电松弛行为进行了拟合,对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都给出了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热刺激电流技术包含速冷极化过程,而基于“温度窗口”的热刺激电流技术因考虑速冷极化过程涉及复杂的温度变化和时间弛豫过程,排除了这一过程,因速冷极化过程可能含有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温度变化信息,故专门对此过程作了初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样品为聚丙烯,从40℃分别速冷至0℃和液氮温度。理论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一,分析了温度梯度与电荷运动的关系;其二,分析了温度突变导致的结构弛豫的原理及其非平衡电荷积累产生的衰减过程,提出了用虚温度TS表示结构弛豫的过程。得到了弛豫函数Φ(t)∝[1-exp(-t/τ1)]^al^xexp[-(t/τ2)^b]. 此公式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3.
Becaus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covers a great many problem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systems occurring in an extremely wide frequency range, the study of this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cal chemistry.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detect inner properties of substance systems, th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systems and has been dramatically developed in recent decade. This review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in the chemical field, and main concentrations are focused on the micelle, microemulsion and other so-called molecular organized assemblies. Some dielectric principles and models proposed for thes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recent technical developments i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this method in other chemical system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4.
配合时域介电谱方法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硫酸三甘肽(TGS)的铁电相变过程进行了测量,发现正电子寿命谱有两个较强的成份和一个很弱的成份,后者相应于正电子偶素,各分量在相变点附近很窄的温区出现奇异性质,对其起因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Cu-12Al-5Ni-1.6Mn-1Ti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逆相变时弛豫时间与升温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马氏体逆转变时,弛豫时间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开始迅速衰减,当升温速率较大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马氏体逆转变量越少,弛豫时间越短,分布参数越大,并逐渐趋近于Debye滞弹性弛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态线性小振幅剪切震荡实验所得的熔体储能模量G’(ω)和耗能模量G“(ω)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正则法和非线性回归法分别计算得到离散松弛时间谱,优较三种方法得到结果的差别,讨论计算参数和温度对离散松弛时间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因无需前增菌,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设备与试剂国产化率高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弛豫时间的变化是LF-NMR的关键性检测指标.从横向弛豫时间T_2、纵向弛豫时间T_1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出发,综述了基于T_2转换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掺假、食品保鲜、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等领域的检测应用,以及T_1在提高定量分析的灵敏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随机松弛时间的行程时间可靠性动态计算模型。研究了交通系统内部车辆间相互干扰作用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运用交通流动力学理论建立模型,证明了模型的各项异性,并基于蒙特卡洛和欧拉折现法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给定交通供需条件下的行程时间可靠性退化规律,量化交通流内部车辆间相互干扰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车辆间相互干扰程度的加剧会引起行程时间可靠性退化轨迹的明显改变,干扰越剧烈,动态行程时间可靠性的退化速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水平越低。拓展了传统行程时间可靠性计算模型仅考虑外部供需的局限性,探讨了交通流松弛时间的随机波动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所建模型和方法可以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大型设施的动态行程时间可靠性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