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4井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善弧形构造带温吉桑区带构造鞍部上的一口预探井,由于固井质量差,油气通过油层套管与技术套管间的环空沿砾石层污染了农民饮用水源坎儿井。要求必须对套管环空及漏失的砾石层进行永久性封堵,避免污染事故再一次发生。在使用水泥塞封油层、大剂量水泥浆挤封、GSA和高强度YLD堵漏剂预堵水泥挤封等方法堵漏后,承压仍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选择纤维水泥复合堵剂,通过对稠化性能、滤失性、流变性、析水率、抗折强度、抗冲击功、抗压强度等性能进行试验和评价,优选出了有较好配伍性的纤维特种外加剂,取得较好的封堵效果,封堵三层成功率100%。实践证明,纤维水泥复合堵剂可以有效堵漏并能保持较高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厚油层层内堵水技术存在有效率低、有效期短的问题,以高强度层内深部堵水技术研究为出发点,研究了用于油层深部封堵的颗粒溶胶高强度堵剂、用于近井地带封堵的暂堵型高强度堵剂以及层内堵水的优化设计方法。室内研究表明,颗粒溶胶堵剂的封堵强度大于5 MPa,暂堵型高强度堵剂的抗压强度大于20MPa,漏失量与水泥类堵剂相比下降40%以上;现场试验表明,研究的层内堵水工艺可大幅降低油井产水,提高油井产量,堵水有效期达到1 a以上。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奥陶系地层是典型的高温高压气层,气藏钻井工程中常诱发气侵溢流等复杂危害,严重影响了钻井的进度和安全。当前采取的封缝堵气措施面临着超高温高温高压及地层非均质性带来的压力窗口窄、钻井液性能不稳定、封堵材料效果不显著等诸多问题,很难快速高效的一次性形成稳固封堵区。文章以顺南区块为例,分析地质特征及带来的封缝堵气技术难点,考虑高温高压特征对现场井浆的影响,利用人工造缝岩心及封缝堵气实验装置开展评价实验。室内形成高强度复合架桥材料及广谱粒径纤维材料,优选纳米材料,并结合现场井浆对封缝堵气材料体系开展性能评价,体系与钻井液配伍性良好,能够有效封堵气层,储层伤害恢复程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4.
用于稠油蒸汽吞吐井深部封窜的热触变体系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用封窜剂难以解决稠油蒸汽吞吐井深部封窜问题,考察封窜剂热触变体系的封堵性能.热触变体系是由热触变聚合物配制而成的,其聚合物亲水主链中含有疏水片段或疏水侧基.研究表明:热触变体系在特定温度下,从溶液转变为高强度冻胶,降温后体系自动恢复流动性,整个过程是可逆的,可多次重复;热触变体系具有热触变温度和热触变冻胶强度可调,注入性、耐温性、稳定性好和封堵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吞吐井蒸汽封窜的深部处理.  相似文献   

5.
封井工作是油田开发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封井工作的落实,将对后期地址开发与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现有井下作业标准,尚未对油水井封堵工作进行明确定义,相关规章制度也比较欠缺。也正因如此,封井作业的结果始终是差强人意,封堵失败、油水泄漏事件屡见不鲜。本文围绕油水井封井技术展开深入探究,为进一步提高油水井封井质量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常规桥接堵漏材料滞留能力较差,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研制出交联封堵剂ZNP。优选了高强度架桥材料、填充材料和纤维材料,按1/3/~2/3架桥理论确定不同材料的粒径范围,按SAN-2工程分布理论确定了各种粒径的体积配比,形成了抗温高强度交联堵漏配方;对其承压能力、抗返排能力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制的交联封堵剂ZNP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高温稳定性,可提高封堵材料与地层的胶结能力,优化的抗温高强度交联成膜堵漏浆可封堵1~5 mm宽的裂缝,抗压可达30 MPa以上,封堵层抗返排压力达4.6 MPa以上。在FX4、SHB1~(-1)等井应用12井次,一次性堵漏成功率100%。结果表明,抗温高强度交联堵漏配方具有良好的承压及抗返排能力,堵漏成功率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热采封窜的要求,采用环保型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剂,与主剂栲胶和热稳定剂纳米材料复合研发了新型强化耐温冻胶.相比于传统冻胶,新型强化耐温冻胶的弹性模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亲水性纳米材料的加入强化了冻胶对游离水的结合能力.当硅溶胶的用量达到4%时,250℃热处理30 d后无游离水析出.通过热采封窜物模实验对比了传统栲胶冻胶和强化耐温冻胶的封窜效果,物模结果表明强化耐温冻胶在老化60 d后,在250℃的条件下封堵率仍然大于80%;将冻胶至于渗透率2~10μm2的多孔介质中,连续冲刷24倍孔隙体积后,冻胶的封堵率下降小于10%.实验结果显示,新研制的耐温冻胶具有较强的耐冲刷性能和封堵持久性,可以作为一种满足热采封窜需求的高温热采封窜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能、高含水或井下事故暂时不具备开发价值而注灰封井,其中部分井经过注采完善,可能具备二次开发价值,这样又需作业钻塞,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我们引进应用了防盗、防落物封井器封井工艺,利用该装置对封井的井不需打塞封堵,可直接安装,便于下步再利用,且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放溢流。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已有瓦斯钻孔封堵技术中固态封堵材料无法封堵次生裂隙、导致瓦斯抽采后期抽采效果急剧下降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提高钻孔密封效果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方法,即通过注浆泵带压注浆的方法将新型无机缓凝封孔材料注入2段膨胀封堵材料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对煤岩裂隙进行封堵。文中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首先研究了煤矿井下工作面顺层钻孔封孔段在不同注浆压力和水灰比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形态和钻孔封孔段周围浆液压力变化情况,然后对不同注浆时刻各种注浆压力条件下钻孔周边煤体内浆液压力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注浆时间与浆液有效扩散距离的关系,为现场注浆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最后在河南能源城郊煤矿进行了现场应用,在为期2个月瓦斯抽采的观测期内,使用新型无机缓凝封孔材料进行封孔作业的抽采钻孔瓦斯浓度始终大于30%,瓦斯抽采纯量变化很小,始终维持在0.12 m~3/min之上,瓦斯抽采效果提升明显。