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21世纪近10年南宁市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借助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2000年和2010年南宁市城市内部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2000年和2010年南宁市人口密度均以西乡塘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最高,兴宁区内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2000—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1.2km;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10年人口密度函数分别以反函数模型和二次函数模型拟合最优。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深入认识贵州省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施用量时间变化情况,有利于正确认识贵州农田化肥施用合理性和调控方向.基于ArcGIS对贵州省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分析及近20年各类化肥施用总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贵州省总肥施用强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度施用强度主要在我省东南部地区,高度施用强度集中分布在中...  相似文献   

3.
极端降水频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利用2005—2020年宁夏2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研究了宁夏不同区域暖季(5—9月)小时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特点,小时极端降水强度相反。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大部分区域的白天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均较夜间偏少,而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偏多,南部山区尤为明显;除零星点外,宁夏白天降水强度均强于夜间,昼夜差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干旱带。宁夏有16.7%的站点极端降水量增加趋势通过0.1的显著性检验;有70.8%的站点极端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宁夏三个区域小时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中部干旱带极端降水量增加趋势通过了0.05显著性检验。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8月最大,而北部引黄灌区7月最大;5、6月小时极端降水强度自北向南递增,7、8月北部引黄灌区降水强度最大,9月中部干旱带小时极端降水强度最大。南部山区逐时极端降水量主要由极端降水频次贡献,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逐时极端降水量由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MODIS17数据研究鄱阳湖湿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气温和水位变化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植被NNP时空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为:1)从量的角度来看,其年际变化较小,季节性变化较大;2)时空间分布上,其季节性变化较大,而变异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枯水期的水面淹没范围内;3)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水位,其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受水位变化的影响大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口密度、空间自相关、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和人口重心等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清远市2005年—2015年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人口密度地域差异明显,北低南高;人口向清远市区集聚,但多地空间相关性较弱;人口分布不均衡但态势逐渐减弱;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英德市黄花镇境内,偏离几何中心,呈西北向东南移动.清远市人口时空演变主要受自然环境和区位、城市规划和政策、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楠楠  鲁迪  张鹏岩 《河南科学》2013,(10):1734-1738
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辅助1:1万地形图,对平顶山市1992--2012年城市建成区范围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21年来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年I.q平顶山建成区面积扩大77.61km2,增加了近3.3倍;城区扩展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向;在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其资源分布趋势、社会经济增长和人1:1数量增加是建成区扩展的核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ArcMap10.1软件支持下,以陕西省的93个县为研究单元,采用地统计分析法和热点聚类法初步探索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陕西省整体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2)陕西省人口在关中地区呈同心圆式的分布。(3)陕西省人口在空间上呈不均衡分布。(4)陕西省人口热点区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分别是:中间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结论政府部门可以调控人口迁移数量,使人口在空间上合理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大气波导的发生规律,利用2007年7月至2012年9月的气象、电离层与气候卫星观测系统星座(COSMIC)掩星折射率数据,对海上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高度、强度和梯度的全球时空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波导事件基本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区,非洲西岸的波导事件随着赤道辐合带的移动表现季节性变化;波导高度随着海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高概率发生区域的波导高度相对较高;波导强度季节和时次变化特征显著,强度值集中在10以下;波导梯度值普遍超过-60/km,阿拉伯海地区在春季受携带沙尘的季风影响,出现-120/km的最小梯度值。因此,COSMIC掩星折射率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海上悬空波导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表征淮河流域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建立年降水质心时间指标,以概化年内降水过程时间分布,从时域、空域、频域3个维度解析流域近55 a降水质心时间的总体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各典型站点近55a降水质心时间序列中全部存在28a的第一主周期;年降水质心时间序列突变年份多发生于1975—1989年,突变主要集中于淮河上中游地区;年降水质心时间序列多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集中期有微弱的后移倾向;年降水质心时间随纬度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后推趋势,流域南北地区年降水质心时间可相差20 d左右,经度变化对年降水质心时间没有明显影响;淮河流域暴雨与大雨质心时间普遍迟于其他等级年降水质心时间,流域年降水质心时间对暴雨、大雨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复杂,滑坡灾害常有发生,本文利用统计和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方法,对温州市1990年以来滑坡灾害的数量、规模和损失等进行统计、对主要影响因子筛选和量化;并运用GIS对滑坡灾害中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比较和计算其区域投影面积、坡度分级比例同时求取不同影响因子情况下滑坡发生的比重,揭示其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关系,通过此次分析,筛选出了降雨、坡度、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利用GIS得到了各影响因子与滑坡关系分布图,得到了温州市滑坡及其隐患主要分布在25°~45°坡度之间和海拔高度在50m-500m(丘陵)的范围内、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尤其5-8月)和地形地貌因素。