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温度、压力和湿度对PEMFC堆电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堆的电效率对于PEMFC堆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操作参数中的温度、压力和湿度对PEMFC堆电效率影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以上各因素的耦合作用及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压力、湿度及温度与湿度的耦合作用对PEMFC堆电效率的影响显著,最优工作条件为温度60℃,压力0.3MPa和湿度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风速仪器检定对环境测量仪器性能参数的要求,确定检定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范围,通过动态测量和数据比对的方法,获得不同环境条件下风速测量结果的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风速检定实验室的房间阻挡物、温度、湿度和气压等要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有阻挡物时的风速稳定性系数和测量误差均比无阻挡物时大1倍以上;实验室的温度、气压和湿度3个要素中,温度变量对风速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小;在检定过程中,当实验室温度变化超过1℃、气压变化超过25hPa、相对湿度变化超过38%RH时,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可估量影响。  相似文献   

3.
DCG全息图通常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来实现与环境中水分的隔离。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对封装后的DCG全息图波长特性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表明:1高湿度环境不会对封装DCG全息图造成影响;2低于50℃的温度环境不会对全息图造成影响;3封装DCG全息图在70~85℃的温度环境下会发生峰值波长蓝移,蓝移速率与环境温度成正比;4环境温度高于100℃会对封装DCG全息图造成破坏,使得全息图颜色不均匀,甚至消像或者变性。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和工艺经验提出提高全息图波长稳定性的措施:在适当的温度下对封装后的全息图进行烘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硫精矿和工业盐酸反应生产硫化氢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索了实验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盐酸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0%(wt)起始反应温度为40℃、20 min后将反应温度控制在80℃、再恒温反应30 min.实验证明此法生产的硫化氢纯度达到98%,收率在85%以上.本实验为硫精矿的利用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同时可供实验室制备硫化氢做参考.  相似文献   

5.
引入凝固点下降实验仪,采用凝固点下降测量应用程序,测定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测定溶液凝固点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冰浴温度3.0~4.0℃、搅拌速度120r/min、浓度0.06~0.08 mol/L.测定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误差为0.53%,小于手动操作的相对误差.  相似文献   

6.
有机固体废弃物生化产甲烷潜能测定标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化产甲烷潜能(BM P)测定过程所采用的不同操作条件会造成结果显著偏差,需要一种标准方法来增强一般实验结果的可比性。通过对比样品粒径、样品浓度、污泥比率、预处理条件、培养温度等因素对甲烷产率和反应时间的影响,寻找BM P测定的最适标准条件。实验得出的标准化BM P测定方法条件为:样品浓度(挥发性固体)2 g/L,污泥浓度(挥发性固体)1 g/L,样品粒径0.9 mm,培养温度38℃,并选用葡萄糖和纤维素作为标准参考物质。高温消解会生成难降解的物质,使实验结果不具代表性,在标准方法中不采用高温消解加速试验进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采自某矿山的硫化矿石按照4因素3水平的正交表进行实验,通过直观分析计算各因素的极差,确定各主要因素对硫化矿石结块影响的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结块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为:温度>含水量>湿度>粒度。通过趋势图分析易知硫化矿石的结块率随各因素数值的变化而呈现的趋势,并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分析温度、湿度、含水量及粒度对硫化矿石结块的影响机制,对各因素与结块率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定量的表达式,初步判断实验室条件下改变各因素对硫化矿石结块程度的影响,验证正交试验的可行性。单因素实验表明,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硫化矿石的含水量、粒度对硫化矿石的结块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采用45%乙腈水溶液作提取溶剂于40℃下超声萃取35 min,乙腈水溶液等度洗脱,ZORBAX Carbohydrate糖柱-HPLC-ELSD法测定烟草秸秆中水溶性糖含量的方法。水溶性糖的线性范围:鼠李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实验线性范围为8.0~1 000.0 mg/L,木糖、甘露糖的实验线性范围为16.0~1 000.0 mg/L,麦芽糖的实验线性范围为10.0~1 000.0 mg/L,且在此范围内相关系数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小于3.73。结果表明此法准确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烟草秸秆以及烟草制品中水溶性糖含量的定量分析与测定。  相似文献   

9.
关于油雾润滑中油雾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雾化装置进油管口的流动过程进行流体力学特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油雾浓度的数学模型,经理论分析获得了影响油雾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介质温度与喉部压力等.并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这些影响因素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结果曲线,结果表明:润滑油温度在50~60℃、气温在60~80℃时雾化效果最好;空气压力在180~240 kPa之间最佳.  相似文献   