新的封孔材料为瓦斯封孔提供了新思路,对提高钻孔抽采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瓦斯事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暂堵球在射孔孔眼及压裂裂缝中的坐封状态影响其封堵稳定性,暂堵球封堵效果决定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成败。通过建立暂堵球坐封受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压裂液排量、密度、暂堵球及孔眼参数对暂堵球坐封受力状态及其封堵效率的影响,实验模拟了不同射孔参数、压裂排量及暂堵球/压裂液性能对封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暂堵球受拖拽力、脱离力及持球力随压裂液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暂堵球更易坐封;压裂液及暂堵球密度对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影响不大;暂堵球粒径大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随粒径增加而增大,当暂堵球直径小于孔眼直径时,暂堵球不容易坐封;射孔孔眼数增加影响暂堵球坐封封堵效率。实验评价暂堵球最佳直径为9.0mm,最佳泵送排量>4.0 m3/min,有助于提高暂堵球坐封成功率,增强暂堵压裂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某地铁车站盾构始发井采取水泥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加固止水失效后,采用了液氮冻结快速修复加固技术。文章介绍了盾构始发井液氮冻结加固封水的冻结系统和监测系统,并对冻结效果进行了分析。冻结13d后形成了封闭的冻结壁,很好地封堵了涌水。经强制解冻,拔出洞门范围内的冻结管,盾构机安全始发,表明了液氮快速冻结技术可以作为盾构井原加固失效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田开发面临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及动用程度差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类似油藏的采收率,验证气水交替复合驱技术的适用性,在岐口17-2油田开展气水交替复合驱先导试验。根据油藏情况开展气水交替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注入聚合物段塞,可以防止气窜,能更好地起到封堵和调驱的作用。实践证实,现场试验井组增油7 000 m3。在非均质油藏油田开发中后期,气水交替复合驱不仅封堵优势渗流通道,而且可以优化注水、恢复地层能量,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为今后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事业提供新的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吐哈油田套损井出砂严重、常规防砂方法无法解决套损井防砂难题,开展了套损出砂高强度筛管防砂技术、裸眼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套损井修复防砂工艺技术,并在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套损井防砂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钻采、开发成本,油田研究应用分层采油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井因为封隔器坐封载荷过大造成管柱弯曲,分采泵无法正常抽汲,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新型分采工艺管柱,现场试验表明,该分采技术不但能控制坐封载荷,还能解决层间干扰,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热采井封窜堵漏措施成功率低、有效期短的问题,研究了新型的热采井封窜堵漏剂XAN-RC.室内试验表明,XAN-RC能够在疏松的漏失层有效驻留,早期强度高,在高温作用下胶结强度不衰退反而有所增强.对XAN-RC的抗高温机理进行了研究,表明XAN-RC能够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纤维状晶体的水化产物,从而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增强了界面胶结强度.新型的热采井高效封窜堵漏技术已在现场施工20余口井,成功率高,增产效果明显,措施井有效期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l井是胜利油田部署在吐哈盆地哈密坳陷三堡凹陷红1构造的重点风险探井,三开空气钻后地层出水卡钻,使用优选的凝胶成膜屏闭封堵润滑钻井液,采用合理密度支撑-多元强化抑制-凝胶成膜封堵防塌-复合润滑防卡技术,有效解决了空气钻后地层出水导致井壁失稳、石炭系塌漏并存、井斜及井身轨迹多变造成润滑性差的难题,顺利钻达目的层,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吐哈油田部分井高压层与低压层并存,作业过程中存在地下井喷,导致井筒不平稳,不能满足填砂、打塞、挤封等作业技术条件要求以及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攻关研制了窄密度压井液技术,通过现场4口井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地下井喷的问题,满足了作业需要,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开展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技术室内研究,在评价了新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开展驱油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聚合物凝胶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和封堵性能,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能对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产生有效封堵;表面活性剂TYF-101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润湿反转性...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红1井钻探成功,针对红1井地层特点,通过采用聚磺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及凝胶成膜屏闭封堵润滑钻井液体系,施工中采用强化封堵-多元抑制-合理密度支撑措施,顺利钻达目的层,为该区块其它井的施工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单井吞吐的方式进行施工,采用地层发泡的方式注入高温泡沫体系,进行过渡带地区复合热驱油试验。分析了大庆油田萨南东部过渡带地区复合热采油现场试验效果。结果表明:泡沫对高渗透层有较好的封堵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近井地层污染;提高过渡带地区油井产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