找出该地区导致滑坡发生的各种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针对本地区滑坡发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温州市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新疆9个市2000—2018年的逐月降水量数据,分别运用线性回归法、比值订正法对新疆19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高值出现在7月(190.33 mm),最小值出现在2月(89.75 mm),季节差异非常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新疆各地间的年降水量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四部委联合评审认定的山西省129处中国传统村落及239处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Arcgis10.0技术平台,对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西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在各地区分布不均衡,晋东南地区是聚集度最高地区,其次为晋中地区以及吕梁地区沿黄河渡口一线。进一步得出山西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山西特殊的地形地貌、河流分布、明清驿道、长城边防以及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等因素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渤海地区69个观测站点2001年6月-2016年12月8次/d的云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的垂直速度和比湿数据,初步分析了该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总云量年平均和秋冬季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春季分布相对均匀,夏季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低云量年平均和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大体相同,其中对流云量北部山区多于南部平原地区,非对流云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北部低云以对流云为主,南部以非对流云为主.总云量的空间分布与上升运动和水汽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与大尺度下沉运动呈正相关,与水汽呈负相关;非对流云量的空间分布在秋冬季只与水汽呈正相关,在春夏季只与大范围上升运动呈正相关.两个代表站围场站和莒县站的总云量、围场站的对流云量以及莒县站的非对流云量年变化均比较显著,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主要是由垂直上升运动和水汽的年变化引起的.两站总云量全年各季日变化均不明显,对流云量和非对流云量在夏季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对流云量在08:00最少,午后对流活动发展,云量增加,至14:00达到峰值;非对流云量夏季峰值出现在05:00,在14:00达到谷值.  相似文献   

15.
使用1954~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60多年的人武部防雹作业记录资料、石河子地区灾害大典、石河子气象局的冰雹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冰雹天气的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高峰期,90年代为平稳期,2000年后为跃增期,2012年后冰雹天气发生逐渐减少;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期间;其中强冰雹天气在5月第2候至8月第5候为冰雹天气高发时期,占总冰雹发生次数的98%;强冰雹天气大多发生在午后到晚上时段;根据石河子垦区历年雷达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石河子冰雹天气的5条主要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商南县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的地形要素图的叠加,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计算出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商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集中在朝东、朝南坡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较低高程和起伏度较缓地块,耕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度高程和起伏度中等地块,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高高程和起伏度较大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随坡度的增大、高程的上升和起伏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揭阳市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数字高程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叠加及缓冲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揭阳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揭阳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揭阳市传统村落多形成人口密度极高的大规模聚落;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呈明显的集聚模式,但各区县间存在差异;多集中于中东部平原地区,沿江河和道路主干道分布的趋势明显;经济发达程度对揭阳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侯马市建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密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区域分割法和缓冲分析法对侯马市的建筑密度进行了分析.扇形分区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优越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建筑密度较高,而南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建筑密度较低.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中心部分建筑密度最高,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建筑密度逐渐降低.侯马市建筑密度的空间分布受到了地形、交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基尼系数法对临汾市尧都区主城区图书零售业的布局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主城区实体书店空间布局沿鼓楼街和解放路西段十字形分布,道路两侧各350米的缓冲区内包含80.9%的书店数量,匹配克氏中心地理论交通最优原则;住宅与大型商业核密度区与书店核密度区不一致的分布态势,呈现临汾书店布局与中心地理论最短距离假设原则相悖之处;城中心区基尼系数为0.871 7,表明书店集聚分布,基本符合克氏理论的行政最优原则。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陆良县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蕴含着区域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2)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与人类活动和人口分布趋于一致性。3)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