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一维有摩擦损失条件下的喷管内水蒸气超音速流动自发凝结数学模型,对水蒸气在喷管内的超音速流动自发凝结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上述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摩擦阻力对水蒸气超音速流动自发凝结的影响,结果发现摩擦阻力的大小对喷管内水蒸气超音速流动自发凝结参数有着直接影响,在喷管设计过程中,准确考虑流动阻力的影响对于保证喷管的工作性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蒸气在变壁温竖直细圆管内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细小直径圆管的特点, 对经典的Nusselt分析进行修正, 考虑凝结液膜弯曲引起的表面张力以及气液界面蒸气剪切力影响, 建立变壁温条件下竖直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数学模型, 从理论上探讨小管径下, 沿程管壁温度和重力等作用因素对流动凝结影响程度发生的变化. 实验检验证实分析模型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微波冷冻干燥过程的升华冷凝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未饱和含湿多孔介质的冷冻干燥过程的升华冷凝模型,分析了模型中的传递系数,对未主含湿多孔介质的微波冷干燥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升华面模型相比升华冷凝区对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固-液相变强化传热物理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液相变过程具有等温或近似等温、相变潜热较大和相变前后材料体积变化较小的特点. 相变材料与热(冷)表面接触, 发生融化(凝固), 可明显强化表面换热. 以一维相变平板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导热为例, 从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与固-液相变传热的相似性出发, 揭示了固-液相变强化传热的物理机制, 提出了分别以稳态和瞬态传热速率为参照的相变传热表面换热强化度的概念, 并推导出相应解析表达式, 讨论了相变过程中影响强化换热的因素及其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5.
碳酸钙于换热表面结垢的传热与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碳酸钙于换热表面结垢的传热传质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换热表面的析晶污垢,同时也考虑了由于过饱和在溶液中成核而形成的颗粒垢。对混合污垢的沉积与脱除分别予以表达,并将结垢过程的溶液及污垢特性应用其中。另外,模型还根据换热器中垢层传热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结垢与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得到了换热表面污垢热阻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偏差大部分小于15%,说明预测模型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够实现发动机内的均质和稳定燃烧.为加深对多孔介质发动机特性的了解,用改进的KIVA-3V对一种形式的多孔介质发动机燃用气体燃料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多孔介质初始温度和多孔介质结构及燃料喷射时刻对多孔介质发动机实现压燃着火的影响.针对Zhdanok等人的甲烷预.空气预混合气过滤燃烧的实验,用改进的KIVA-3V进行了数值计算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燃烧波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计算结果表明在压缩比一定时,多孔介质初始温度是决定多孔介质发动机能否压燃着火的重要因素;改变多孔介质的结构会影响多孔介质内气固两相的换热和多孔介质的弥散作用,多孔介质孔隙大小是影响多孔介质发动机压燃着火的主要因素;在上止点附近起喷燃料不能实现多孔介质发动机的压燃着火.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内外有关金属多层强度及其界面强化能力研究的进展.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分析并总结了金属多层强化的物理机制以及界面强化能力的,并对金属多层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已有结表明,金属多层的强度通常随组元层的单层厚度减小而逐渐增大,并符合类似Hall-Petch的强化关系,但当单层厚度小于某一临界值以后,不同体系多层的强度与单层厚度之间偏离了Hall-Petch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金属多层的界面类及结构对其强化能力有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金属多层的塑性变和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8.
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机理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杨昆 《中国科学(E辑)》2009,39(4):661-666
提出了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在充分发展的管内层流核心流区域采取强化传热措施,从而在管内壁附近形成一个等效的热边界层,以加大壁面附近流体的温度梯度,达到强化表面换热的目的,但又不显著地增加流动阻力.对空气和水2种流体的分析比较和计算结果说明:管内核心流传热强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导高效一低阻热交换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多孔介质材料抑制瓦斯爆炸传播特性,基于瓦斯爆炸链式反应理论,采用47步反应机理,建立了填充有多孔介质材料的二维管道瓦斯爆炸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充满体积浓度为9.5%甲烷-空气的空管道和铺设有多孔介质材料的管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以研究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压力波受到多孔介质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材料的复杂孔隙增加了自由基与孔壁的碰撞几率,使能够参与反应的自由基减少,抑制火焰传播;一部分爆炸波被多孔介质材料吸收,且在微小孔洞中经过多次反射和散射,造成能量损失,使爆炸压力波降低。  相似文献   

10.
