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 绪言 关於煤系岩层之堆积和煤层之形成,从大地构造,煤岩学,萤光分析和化学分析各方面研究的配合下,了解了一些有关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沉积的一般规律性。大地构造之分布及发展过程的各个古地理条件,对於煤田的形成关系尤为密切,因为古地理条件,可以证明各种煤田的沿积环境,煤层在整个煤系中所赋存的位置,各个煤层学在煤系中厚薄变化的规律性和它的沉积旋回关系。我们掌握了各种煤田沉积的规律以后,对于我们作新煤田的远景勘探,起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淮北煤田奥陶系灰岩不同时期岩溶洞穴发育条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冲蚀型、潜蚀型、流入型及含水层型岩溶洞穴。根据层状沉积岩层的断裂力学机制及洞穴的再发育过程,提出了煤系地层陷落柱多期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窑街煤田侏罗系的沉积环境和古构造分析入手,研究其沉积、构造的演化历史,从而探讨煤系、煤层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为该区的外围找煤工作提供地质依据。窑街煤田中侏罗世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以往著作多认为该煤田是山间谷地的典型代表,盆地由冲积环境演变为湖泊环境。本文根据沉积学、岩石学、重矿物,古流向等多种测试资料,确认该盆地是由基底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坳型盆地。沉积环境是由湖泊浊流开始,径湖滨沼泽,深水湖泊向三角州,河流环境演变的。泥炭化作用直接与湖泊的演化有关。在泥炭层和煤系的发育过程中,缓慢而长期发育的 NNW 向和 NE 向两组同(沉积)期断裂构造起着明显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北型煤田邯邢矿区大采深高承压水和下组煤开采条件下9起较典型的煤层底板承压突水实例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基于时空4维结构概念,首次提出了"分时段分带突破"的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即从空间上在上组煤2号主采煤层至煤系基底奥灰强含水层之间,以薄层灰岩含水层和因采动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破坏损伤及原始导升裂隙带等,按阻水能力大小划分11个阻水"分带";从时间上按煤层底板渗水及突水通道形成进程划分4个"时段"。鉴于邯邢矿区矿井深部煤层和下组煤开采受奥灰承压水威胁现状和保水开采需要,提出了奥灰岩溶水上带压开采的"区域超前治理"水害理念、"超前主动、区域治理、全面改造、带压开采"防治水指导原则和底板阻水能力评价方法;相应成功地研发了区域超前治理关键等技术体系,特别是地面多分支水平钻进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技术效果,创新了大采深矿井和开采下组煤奥灰水害治理方法与技术,为安全开采受承压水威胁的煤炭资源,保护煤系基底奥灰水环境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煤的光学各向异性的成因及其用于构造分析的原理。运用该原理首次对渭北煤田东部矿区煤镜质组反射率进行了研究,从煤层光学各向异性的产生机理分析,证明了本区变形历史中曾经受了强烈的侧向挤压。区内煤层变形的主要动力是来自NW-SE方向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垞城煤矿井下氮气窒息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多个煤矿发生过氮气缺氧窒息伤亡事故,一般认为是由于瓦斯风化带中的N2涌出所致。但在徐州垞城煤矿,氮气窒息事故不仅在浅部,也在深部采区发生。分析该矿煤系地层后发现,在氮气窒息事故发生的地点,煤层上方均有红层。根据地球化学理论,可以认为该矿煤系地层中氮气的来源于红层的氧化作用,即成煤物质中的氮元素在成煤阶段形成NH3,上升遇到红层时,可被红层中的Fe2O3氧化生成N2,并赋存在岩层之中。岩石中赋存的N2可通过断层裂隙进入采矿空间,从而造成氮气窒息事故。  相似文献   

7.
