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察制度是指国家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惩戒的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监察官员作为封建最高统治集团的耳目,在防止官吏的违法关职行为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统治者利用监察制度这个制衡杠杆,整饬史治,振肃纲纪,调整国家政权内部的种种关系,从而使国家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正常运转。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监察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即‘已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在君主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同时,监察制度无论是…  相似文献   

2.
孔孟儒学自从汉武帝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官方哲学。但作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集团所倡导和宣扬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儒学本身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因为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学始终只能在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生存和发展,它只能成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而无法有规范统治者的实际行为。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历史上的孔孟和孔孟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通过对儒学官学化的考察,我们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脍炙人口的名言。它象投枪,似七首,刺向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心脏。虽然在当时,代明而起的清封建王朝似乎固若金汤,这位“梨洲老人”的呼声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惊天动地的雷呜,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也没有激起群众反封建的热潮,然而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且思想敏锐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毕竟超越常人的见识,于无声处看到了封建制度终将灭亡的历史预兆,所以,他能用犀利之笔,写下严厉谴责君主专制的不朽雄文——《明夷待访录》。  相似文献   

4.
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中国17世纪最伟大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他的“君为民害”论和“民主君客”论,批判了君主专制,伸张的是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思想;他提出“藏天下于天下”“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之说,具有民治、民享、人权平等的思想倾向;“公其非是于学校”的主张,则是对人民议政权和监督权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作为君主专制自我调节机制的言谏制度,谏官机构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谏议并非一种政治制度,其御用性和依赖性决定了它不可能真正构成对君主的监督与制约。文章采用结构功能主义.从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唐朝谏官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的言行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转,其个人意志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主,他和贞观群臣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对天、民、臣、史的畏惧,使他能够严于律己,并通过制度设计来防范所畏惧事情的发生,四畏的政治心态奠定了他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人性理论之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学说是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与专制主义的联系比较隐蔽。孟子虽然用性善理论对个别君主进行过抨击,但他提倡的仁义礼智是从普遍意义上对君主专制主义的维护。荀子的性恶论则直接了当地认为人的本性是社会秩序的天敌,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社会秩序,必须对人的本性加以抑制和改造。先秦儒家的人性的讨论和专制主义同流合污,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七十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名为“戊戌变法”的政治改良运动。运动的首要目的是要将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在这次运动中,严复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主要代表,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毛主席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  相似文献   

9.
西汉霍氏家族是继吕氏后西汉政权发展过程中第二个势力庞大的外戚家族,起着左右政局,影响国家兴衰的历史作用。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官僚体系发展完善的初期,外戚权力的合法来源和其权力的制度保障,对其家族的兴衰荣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霍氏家族兴衰这一历史过程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由于共和派缺乏有效控制全国、捍卫共和的实力基础;年轻热情的政治家缺乏领导经验,没能使西方的制度文化模式融合于中国本土的历史传统;以及中国自身的"地缘"、"业缘"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共和制的夭折。即便如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却从此深入人心,中华民族逐步觉醒,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班牙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出发,研究了西班牙君主专制政治为什么会走向反动。通过分析专制君主查理一世和腓力二世所采取的政治反动措施,着重论述了16世纪欧洲第一流大国和霸主、世界第一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衰落的决定性原因。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人物和重要领导者。武昌起义后,全国景从响应,其适时归国,激流勇进,敢于担当并领导辛亥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创立民国,加速推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坚持和谈,履行举袁前言,避免国家陷入南北分争的乱局;捍卫共和,尝试立法限制政权政治专制转向。其在实现南北和局、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上封事制度产生于汉宣帝时期,是两汉奏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适应了君主专制逐渐增强的需要,对于挽救西汉中期的政治危机,巩固汉帝国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上封事制度的演变及内在的缺陷使其并不能从根本上维持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吴虞政治观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将儒家的礼教与封建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吴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支持民主共和,但当民国真正建立后又为民国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等现实而不满。即便如此,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威胁到民国政体时,吴虞还是站到民主共和一方,反对帝制。  相似文献   

15.
僭主政体兼具君主专制和体现民意的两重性,是早期王政时代向民主政治的过渡形态。基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和时代背景,僭主政治注定是历史的昙花一现;僭主大都出身平民,党派之争为僭主政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僭主政治形成中有传统政治因素;平民——重装步兵因素在由王权政治向僭主政治,又向民主政治过渡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书》论赞中体现的是杂糅谶纬、强调忠顺的儒家思想。具体表现为树正统和饰主阙以及自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还显示了作者一定的思想矛盾性。这种思想立场及表现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熏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官修史书的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面对明王朝覆灭的流血政治斗争,黄宗羲把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写出《明夷待访录》.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原君》、《原臣》、《原法》三篇出发,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并结合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入挖掘中国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将黄宗羲和韦伯对于君主专制的认识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集中表达了他反君主专制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的君、臣、帝王之法及相关政策的批判;最后,黄宗羲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儒家民本论,而有着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宫人(主要指宫女、后官妃嫔)的命运归根结底是由君主专制制度所决定的.主要有五种,即殉葬;身败名裂,死于非命;幽闭深官,孤疾而终;守陵和出家.她们命运的不幸不仅体现了皇权的残酷性和灭绝性,也代表和反映了皇帝制度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迫害,是中国古代女性始终处于受压迫地位的实证.  相似文献   

20.
荀况,战国中晚期杰出思想家,大致活动于298-238年,正值时代变迁,礼崩乐坏。土地制度上,象征邦国分封的井田制瓦解,土地走向私有;政治制度上,等级宗法贵族势力被革除,以中央集权为特点的专制政治开始出现。荀子以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一变革时代的思想精髓,对儒家思想进行革新,从宇宙观、认识论到社会历史观创制了他独特的理论。这一理论应专制而产生,为专制而鼓吹,它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