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汾河流域21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汾河水质评价方法,对汾河流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传统的单因子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80.9%的断面三种评价结果完全相同,11.1%的断面三种评价结果有差异,其中,BP评价结果较单因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更为客观,更多地考虑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更有利于水质评价和管理.经训练的评价模型应用于实例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抗干扰能力强,对汾河水质评价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的概况,分析了汾河上游水质变化趋势,指出为确保太原市供水安全和保证汾河水库水质,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水库水源及附近环境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临汾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为改善汾河水质所做的工作,通过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治理情况,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山西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流域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土壤盐渍化、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势头,促进山西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建立汾河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将山西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28个亚区,并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28个亚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汾河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汾河流域6个主要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采集、测定和分析了沉积物中Cr、Ni、Cu、Zn、Cd、As、Hg、Pb 8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由单项污染指数分析得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由重到轻为CdCuPbAsCrHgNi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认为6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灵石南关汾河二库甘亭石滩平遥铁桥汾河水库;通过潜在风险评价分析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由重到轻为CdHgAsCuPbNiCrZn,6个监测断面污染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灵石南关石滩甘亭汾河二库汾河水库平遥铁桥。结果表明:汾河流域Cd污染最为严重,Zn污染最轻;汾河流域下游污染情况较为严重,6个监测断面中灵石南关的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河津湿地地处黄河及其支流汾河流入黄河形成的河漫滩,是汾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湿地保护和建设不仅是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也是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好流域内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湿地的综合效益,是尽快实现汾河水质和流域生态实质性好转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的水质污染严重,在其9个监测断面中,小店桥和温南社断面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7年汾河太原段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内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汾河太原段上游段水质最好,中游段水质次之,下游段水质最差,且滩上桥、寨上水文站和温南社断面在河流解冻期时污染明显加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河段的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引黄入晋”前汾河水库水质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汾河水库污染来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品的采集与分析,得出汾河太原段部分地表水水质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等重要污染指标,定性评价汾河太原段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等。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其污染原因,为太原市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原生动物监测,评价汾河太原段及晋阳湖水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太原市两大多功能水体-汾河太原段及晋阳湖用PFU法作原生动物监测,并用原生动物优势种的功能类群及其对水质的指示意义和平衡期评价了两大水体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的水质基本属于强中污染,晋阳湖水质属轻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汾河水库的概况,分析了汾河水库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出了实施后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分析汾河景区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指标,结果显示:汾河景区的水质除总氮外,均能达到各类质量标准,基本上能满足城市景观娱乐用水水质要求。而根据检测数据可知,汾河景区水质总氮超标,总氮属于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物质之一,应严格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汾河水库库体、水库出库口、汾河干流入库口监测数据,涧河、岚河、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检测数据.引黄水达标情况统计数据和汾河的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河流水质状况下,汾河水库总氮为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率90%;(2)涧河、岚河和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均较差,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3)汾河水库库区水质环境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导致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加强汾河水库水三大支流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当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近8年的水质监测和调查数据,分析了全国十大流域地表饮用水源的水质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流域水质和地表饮用水源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地表饮用水源水质为清洁和较清洁型,整体好于其所在流域水质,满足饮用功能.河流型水源综合污染指数在0.14—0.27,与所在流域水质密切相关,主要受生活类污染影响;湖库型水源综合污染指数在0.14—0.29,与所在流域水质相关性较弱,以有机类污染影响为主;地表水源水质的流域分布特征明显.地表饮用水源近年来有机类污染程度有加剧趋势,应重点控制有机类污染.  相似文献   

15.
汾河临汾段酚污染严重,酚的污染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提出的河流水质预测预报递归方程,在汾河临汾段酚的预测计算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污染现状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汾河太原段近年来化学需氧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汾河水质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统一协调水资源水量、增大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控制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等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汾河临汾段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历年来汾河临汾段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针对其污染特征,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汾段汾河水质的分析结果显示,临汾段汾河在1993年至2008年的16年间水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四项指标中BOD5增加了2.417,COD增加了2.379,DO增加了2.703,NH3N增加了1.108,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汾段汾河的污染程度在不断加重;临汾段汾河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市县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指数增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汾河流域在山西省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汾河流域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根据汾河流域农业生态功能区与农业经济板块的对应关系.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适宜的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模式.提出了汾河流域应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资源节约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20.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