针对井下煤层压裂过程中,压裂裂缝扩展至煤岩交界面处,受多种力学因素的综合影响,扩展方向可能会发生偏转.通过建立压裂裂缝遇煤岩交界面二维模型,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岩交界面的破坏机理及压裂裂缝扩展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交界面与水平剖面的相交角、水平主地应力差、最小水平主地应力、煤岩交界面的黏聚力及煤岩层弹性模量差异等是影响裂缝扩展方向的主要因素.随着相交角或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加,裂缝直接穿过煤岩交界面的可能性增加;最小水平主地应力越大,裂缝直接穿过煤岩交界面的可能性越小;煤层交界面的黏聚力越小或煤层与顶板岩层的弹性模量差异越大,裂缝沿煤岩交界面扩展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搜集截至目前为止的大量煤岩学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各时代煤的煤岩特征及其成因类型;介绍了国内煤岩在研究煤物质的成因,煤的变质和煤质特征、煤层对比、炼焦工艺、确定煤的可选性和液化性、烟煤的成因——工业分类、预测古地温、含油气区及研究煤成气产生机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某些问题;文章还介绍了在普通煤岩学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煤类型与其显微组成的划分、命名和其基本性质的研究以及方法试验、规程标准的制订等。文中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煤岩学的几条意见,即重视应用技术、建立标准规范、加强资料总结、制订必要规划。  相似文献   

9.
由于煤田的成因不同,各个煤田的含煤性质变化规律和构造破坏情况差别很大,勘探工作的目的是探明煤系地层在地下的赋存规律,包括煤层的埋深、煤层层数、结构、煤质及其变化规律和查明构造破坏情况,最后提交勘探储量。因此,除对每个钻孔要进行仔细的记录资料外,地质人员还特别重视孔与孔之间、线与线之间以及全井田的地层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10.
雷虹 《科技信息》2012,(22):362-362
本文阐述了围岩的封闭作用和封闭类型,根据和什托洛盖煤田煤层顶底板特征、煤系地层厚度特征及煤储层本身的特性,从这几方面分析了煤层气围岩封闭特性,给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阜新、北票、本溪矿区岩层与地表移动实测资料综合分析的成果,对概率积分法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所得结果对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参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区域和良庄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开采煤层底板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水文地质特征,得出了徐家庄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的发育及其富水性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结论。通过对煤层底板岩层的组合特征、厚度变化及含水层水位分布规律的研究,利用突水系数法评价了井田内后组煤开采的安全性,得出了徐灰水、奥灰水对11煤的开采影响不大,对13煤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对15煤的开采威胁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维电阻率测井方法应用于煤田的理论及探测方案的分析,并在淮南煤田两个岩溶陷落柱发育区进行了探测试验,探查距钻孔450m半径范围内,700—1200m不同埋深电阻率分布情况,查清了研究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并通过6个地质钻孔揭露及连通抽水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在探查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地质钻孔与地面电极的有机结合,可查清深部水文地质特征。为深部受承压水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东矿区各煤矿不同地质条件、上覆岩层组成情况及煤层赋存情况,运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上覆岩层结构(松散层厚度、基岩厚度、直接顶厚度)对短壁单翼旺采工作面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的影响规律,为神东单翼旺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岩溶景观类型繁多、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组合协调的具有综合开发价值的岩溶科学迷宫和天然博物馆.作者以旅游地学理论为基础,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公园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的分析入手,重点论述了公园岩溶地貌资源特色及景观价值,对该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矿井充水通道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之一,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因此,采掘过程中要引起矿方高度重视,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介绍了炉峪口煤矿8号、9号煤层导水裂隙带情况,阐述了炉峪口煤矿存在的断层、岩溶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可能造成的矿井充水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地质雷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在大型工程施工和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地质雷达的实用性及在指导工程施工、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山西省煤炭资源及开采历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六大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与含水层的相互组合关系,提出了山西省煤矿水害防治的重点是煤层下伏含水层(岩溶水含水层)水及老空、老窑水,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北南部煤层构造变薄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南部已采掘揭露的煤层构造变薄带特征的研究,论述了由于煤层系地地层的层状岩石组合及其力学性质的差异,构造变动时引起层间挤压,在断层附近出现煤层变薄与增厚带。煤田构造主要受北北东向构造所控制,其煤层构造变薄带也主要呈北北东向伸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