试验测量了一台双吸离心泵的能量特性和空化特性.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质量输运空化模型,探讨了质量输运空化模型中凝结项经验系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凝结项经验系数主要影响叶轮内空泡长度.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双吸离心泵空化流动数值模拟中凝结项经验系数的取值,计算得到的双吸离心泵扬程随进口压力变化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双吸离心泵空化流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泵进口压力的降低,空化首先在叶片吸力面进口附近的低压区发生,之后沿叶片吸力面往叶轮流道中部发展,并向叶片压力面扩散;受双吸离心泵蜗壳非对称结构的影响,叶轮内不同流道的空化区域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单层微穿孔板吸声体中高频吸声效果较差、多层微穿孔板尺度较厚且高频吸声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在单层微穿孔板前侧增加多孔材料构建了混合吸声结构。继而在单层微穿孔板等价多孔材料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穿孔板混合结构的吸声系数计算方法,利用VA One软件的Foam模块建立了混合结构的模型,模拟计算混响室中的扩散场吸声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显著提高低、中、高三个频段的吸声系数,在不增加额外厚度的基础上实现全频段高吸收(吸声系数接近1)的效果,所采用的仿真计算方法简单高效。提出的混合结构及其计算方法对指导设计宽频吸声结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沉积方法在电沉积的多孔Cu薄膜上修饰一层纳米SnO2,经低温热氧化处理制备出多孔Cu2O/SnO2复合多层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FS)技术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测试了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的0.2mol/LCuSO4+1.5mol/L H2SO4镀液中,以1.5A/cm^2电流沉积20s得蓟的多孔Cu薄膜,在SnO2溶胶中浸渍10s并重复5次,再经空气气氛下100℃焙烧30min,锻得的多孔复夸薄膜显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性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步化学湿法(超声膜扩散法)制备出了3种体积分数的水基银纳米流体,实验研究了纳米流体横掠新型水滴形微针肋热沉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下的纳米流体压降差别很小;相同体积流量下,与基液比较,纳米流体进出口压降略有增加,但增加并不明显;与纯水相比,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增加了流体粘度,相同流量下,纳米流体的压降稍大于纯水值,但最大差距不超过10%.粒子的体积份额对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影响较大.纳米粒子的存在对换热性能有明显提高,但过高的黏度对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效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相比,当银粒子体积分数达到0.012%后,纳米流体的综合效果才能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现论分析高热流下核态沸腾时干斑的相互作用,并用4种类型的金属板做了高热流下的核态沸腾传热实验,指出沸腾系统具有现两象性:流力学特性和自组织特性。在壁面温度相对均匀时,沸腾系统倾向于流体力学特性;而在壁面温度相对不均匀时,沸腾系统倾向于自组织特性。数据的分散性及不确定性主要是由沸腾系统内在的两象性引起的,而不是单屯表面特性的差异。解释了人们对核态沸腾中拐点存在与否的凝问,也指出了干斑的自组织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能够保障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在核动力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反应堆严重事故卸压管线瞬态响应模型,实现了适用于卸压管线的传热特性及蠕变特性仿真.基于某三代压水堆典型假想严重事故的瞬态特性及严重事故卸压管线的功能性要求,采用RELAP/SCDAPSIM和CFX程序开展了传热特性研究,明确了严...  相似文献   

16.
多孔硅体现了许多新光学性质,本文通过温度依赖的发光,傅立叶红外谱,时间分辨红外谱的观察。发现了些有规律的信息。众所周知,多孔硅在空气中陈化氧化,导致内部纳米尺寸减小。界面层由氢变为氧,我们发现同时伴随着电子态从本征态向极化子态的变化,前者随尺寸减小能量升高,表现为正常的量子限域效应。而后者却随尺寸减小能量降低。表现为量子限域极化子效应。温度依赖的发光谱型和强度变化也清楚地反映了尺寸依赖的极化子行为。因此,我们提出了个基本的物理模型来描述多孔硅中增强的极化子尺寸效应及其光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鉴于微通道或微结构内液体沸腾所具特性,从热力学的相稳定性分析着手,推导出了微通道或微结构内液体沸腾时的气泡产生或核化条件,较好地阐明了微小尺度空间内的超常沸腾现象;给出核化条件的无量纲准则工将为最终的定量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研制的高温黏度测定仪对几种高温熔融盐的黏度-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文献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研制高温熔盐黏度仪及测量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对HITEC熔融盐进行改性研究,得到两种新高温熔融盐并测定得到了黏度-温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高温熔融盐黏度显著降低,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熔盐传热管路系统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假设材料物理力学特性沿厚度方向连续变化,利用回传射线矩阵法(RRMM),建了非均匀饱和土平面波动问题的弥散方程,其中考虑了土体的非均匀性、惯性、粘滞以及固体颗和流体的可压缩性.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非均匀饱和土中的弹性波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两类纵波的波数和耗散沿材料特性变化的方向变化不大,而非均匀性对横波的波数和耗散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将构形理论引入多孔介质气。固反应问题中进行研究,首先以三角形单元体为研究对象,以传热传质过程中的熵产生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给定微小区域进行外形优化;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最优结构的三角形单元体组装成新的矩形构形体,进行同样的构形优化;持续类似工作直至覆盖整个控制体,得到了完整的解析解;由数值计算分析了相关参数对熵产生的影响;与相关文献中以矩形单元体为基础进行构形优化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