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了空气源热泵的原理与特性,提出了一种双热源热泵,在夏天制冷时回收冷凝热,节能降耗,冬天制热时启用水换热器,以生活废水为低温热源,提高制热量,并分析了它的运行经济性,得出了节能增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可利用免费冷源的新型热泵机组应用于水电站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基于节能性与经济性要求,建立了其适宜性评价数学模型。最后以一工程案例详细论述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热泵机组原理可行,并在过渡季节(4月、5月、10月、11月份),利用水库35 m左右水深的水直接进行免费供冷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其可作为水电站洞室群供冷方式的一种新型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水源热泵的技术发展、能源效率及水源热泵机组对地下水源的影响等几方面入手,力求从多角度论证水源热泵产品应用的优与劣,提醒大家在应用水源热泵产品的时候关注产品的长期使用效果及对地球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温地热及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热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水  郑晓菲 《应用科技》2001,28(11):10-17
探讨了低温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针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地热供暖。通过对地热-热泵联合供热热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案比较,分析热泵参与地热供暖的负荷调节,论证了洋系统是提高低温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还介绍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概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热源井布设的合理性,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为更加合理地布设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热源井的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方法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冷热负荷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等热源井设计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比评价沈阳市浑南新区(A)和大东区(B)两项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合理性.结果A工程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布设合理性等级为Ⅱ级,较合理;B工程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热源井布设合理性等级为Ⅳ级,不合理.结论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热源井布设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推广到其他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热源井布设合理性评价,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人员提供了简单和实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源热泵应用低温地热的节能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源热泵是商业,公用建筑供暖空调的一种有效装置。WLHP系统通过热回收和热平衡取得节能效果。WLHP系统的水源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6℃-32℃之间,空调工况下,热泵的排热通过冷却塔散热控制水源温度不超过32℃。供暖工况时,热泵的吸热通过加热器控制水源温度不低于16℃。同时供冷供暖是WLHP系统独特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冷却水温度、流量和扬程等因素对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的影响.以空调冷负荷和冷冻水参数作为控制目标,提出了包含水源热泵机组能耗的冷却水系统能效比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地表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和以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能效.结果显示,冷却水温度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大于冷却水系统静扬程变化对能效比的影响.部分负荷工况下冷却水温度为23~24℃时系统能效比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三性”实验的要求,依据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泵技术、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等课程中关于热泵机组性能的基本测试原理和方法,结合现行水源热泵机组测试标准与规范,设计了五种水源热泵机组性能测试实验台方案。经过对五种方案各自特点的对比分析,方案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度高、系统功能全面、节能显著、创新性强等特点,确定为最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仪器测试采集湖水侧进回水温度、流量、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研究了各参数对机组运行状况及机组能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组运行稳定后,当湖水进回水温度升高时,系统 COP 降低;当湖水流量增加时,系统 COP 提高;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供水流量与系统 COP 呈正比关系。此外,可由机组运行过程中系统 COP 的变化判断机组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小型低温空气热源热泵循环系统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了单级压缩空气热源热泵机组的低温性能的基础上 ,研究了改进的中间注液热泵循环系统。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热泵循环系统可明显提高制热量 ,同时使压缩终温降低 ,容积效率提高 ,有效的改善了热泵机组的低温性能。此系统已成功的应用于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寒冷地区水源热泵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影响系统运行能效的主要参数及参数影响因素.方法测量了寒冷地区采暖季某办公楼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的介质温度、流量和耗电量等基础参数,并通过计算获取了供、取热量和能效比等间接参数.分析了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确定了影响系统能效比的主要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出主要参数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水源热泵系统能效比(EER)平均在1.8左右;机组能效比(COP)平均在3.6左右.系统部分运行阶段取热能力不足;水泵能耗偏高,耗电输热比偏大.热泵机组COP与水泵耗电输热比是影响系统能效的主要参数.主机负荷率与用户侧温差是主要参数的核心影响因素.结论办公楼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提高机组COP与降低水泵耗电输热比是提升系统能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新型蓄能热泵热水机组的全年运行特性,该文实验测试了该机组在多种模式下的能效比;利用MATLAB和DeST软件模拟了机组在不同地域的全年运行性能,并与常规热水制备方式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大容积的蓄冷罐有利于提高机组的能效比;机组在夏热冬暖地区运行的全年能效比高于夏热冬冷地区20%;与燃气热水器相比,机组运行1.41年即可回收增加的初投资;该机组适于夏热冬暖地区既需要供热水又需要供冷的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13.
彭南西 《科技资讯》2008,(29):116-116
以油田污水为低位热源的高温热泵技术的开发,对于我国油田区域供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高温热泵国内外应用现状,并介绍目前研究与开发高温热泵需要进行的几个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源热泵技术在湘潭市城市建筑节能中的成功应用.针对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构造比较复杂、控制变量较多,而且整个系统存在着非线性、时滞特性及目前温差控制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水源热泵机组控制策略.该方法既能获得较高的稳态精度,又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实际运行效果好.为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高效运行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地表水源热泵实际能效与设计能效相差较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能效预测模型。以湘潭城市中心区某地表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借助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采用提前终止的策略以防止过拟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阶段,可寻求最佳的供回水温度与流量的匹配,提出了一种冷冻水大温差设计的思路;在设备选型阶段,本模型具有指导作用,可避免盲目施工;在实际运行阶段,预测结果可以与真实情况进行对比,以对地表水源热泵机组进行能效诊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其中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同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人们的心肺之患,促进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推出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深井水源热泵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可行性和正确性,采用实验的方法,实测了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年运行费用和全年能耗,并据此分析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能源效率以及环境效益.最后,应用费用年值法,比较分析了数种供暖空调方案的费用年值,得到了不同情况下冷热源方案的最佳选择.在当地政府对地下水不收费用的情况下,深井水源热泵系统仅次于热网(热电联产)+冷水机组方案,优于热网(燃煤锅炉)+冷水机组系统.  相似文献   

18.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文章通过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比较,突出显示水源热泵的特点.对我国发展水源热泵的存在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纯电动汽车双热源热泵系统,采用单一空气源热泵模式和双热源热泵模式进行系统实验,得到系统的性能参数,推得各部件损失占比等.结果表明:吸取1kW废热后,制热量和能效比最大,分别提高了46.58%和28.07%;部件相对损失占比最大的为压缩机46.64%~50.07%,其次是冷凝器30.09%~33.40%.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源热泵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水源热泵工作原理、特点和使用条件及在推广应用中有待讨论的问题。水源热泵系统所具有的热转换效率高,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等显著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所以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该技术必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