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结合江苏杏鲍菇生产企业的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工厂化生产袋栽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制作流程及杏鲍菇栽培中的应用技术,以期为袋栽杏鲍菇工厂化企业更好地实现固体菌种改液体菌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层培养,即让食用菌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本试验即以马铃薯、玉米粉、麦粒作为深层培养基质,接入平菇、香菇和猴头等菌种,进行试验,以固体培养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速度比固体培养的快。从菌种质量上比较:液体菌种具有生长周期短,量大,菌龄一致,接种后发菌快的优点。用液体菌种即可替代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又可代替固体原种用栽培种生产,而且培养液体菌种污染率低,还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菌种质量无不良影响,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食用菌生产中,制种是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制种方法都采用固体制种法,液体制种是近几年来开始应用的新方法。液体制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流程快、产量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和控制、生产条件稳定、有利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菌种污染少,菌龄一致等优点。其工艺流程是:斜面菌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套新的菌种生产程序,繁殖周期短,系数大。在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中,使用该程序可有效地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6.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杏鲍菇栽培的生理特性,用桑枝作为工厂化栽培杏鲍的主要原料,研究工厂化桑枝栽培杏鲍菇的配方,开辟新的原料资源,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也为桑枝提供了新的利用途径,不仅化废为宝,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培植出一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对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渣,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用搅拌器进一步将菌丝打断,使单位体积中产生更多菌丝片段,充分发挥液体菌种优点,建立了液体菌种保藏和新接种方法,实践证明,平菇液体菌种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渣、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用搅拌器进一步将苗丝打断,使单位体积中产生更多菌丝片段,充分发挥液体苗种优点,建立了液全菌种保藏和新接种方法。实践证明,平菇液体菌种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0.
安康杏鲍菇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标分析法,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等仪器,对安康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初步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康杏鲍菇还原糖、多糖、粗蛋白、脂肪、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42.52%、4.38%、46.58%、3.2%、4.50%、87.63%;微量元素Se、Fe、Ca、Mg、Zn和Cu的含量分别为0.216 6、178.6、757.6、1 065.4、39.75、10.5 mg/kg。上述测定结果初步表明,安康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具有富硒、蛋白质、多糖等营养成分全面且含量高的特点,属于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菌品种。  相似文献   

11.
常山县农资公司在进行生产、推广应用“5406”菌肥工作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生产实践,在“5406”菌种粉瓶子法生产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浅盘发酵法”生产菌种粉成功。用这种方法生产菌种粉的优点是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周期短、质量高,一般1斤菌种粉可堆制1万斤菌肥,为大面积推广应用“5406”菌肥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浅盘生产法的工艺流程是: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固体菌种常规培养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影响菌种质量.为了缩短原种或栽培种的制种时间,我们参考了有关资料,采用试管斜面母种——液体菌种——玉米颗粒菌种的制种工艺,经试验获得成功.这项技术以液体菌种作为生产玉米颗粒原种和栽培种的繁殖,兼具液体菌种和玉米颗粒菌种两者的优点,能快速有效地缩短制种时间和提高菌种质量.使其达到出菇整齐、高产优质的目的,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荸荠茎尖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荸荠茎尖为材料,对茎尖诱导、分化、增殖的激素和激素浓度及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激素6-BA对茎尖有显著促进分蘖增殖芽的作用,KT和ZT无或少。6-BA 1.0~2.0 mg/L芽苗增殖数高于其它组合,叶状茎健壮。芽增殖培养方式以液体静态培养效果好,平均增殖系数2.6倍,周期短(25 d),叶状茎生长旺盛,有利于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工厂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金顶蘑是侧耳的一种,学名为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原野生在山林枯木上。该菌口味鲜美,有香味,营养丰富,具有强身功效,是一种上等食用菌。马启明认为(1980年)该菌“如果栽培成功,一定会受到国内外欢迎”。日本最大的食用菌研究中心森产业株式会社也把该菌列为“将来有望的优良品种”,目前正在大力驯化栽培。栽培此类侧耳国内外都采用固体瓶(袋)装菌种,生产效率低。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金顶蘑的菌种选育、配方和发酵工艺的探索,用发酵罐来培育金顶蘑的液体菌种,实现金顶蘑的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豆沙包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所用酵母菌菌种、用量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鲜酵母好于干酵母。鲜酵母的最佳用量为面粉的2.6%。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农业 所谓农业工厂化是指农业也能像工业那样,有计算、有规模地进行生产,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具有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等特点。一旦农业完全实现了工厂化,人们就能在一定场所或反应器中,有效地控制环境因素,从而做到一年四季不断地生产出各种农作物、畜牧产品和水产品。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日本科学家利用液体培养的细胞技术代替固体培育的细胞再生技术,获得水稻细胞再生幼苗。该项水稻育秧技术的日益完善将为水稻秧苗工厂化生产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强  孔令峰 《天津科技》2011,38(3):45-47
钢结构建筑因其工厂化生产、施工周期短、见效快、造价低、车间柱距小、跨度大、外形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通过对3次钢结构非承重墙体耐火试验过程的总结,对钢结构复合非承重防火墙体的构造提出建议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一种最佳的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本研究拟通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鸡油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95414.8)和一种紫色马勃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82596.4)所生产的2种外生菌根菌菌种,应用到无籽刺梨扦插繁殖中。结果表明: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和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扦插成活率较高(90%),处理水平3(鸡油菌液体菌种100 g)(82%)次之,处理水平4(紫色马勃液体菌种100 g)为80%,处理水平1(不使用外生菌根菌菌种)成活率最小,为73%;处理水平1株高590 mm,处理水平2株高为860 mm,处理水平3株高为780 mm,处理水平4株高为750 mm;处理水平2生物量总计为868 g,处理水平4次之(661 g),处理水平3为634 g,处理水平1为479 g。说明经外生菌根菌处理的插穗,其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生物量明显优于未处理,在处理的插穗中,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强于其它二个处理,二种外生菌根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无籽刺梨的扦插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20.
芒草料制凤尾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芒草料培养基上,凤尾菇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均能生长,且液体菌种优于固体菌种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