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生态材料学的概念 ,即生态材料学是关于材料及材料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使材料在满足所需性能的前提下 ,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协调性 .分析了生态材料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 ,给出了环境负荷表达式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新判据 .以铝合金熔体纯净化生态处理工艺为例 ,指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0,(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60年。1997年,北京工业大学正式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按一级学科招收本科生,逐步按新调整的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目前该学院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硕士授权点,拥有材料学博士授权点,并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项目博士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1992年以来一直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近5年来,先后投入建设经赞1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由机械工程学院的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热加工专业合并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工程、焊接及控制工程、表面科学与工程四个教研室;材料加工、材料分析测试和高能束加工三个实验中心;材料与化学、计算材料学两个研究所。学校从1979年开始办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即热加工及热处理专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材料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将为培养材料学领域合格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针对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在前提、基础、手段、补充、保障等方面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对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需进行的几项配套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安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 ,1 995年系改院。学院现设三系一中心 ,即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材料实验中心。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3个学科 ,从事材料设计、材料成型、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改性及热处理、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等的研究 ;这 3个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其中材料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 4 9名 ,实验工程技术人员 1 2名 ,其中教授 7名 ,副教授 2 2名 ,高级工程师 5名 ,讲师和工程师 2 …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材料学是产生于90年代初的一门新兴学科,并已发展成为一门由环境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交叉的前沿科学。本文对金属材料LCA评价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建立我国金属材料LCA评价体系及定量化问题提出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烟台大学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整合校内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该学科已形成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一个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与科研架构.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安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 ,1 995年系改院。学院现设三系一中心 ,即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及材料实验中心。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学科 ,从事材料设计、材料成型、粉末冶金、材料表面改性及热处理、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等的研究。三个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 4 9名 ,实验工程技术人员 1 2名 ,其中教授 7名 ,副教授 2 2名 ,高级工程师 5名 ,讲师和工程师 2 7名。国家级和省、部…  相似文献   

9.
<正>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学科方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45岁以下的9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1人。该硕  相似文献   

10.
<正>攀枝花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于2004年6月成立,先后开办过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多年来,学院注重深化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材料领域后备人才,依靠攀西资源开发利用优势,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材料领域不断输送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目前,材料工程学院服务钒钛开发利用的学科专业结构已基本形成;在材料学特别是钒钛材料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具备钒钛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包含制备、加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科技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善的重要支撑。回顾了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生态环境科技的特点;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和绿色工程创新等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效;指出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加强“卡脖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研发,对整体性和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联防联控,提升生态环境科技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强信息、生物、分子等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研究与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较传统流域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手段,基于3S技术的"数字流域"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水环境信息数据,通过RS手段可以获得水色、水温、水面形态等信息,推测有关水文及水质信息,GPS可以用来校正RS获取的空间位置信息。运用GIS对RS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模拟流域水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为流域水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近年来生态浮床、河道曝气技术、生态混凝土、阿科蔓复合生态技术、光催化技术等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不同的技术与材料各有不同特点,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尚未在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L-酪氨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实验和探讨.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测定L-酪氨酸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3.8×10-7g/mL,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g/mL.对合成试样中的三种浓度的L-酪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7%~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环境协调性制备技术进行了概述的基础上,对目前最有希望的几种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协调性制备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特别重点介绍了软溶液工艺技术的优势和发展趋势。针对上述功能薄膜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制备技术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西海固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基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得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指导思想的偏差及不合理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促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的重要原因.继而提出了加强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和保证该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归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池州市生态功能分区发展模式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池州市是国家级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了达到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地区的标准,根据区情将全市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并通过五项生态系统工程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科技措施,促进池州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淹水区生态型护坡设计及抗冻融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淹水区坡面进行护坡的必要性和传统护坡技法的缺陷,提出了应用生态型护坡技法——中日植生材料(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组合,进行设计、护坡.国家863专项“镇江水环境处理”中的生态堤采用生态型护坡技法进行设计,通过对该技法中组成材料的分析和生态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冻融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不仅能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还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谋求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而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辨析,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研究的历程及其存在的争论,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即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要以流域作为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包装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包装是当今包装学科的发展方向,绿色包装与生态包装是我国发展环保包装的两个阶段,其在内涵和措施上相关性强,在重点发展绿色包装阶段也应树立生态包装的理念.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确定的绿色包装的科学定义,阐述分析了生态包装的内涵及特点;从包装产品系统生态辨识、包装清洁生产的实施、生态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标准3个方面,阐明了LCA理论是指导生态包装发展的重要工具;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包装的5项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人们多维度的努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工自然的“内容”越发丰富、涉及的领域越发广泛,其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越发深刻。当前人工自然呈现生态性存在的特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和标准是人工自然生态的结构内容。人工自然之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在于:生态环境问题在史实上“肇始于”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根源于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畸形化存在与发展——对立有余而统一不足;产业生态失衡、产品生态失衡、标准违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的锁定和打压使我国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依靠科技手段,构建和谐人工自然生态、削弱因人工自然的不当生产消费所致的人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扰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