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总量分配是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建立了以水环境容量利用率和总量分配合理性指数最大为目标,以WESC2D水环境模型和RPSM粒子群算法为工具的动态水文条件下入河污染物多目标总量分配模型,并在赣江下游控制单元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实现了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无需试算、灵活易用,适用于不同分配主体,并为赣江下游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峡重庆库区水污染总量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COD和NH3-N排放总量分别应为12.63万t/a和0.78万t/a,为了实现库区各个沿江城镇城区段的水环境控制目标,需要将总量分配到各个沿江区县.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2种分配方法:根据排放量及污染带面积大小进行分配和等比例分配,对重庆库区2010年允许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分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三峡重庆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目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沿岸采用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特点,为充分利用水环境容量,以流域总量控制的原则为指导,建立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预测不同流量和不同排污情况下的水质,确定不同流量下给定水质目标的临界距离和允许排污量。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空间性、动态性、地区性等特点.它不但具有环境属性,还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是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总量控制的基础.总量控制是总量分配的目的.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某一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到各污染源,以实现水环境目标的环境规划管理措施.其本质是要寻求某一区域在环境质量目标与技术经济条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TMDL技术是这一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林晖榕 《科技咨询导报》2010,(29):112-112,114
本文针对敖江山仔水库流域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从流域水环境管理和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该流域的三大科技需求,即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需求,流域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需求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需求。研究认为只有在流域范围内实现开展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流域水环境容量核定与总量分配以及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三大管理与规划措施后,才能保证福州以及北翼环罗源湾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渔业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威胁,简述了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概念,概括地论述了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及功能,阐明建立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原则,并就建设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勾画了主要思路及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了建设渔业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策略与具体措施,指出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选择渔业水环境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与生态安全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浓度的控制已难以真正控制水环境污染.于是在水质规划中首先提出了总量控制的方法.总量控制是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水环境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阐述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总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受大气环境容量、环境保护政策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三重制约,利用环境基尼系数的进行分配,则体现了总量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水体污染的诸多方法中,在污染物总量采取控制和限排的前提下,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如何公平、合理分配对降低水污染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总量分配的方法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并分析了水污染物总量分配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量控制中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公平分配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意义以及现有的分配方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导致允许排分配不公平的因素,提出了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模型,这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廊坊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针对目前廊坊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全成本定价模式计算水价,并对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进行了量化。用模糊数学方法测得资源水价为2.82元/m3,采用平均增量成本法计算得出环境水价为0.50元/m3,从而得出全成本水价为4.62元/m3。考虑到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建议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研究无定河水环境功能受控区域内所能受纳的污染物最大数量(水环境容量),为寻找水环境容量控制下的区域发展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满足河流水质要求,以相邻两个排污口为分界线,将河流概化为多个河段,以沿河排污口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控制目标,建立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结果在75%逐月流量和最枯月平均流量以及90%逐月流量3种不同水文条件下,COD环境容量分别为6 070.67 t/a,5 276.24 t/a,5 116.37 t/a,NH3-N环境容量分别为259.95 t/a,220.15 t/a,217.44 t/a。结论以偏枯频率年P=75%枯水期平均流量计算获得的年水环境容量作为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时,既对当地水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了良好的限制作用,也对地区经济发展留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从2007年现状排污量来看,COD排放量略大于水环境容量,而NH3-N排放量远超过水环境容量,削减率约为73.11%。对无定河实行严格的污染总量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以总大肠菌群,异养细菌总数为指标说明温州九山河的微生物现状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九山河污染较重,微生物数量在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并提出防治污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首先建立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模型,然后据此计算苏南地区往复流河道典型水文年的水环境容量COD值,最后结合污染源削减预测,分析太湖流域苏南地区部分河道未来水质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太湖流域苏南河道剩余环境容量基本上为负值,其中苏南各运河为苏南河网水域的主要纳污河道.  相似文献   

15.
李健  胡笑妍 《科技资讯》2013,(16):125-126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越来越紧张,地表水是其中最主的水源,而由于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地表水环境状况也有所恶化,那么解决地表水环境问题,最终使得水资源利用状况得到改善,就必须在地表水环境的监测环节作出改进,因为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对于我国的整体环保工作及水资源水质改善工作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当前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我国现有涉水质量标准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质量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表明,当前不同类型的涉水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之间的衔接性和科学性较差,标准限值之间存在偏差和矛盾。水利部现有的水资源质量标准在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评价水资源质量现状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与现实管理需求存在差距,在不同水域水功能区不同管理要求等方面已不适应当前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建议在修订现有的水资源质量标准过程中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建立完整、科学、实用的水资源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大多数企业废水排放实际及三级环境监测站的技术设备能力,提出选择工业废水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的技术路线,探讨采取科学采样、实验室分析进行废水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潘三矿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对其处理方法和复用途径进行了分析。采用混凝法处理潘三矿矿井水并重复利用,结果取得了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突出表现在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减少、景观破碎和离散化等,由此引起了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导致降雨径流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水体质量下降.通过对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及景观调控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得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1)城市景观水环境影响研究尚不深入,基于实际的城市水环境过程的景观格局及其表征指标研究较少,缺乏城市非点源输出过程及其影响的尺度效应研究;2)城市景观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方法单一,尚少见基于城市景观格局的水环境机制模型;3)现有景观调控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不同尺度同时开展景观调控的研究较少,缺乏基于水环境保护的城市景观动态调控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感潮河道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展闽江下游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