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分层控规编制技术体系为平台,为达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同发展,实现土地利用强度与交通容量的量化优化,梳理分析了相关理论、方法、案例,建构分层控规与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框架与内容,建立创新协调分析技术、一致性互动优化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强度与交通双向量化控制;并在宝鸡市上马营片区控规中进行应用,验证了一体化编制、协同优化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分层控规3层次土地利用与交通容量实施双向量化控制,可实现土地利用强度与交通容量协同优化的目的,可提高土地利用指标控制的合理性,完善交通设施配置;该一体化编制体系为中国控规阶段交通规划编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切实辅助控规决策与管理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该文首先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形态与交通系统的理想模式,指出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就业岗位与居住布局协调一致的用地形态,以及保留适当的绿地、公共空间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层次划分、规划工作流程和互动反馈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杰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225-226
现代城市发展有赖用地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良性互动,交通影响评价成为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结合起来的关键环节.文中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案例,探讨了交通影响的方法与效用.  相似文献   

5.
贺奇  张大伟 《科技信息》2010,(27):377-378
目前,城市交通发展作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交通规划正在从单一的交通方面向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与路网覆盖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价格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本文以杭州市为例说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影响模式,提出可供参考的杭州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探索策略,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促进城市交通畅通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龙荣 《科技信息》2012,(13):28-29,60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是一个需要满足多种目标与约束的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现有的方法难以将各种目标与约束合理地纳入统一框架,实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一体化土地规划。本文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本体知识库,有效地纳入专家知识与领域规则,并将本体知识库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创建了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法。将方法应用于福建省武平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法能很好地辅助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增强土地规划过程的科学性与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陆童 《科技资讯》2011,(17):239-239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任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都要在交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而交通规划也不能仅仅根据交通系统本身来制定,土地利用也深深地影响交通规划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唐小平  周雄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0):951-957
通过文献阅读法,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当前潜在运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与管理的优化思路。当前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中存在多规冲突与管理划条块分割现象、规划体系不健全与基本规章制度落后、用地分类不合理与规划源数据不科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于表面且规划方法单一等问题。引进大数据技术到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中,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的理念和思维,提高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规划的源数据、研究方法及手段。借助大数据技术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规划评价、空间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发展预测等评价运用体系,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工作数字化及信息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仅是数量的优化,更是空间优化,同时也是不同尺度的优化.本研究使用遥感技术(RS)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要素,提出了基于遥感和生态绿当量的优化卷积算法和优化模型,对区域内部非行政界线的多尺度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实际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具有生态绿当量的的地类和RS来进行生态优化控制,实现任意区域与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模式,建立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协调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The establishments which produce,store and use kinds of inflammable,explosive or toxic materials may induce accident,such as fire,explosion or poisonous gas dispersion,etc. Therefore,there is a need to locate these establishments appropriately and conduct land use planning in the vicinity of these establishments based on risk analysis. Consulting advanced experience which obtained from land-use planning in European countries,this paper studied on locating hazardous establishment based on risk index,land-use...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动态系统,难以利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从海量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的方法,大方县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这个方法较好地预测了非线性条件下土地利用面积,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大方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构架、功能结构及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应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多种类、多时相、多波段,以及快速、准确且具有宏观性的特点亦适合城市规划研究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以城市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的方式获取城市工程地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我们认为,它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规划的科学依据和正确建议,并将成为城市发展状况和城市规划执行状况监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用于WCDMA基站布局规划的移动台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WCDMA基站布局规划的移动台分配方法,在基站布局规划的上、下行链路计算中基于链路发射功率与小区负载进行移动台分配.通过一组基站布局规划实例,将该移动台分配方法与当前WCDMA基站布局规划中常用的基于链路衰减的移动台分配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移动台分配方法可以在基站布局规划中对移动台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减少业务分布不均匀时规划结果中选择的基站数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其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揭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沿线土地利用规划脱节.针对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应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上限的基本依据及以保证轨道交通项目财务平衡(在给定政府补贴额度的前提下)所需最小客流量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下限的基本依据,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规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区域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TM影像、地形图等基础数据挖掘出研究区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等参数信息,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叠置、缓冲等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资料对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形成了以“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区为基质,以伊通河和开发区内主次干道及其绿化带为廊道,以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大小水库、各类型用地为斑块的土地利用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城市边缘区地域单元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坡度、植被、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影响下,通过各生态敏感性区域有组织的层次更替、梯度变换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网络型土地利用方式.梯形梯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客观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又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同心县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该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同心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30.47×10~7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反规划"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相结合,建立高、中、低3种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土地控制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导则,调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基于"反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解决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