10.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几种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是物理化学基本实验之一.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技术容易掌握,所测定的分子量的范围很宽(10~4~10~7),且有一定的精确度,但是实验条件控制不好,直接影响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得出五花八门的实验结果.本文通过温度、溶液浓度、溶液陈化时间、加入消泡剂的量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探讨一个较为适宜的实验条件,并求得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豆油在固体碱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质量分数1%、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600℃为最优操作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以猪肝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酶受外在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实验过程中选取3个因素(温度、浸取时间、pH)作为变量,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并以此设计正交实验,为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动力学参数的处理上,采用的是Guggenheim法处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此法不用测量V∞,可减小误差。当浸取时间为8小时,温度为37℃,pH为6.8时,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效率达到最高;在3个考察因素中,pH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最大。酶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规律,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的GDCH-2012圆柱状颗粒催化剂,对苯胺加氢联合制备环己胺和二环己胺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进行研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剂分3个单层,层间用石英砂均匀间隔。在高温、低苯胺流量、低苯胺与H2摩尔比的条件下消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在温度180~240℃、压力0.3 MPa、苯胺进料流量0.013 2~0.158 mol/h、苯胺与H2摩尔比(氢胺比)(10~20)∶1条件下测定宏观动力学的实验数据,并建立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以苯胺的转化率、二环己胺的收率以及N-环己基苯胺收率的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采用Matlab软件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估算出该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并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良好,且模型是高度适定的。通过计算还得到了氢胺比(10~20)∶1、反应温度180~240℃、不同苯胺转化率下的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中多层喷水对系统温度、湿度及气体组分轴向变化的影响,采用微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液滴蒸发、收缩核、脱硫反应等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喷水能够使塔内温度场的轴向变化更加平缓,并使出口烟气温度比单层喷水时降低3~6℃;由于液滴蒸发过程变缓而使脱硫效率提高了7%~11%;塔内液滴总质量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该参数对于喷水系统设计和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实验的基础上,以猪肝中提取的酶作为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酶受外在因素影响更为敏感.实验过程中选取3个因素(温度、浸取时间、pH)作为变量,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并以此设计正交实验,为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动力学参数的处理上,采用的是Guggenheim法处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数据,此法不用测量V∞,可减小误差.当浸取时间为8小时,温度为37℃,pH为6.8时,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效率达到最高;在3个考察因素中,pH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最大.酶催化双氧水分解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规律,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热空气干燥工艺对喷涂两遍水性封闭底漆的硬枫薄木贴面家具板件进行干燥处理,漆膜固化后,用拉力法测试层间附着力强度.结果表明:影响附着力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温度对其影响不大,优化热空气干燥工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漆膜的附着力.采用空气温度为35℃和湿度为50%的热空气对第1遍封闭底漆进行干燥,空气温度为35℃和湿度为70%的热空气对第2遍封闭底漆进行干燥,可以获得较好的漆膜附着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上体躯干穿着气体冷却服时衣内微空间气候参数及上体躯干皮肤温度受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通气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体表及衣内空间汗液蒸发吸热是影响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的重要因素;影响体表汗液蒸发的主要因素是体表气流速度、劳动强度及通入压缩空气水蒸气分压力;增大压缩空气通气量对衣内空间空气温度、湿度及皮肤温度无显著影响。实验证明,该型气冷服能将人体皮肤温度控制在舒适范围内,对人体热舒适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气冷服结构、压缩空气管及开孔布局有待改进,以充分利用汗液蒸发吸热作用,提高气冷服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控制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使亚硝态氮积累率提高.方法通过计算曝气频率、溶解氧质量浓度ρ(DO)、pH、温度与亚硝态氮积累率灰熵关联系数判别影响顺序及最适范围.结果灰熵度的大小及操作因素的影响顺序分别为:pH(0.995 6)反应温度(0.992 7)反应时间(0.990 0)ρ(DO)(0.982 3)曝气频率(0.982 2).pH、温度、系统运行时间、溶解氧质量浓度、曝气频率的最佳范围分别为7.3~7.6、26~27℃、6~7 d、1 mg/L及15~30 min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亚硝化率.结论灰熵法可以区别出关键因素的最优范围,为短程硝化应用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流化床气化实验装置上对稻壳在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温度范围下进行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气化温度为600~700℃时,炉内有残炭存在;(2)气化温度800~900℃时,燃气品质要好于700~800℃,为最佳气化温度;(3)气化温度为900~1000℃时,气化炉底部温度过高时会瞬间导致结渣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苯酚-硫酸法对柳芽中多糖含量按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8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照品在5.4~16.2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该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本文探讨了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此法测得柳芽中多糖含量为7.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