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满足Nernst定理的黑洞熵与视界面积的关系得出黑洞视界面积定理:满足Nernst定理的黑洞熵与其全面积成正比;对于单视界黑洞,其全面积即视界面积;对于双视界黑洞,其全面积为内、外视界面积的代数和;黑洞具有物理意义的视界不多于两个。  相似文献   

2.
建立4种曲面面积的求解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选择性.第1种方法是根据平面面积等于其正投影面积除以该平面与投影面夹角的余弦,将此原理转移到曲面面积的求解;第2种方法是用传统数学方法求曲面面积;第3种方法是应用展开方法求曲面面积;第4种方法是用计算机表示的方法求曲面面积,这种方法将形、数、计算机相结合,适合于各种曲面面积的求解.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Cyprinuscarpio )幼鱼体型特征的影响,将大小相当的 50 尾体质量为( 21.50±0.41 ) g 、体长为(9.42±0.08 ) cm 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4 个饥饿组,分别饥饿处理 0 , 7 , 14 , 28 , 56d ;随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实验鱼的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7d 饥饿组的所有体型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14d 饥饿组的体高、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 ),头高/体高、尾柄下部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 28d 饥饿组的体高和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头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 56d 饥饿组的体高、鱼体侧面积、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头长、头长/体长、头高/体高、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结果提示饥饿胁迫对鲤幼鱼体型特征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饥饿程度相关;饥饿使鲤幼鱼体型变得更加“细长”,相对臀鳍和尾柄面积增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游泳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的耐受程度,以及不同损伤面积创口自然修复情况。方法采用手术切割法,在大鼠背部切除占动物体表面积分别为:6.40%、8.00%、10.00%、12.50%和15.63%的全层皮肤,造成全层皮肤损伤模型。从动物的体质量、创面愈合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评价大鼠对全层皮肤缺损面积耐受情况。结果损伤面积越大,体质量下降越明显,下降持续时间越长;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LD50为10.46%;损伤面积从小到大(除15.63%组动物全部死亡外)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8.22 d、38.63 d、56.40 d和63.50 d。结论大鼠全层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占体表面积6.40%是安全的,创面占体表面积的LD50是10.46%;小于体表面积的8.00%的创面自然修复时间在30 d左右,占体表面积10.00%~12.50%的创面缺损自然修复时间在60 d左右。  相似文献   

5.
古洪水行洪断面面积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四大江河(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古洪水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在冲淤变化型河床上进行古洪水行洪断面面积估算的方法,即将估算的断面面积分为三个部分;现代均衡断面面积、古洪水均衡断面面积和次洪水冲刷断面面积。应用结果表明,次洪水冲刷断面面积往往占总过水断面面积的比重较大,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用项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g-raphy mass spectrome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了76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2.14%.其中酯类22种,占峰面积的65.72%;烯烃类21种,占峰面积23.59%;烷烃类12种,占峰面积1.81%;醛类5种,占峰面积的0.49%;醇类5种,占峰面积的0.53%;其他物质占峰面积7.86%,主要为酮类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将古典赫兹理论与现代Majumdar-Bhushan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两圆柱分形接触模型。考虑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以及引入圆柱接触面积比,对两圆柱线高副矩形接触面进行了受力分析。数值仿真表明:圆柱接触面积比不大于1;外接触时圆柱接触面积比小于内接触时;增加总载荷或减小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都将增大圆柱接触面积比;外接触时实际接触面积小于内接触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分形粗糙度、材料硬度或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产生特定实际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总载荷增加,微凸体变形量增大;对于给定总载荷,当分形维数从1.4增加到1.5时,实际接触面积相应增大,但当分形维数从1.5增加到1.9时,实际接触面积转而减小;内接触时的赫兹应力小于外接触时的赫兹应力。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混响室技术模拟复杂电磁环境,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带孔缝机箱壳体的屏蔽效能.分别研究了孔洞面积、孔洞形状、孔洞面积一定时孔洞数量对开孔屏蔽箱体屏蔽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00~800MHz频段,随着频率的升高,箱体屏蔽效能下降;随着孔洞面积的增大,屏蔽效能下降;孔洞面积相同时,开圆形孔洞比开方形孔洞屏蔽效能高;孔洞面积一定时,孔洞数量越多,壳体屏蔽效能越高;另外,在400,600MHz 2个频点屏蔽壳体发生谐振,壳体屏蔽效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黄浦风情     
陈华 《华东科技》2004,(12):46-47
黄浦概况    黄浦区位于上海市城区的中心部位,东临黄浦江;西至成都北路、金陵路、西藏南路、肇周路、制造局路;南沿高雄路、江边路、黄浦江;北邻苏州河,上海市的"0"公里就位于本区内的国际饭店。    全区面积12.85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整体面积的0.2%,其中陆地面积11.0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3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9个街道共190个居委会。至1999年底,全区总人口数为68.6万人。    黄浦区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众多的城市新景观,并成为近几年景点旅游和都市旅游的热点,目前沿外滩、豫园、西藏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步行街的…  相似文献   

