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弹性波形成及传播特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相关定位算法中的误差产生机制,针对管道泄漏引起的瑞雷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3个传感器的相关定位算法,它避免了由于不同频率的瑞雷波在传播过程中因速度不同所引入的误差,减小了相关定位算法中确定距离时引入的误差,从而大大提高了相关定位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邓庆涛  张霆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23-25,39
为了及时监测油品输送管道的泄漏,快速准确确定泄漏点的位置,降低泄漏损失,防止油品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对管线泄漏采用适当的办法进行监测。为此,本文对几种管线泄漏的监测方法及原理进行分析对比,为油品管道的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媛媛 《科技信息》2012,(12):348-348
本文分析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发生泄漏的原因,并对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检测技术及抢修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于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在泄漏瞬态过程中难以稳定定位,造成定位时间过长,无法及时排除泄漏故障.基于特征线法,对管道泄漏瞬变信号的产生和传播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泄漏瞬变模型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泄漏瞬态过程中进行定位,缩短了模型法的定位时间.通过仿真研究和实际管道的实验验证对该方法的定位时间、定位持续时间、定位精度和噪声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定位能力,可适用于突发泄漏和缓泄的检测和定位.但该方法的定位持续时间有限,测量信号中的噪声会影响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定位稳定性和定位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安装泄漏检测系统的必要性,泄漏检测系统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原理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等温长输管线稳态泄漏计算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客观准确地计算燃气管道泄漏时的泄漏率、泄漏孔口内外温度和压力分布,通过对长输管线微元段燃气压缩因子、摩擦系数、泄漏系数、压力修正系数以及温度修正系数的分析讨论,结合现有泄漏模型,建立了非等温条件下的稳态管道泄漏小孔、管道及大孔模型.对大孔模型泄漏过程,提出了综合三状态模式及具体两状态模式.通过对非等温条件下3种泄漏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小孔模型适用于孔径比约为0.15的泄漏,管道模型适用于孔径比约为0.9的泄漏,而大孔模型在各种泄漏孔径下均比较适用,所得计算结果均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热力管道泄漏巡检方式存在的准确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差等不足,采用光纤分布式测温的方法测量热力管道沿线温度场,当发生泄漏时,管道中的热水或蒸汽会流出并改变泄漏点周围的温度场,系统可以快速捕捉温度变化并实时定位泄漏点。实验检测系统性能指标为温度精度(温度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误差)±1℃,空间分辨率≤2 m,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济宁运河电厂热力管道的检测中,精确地测量了热力管道沿线15 km的温度变化,并成功对一处泄漏行为进行了报警,表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热力管道泄漏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长输管道泄漏检测的准确率,将改进模糊C均值算法应用于长输管道泄漏检测研究.在传统模糊C均值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算法,对其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过程进行优化,用粒子群算法替代模糊C均值的梯度下降法,以提高模糊C均值算法的聚类效率和准确率.然后分别用所得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传统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以及...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像处理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力曲线上的负压波是管道泄漏的征兆.为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压力曲线上的负压波,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将压力数值转化为图像灰度值,将压力曲线上的负压波起始点定位等价为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利用灰度统计直方图计算一段压力曲线前半段的主流数值,如果压力曲线的后半段偏离主流数值,则表明检测到负压波.对此压力曲线进行灰度拉伸变换,使负压波更为凸显.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减少系统的误报和漏报,提高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对角递归网络能够描述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用于气体管道泄漏检测定位的动态网络模型。网络的训练样本由管道各种工况下的压力、流量数据组成。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静态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本研究建立的网络能更好的反映气体在管遵中的流动特性,实现气体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  相似文献   

11.
运用虚拟仪器实现输油管道泄漏监测和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检测输油管道泄漏并准确定位,运用负压波和质量平衡原理,采用模糊算法和逻辑判断法,利用压力、流量和输差三重机制实现了对原油管道的泄漏监测及定位、原油渗漏监测和报警.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系统在对小压力、小流量和温度波动较大的高凝稠输油管道的泄漏监测方面有所突破.利用数据库结构,再现泄漏记录,回放历史数据并具有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和打印等功能.采用无线通讯网络传递现场工作站的数据,并实现局域网内对管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VisualC 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工业现场现有的测量条件和基于PC的数据采集装置,开发研制了输油管道泄漏监测与定位系统·该系统将输差检漏技术与负压波定位技术相结合,用GPS解决分布系统的采样时间同步问题,用小波变换解决被噪声污染信号的特征点提取问题,并将现场运行工况在屏幕上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该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运行数据的存储,有利于查询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该系统反应速度快,定位精度高,工作稳定,制造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既可用于实验仿真,又可用于工业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管道运行状态数据的非平衡性会造成管道泄漏诊断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平衡数据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将管道各工况非平衡数据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的欠采样方法处理,使其达到数据平衡.然后,将Fischer-Burmeister函数引入到双支持向量机学习过程中,以避免目标函数求解时矩阵的求逆计算,并将平衡数据作为改进双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输入,识别管道泄漏.采用相关分析法实现泄漏点定位.根据Flowmaster搭建的管道模型,运用该方法识别管道泄漏.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双支持向量机和拉格朗日双支持向量机相比,该方法能更快速识别管道泄漏孔径及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改善输油管道泄漏的检测方法, 概述了目前一些常用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如直接检测 法、 负压波检测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等。 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在应用时的优缺点。 然而, 随着对输油 管道泄漏检测要求的提高, 这些检测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 将深度学习引入了 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中。 深度学习是在神经网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它在许多方面上的应用弥补了该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存在的不足。 其中, 深度学习已经在图像和语音识别应用中取得了成功。 这些情况为以后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仪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管道泄漏后形成多相湍射流所引发的应力波在管壁中的传播机理,分析了泄漏引发的管道横振、纵振和圆环振动,提出一系列应力波特征提取指标及其离散数据算法。首次提出了以泄漏信号特征指标构造神经网络输入矩阵,建立对管道运行状况进行分类的神经网络模型以检测管道泄漏故障的发生。实验研究了这一新理论的有效性并设计了适用于工业应用的管道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6.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管道泄漏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管道泄漏检测这一新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声发射技术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声发射技术的特点及检测原理,掌握了声发射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源定位技术,然后进一步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建立了管道泄漏声发射检测模型,并建立了两种泄漏定位模型。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管道泄漏声发射实验,对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提取,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几种城市给水系统的检漏方法,并时各检漏方法的优缺点、检漏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指出音听检漏法是最为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管道系统的泄漏影响着瞬变水击波波形的畸变和衰减特性,比较研究了两种阀门关闭激励速度对管道泄漏瞬变检测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阀门部分快速关闭,提出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的瞬变水击压力波法,即利用第一个瞬变压力波波形上的间断点时刻定位泄漏位置,间断点衰减幅值辨识泄漏量,并通过不计算管道内部计算断面的特征线法理论推导出了泄漏量参数与该衰减幅值之间的关系式.给出了该方法的检测步骤,并对该法进行了数值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压电式传感器及低噪声低功耗放大器设计了漏水检测探头,使用A/D-D/A转换器TLV320AIC10芯片及TMS320C5402 DSP芯片等实现了两路音频信号实时采样及相关分析系统的硬件电路,采用C语言及汇编语言实现了系统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