10.
地学信息图谱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利用地学信息图谱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变化强度等方面,而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很少.生成土地覆被类型随纬度、经度、海拔高程以及1°×1°格网的空间信息图谱,通过图谱分析发现:在6种一级土地覆被类型中,森林、草地、荒漠随纬度变化起伏较大;农田、聚落、水体、湿地随纬度变化相对较小.随经度的增加,森林、农田面积百分比逐渐上升;草地、荒漠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聚落、水体、湿地无明显变化.随海拔升高,农田、聚落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水体、湿地面积百分比逐渐上升;草地面积百分比先上升后下降;森林、荒漠面积百分比的变化大致呈"M"型.从东南到西北,面积占优的土地覆被类型出现了从森林-农田为主向草地为主再到荒漠为主的变化和过渡;聚落在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占优;水体、湿地在全国范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最后,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形成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罗甸县2006年和2016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6年,罗甸县有林地面积减少了0.46%,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5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增加了148.5%,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增加了115.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增多,林地面积小幅下降;宜林地、疏林地转变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林龄面积结构变化,单位面积蓄积提高,蓄积随之增加。马尾松、杉木林、阔叶林(硬阔林、其他软阔林、桉树林)面积和蓄积都呈增长,其他针叶林面积和蓄积都减少。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都呈大幅增长。经过十年的保护,从森林资源总量上看,森林资源面积、资源分布等达到了构建良性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但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罗甸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渝东北地区地处重庆市东部的三峡库区地域,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其水土流失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等自然因子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重庆市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通过多因子叠加计算得到重庆市水土流失极敏感区面积1159.41km2,占幅员面积的3.93%;高度敏感区面积4892.19km2,占16.59%;中度敏感区面积7014.4km2,占23.79%;轻度敏感区面积2882.97km2,占9.78%;一般敏感区面积13673.94km2,占46.38%。指出了重庆市渝东地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等不同土壤侵蚀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水土流失极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开县、云阳、城口;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开县、云阳、巫山、奉节、梁平这一带;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巫溪、梁平一带。提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土壤侵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遥感影像、统计资料等数据,运用Arcgis、Fragstats3.3、SPSS19.0等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对2000~2010年贵阳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动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贵阳市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了8 153.8hm2,减少面积占原湿地面积的8.8%;主城区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更为明显,减少了5 141.92hm2,减少湿地面积占主城区原湿地面积的43.08%;人工湿地减少幅度大于自然湿地,水田湿地减少规模最大;景观斑块密度降低,聚集度降低,破碎度增加等一系列变化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增强;随着贵阳市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湿地,城市湿地正面临生态退化的威胁,政府应科学划定湿地保护红线,促进贵阳市湿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7-11月及2010年3-11月,对千岛湖2个岛屿标志重捕的169只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巢区面积进行了季节、性别及岛屿间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季节间社鼠巢区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繁殖季节的春季及秋季社鼠雌雄个体间的巢区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非繁殖高峰期的夏季具有显著差异(P<0.05);岛屿间社鼠巢区面积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岛屿状态下季节及性别对社鼠巢区面积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与陆地状态下鼠类巢区面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气冷凹腔支板引气孔面积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一体化气冷凹腔支板更好地进行冷却,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外涵引气孔面积对巡航工况下一体化凹腔支板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引气率、壁面平均冷却效果、壁面温度、一体化凹腔支板内流局部总压恢复系数随引气孔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引气率随着引气孔面积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增加了55.3%;壁面平均冷却效果随着引气孔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偏差337.7%;壁面最高温度随引气孔面积增大下降幅度较小,最大值与最小值偏差仅为2%;局部总压恢复系数随引气孔面积的增大而下降,下降幅度为5.1%。  相似文献   

16.
运用ERDAS和Arc GIS软件,分析贵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006—2016年来贵安新区城镇面积一直在增加,且2010年至2016年增加速度更快;农田面积一直在减少,2010年至2016年减少速度更快;水域面积稍有减少;林地面积稍有增加;草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上来看,其他类型之间都有相互转换,但以农田和草地转换为城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地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研究区,从县域规模水平上对武川县农用地利用变化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武川县农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近10年间武川县农用地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促使农用地面积发生变化的社会发展因子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柴油使用量、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房地产业、城镇居民消费、农业贷款;促使农用地面积发生变化的科技进步因子包括农用薄膜使用量、化肥使用量、机电排灌面积、农药使用量、机电井数、水果产量、乡村务农人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面积变化与柴油使用量、农业贷款、农药使用量、水果产量、机电井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崩岗集中发育于华南丘陵谷坡及山间地以风化花岗岩残积物为基底的红土地貌,被称为南方地区的"生态溃疡",是该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降雨、气温等气候因子的极端变化,内部各种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广泛分布,加之过度的植被破坏是崩岗形成、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南方红壤侵蚀区(根溪小流域)野外调查,分析坡向、形态、发育阶段和活动状况上的数量及面积状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南坡崩岗的数量和面积要明显多于其他坡位;中期崩岗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从形态来看,条形崩岗数量最多,混合形崩岗数量最少,爪形崩岗面积最大,弧形崩岗面积最小;半稳定型崩岗个数最多,且面积最大,活跃型崩岗个数最少,稳定型崩岗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19.
以碳酸钙溶液为原料,测取不同过滤压力(范围0.05 MPa~0.2 MPa)下板框式过滤机恒压过滤常数K和qe、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常数k.研究原料质量分数、原料温度、过滤面积、过滤压力对恒压过滤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压力,不同过滤面积下,过滤常数随过滤面积增大而增大;相同过滤面积、压力,不同质量分数下,过滤常数随过滤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并得出相应的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环境温湿度对粘土干缩裂缝结构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温度、湿度作用下粘土干缩裂缝的结构形态与变化规律,以南宁市河流冲积相粘土为研究对象,将制成饱和泥浆的土样分别放置在40、50、60、70℃四种温度和相对湿度为50%、70%、90%三种湿度环境下,使其失水、干缩开裂至稳定,观察分析土样干缩裂缝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土样失水稳定时裂缝率、分维数、块区个数呈增大趋势,平均块区面积、最大块区面积则呈减小趋势;随着湿度增加,裂缝率、分维数、平均块区面积减小,块区个数和最大块区面积增加;裂缝率和分维数与含水量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随含水量的变化速率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湿度升高而增大,块区最可几面积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