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志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044-9048
为测定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I PGI,pepsinogenⅡPGⅡ)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含量,探讨血清中PG亚群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利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18例胃溃疡、30例萎缩性胃炎和3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比较正常组与各疾病组的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胃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以PGⅡ增高明显,而PGⅠ/PGⅡ比值降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而PGⅡ水平变化不明显,PGⅠ/PGⅡ比值下降。(2)与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均明显降低。(3)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虽略低于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当PGⅠ≤80 ng/mL和PGⅠ/PGⅡ≤6时,检出萎缩性胃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4.3%和53.3%。说明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I≤80 ng/m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测定血清PG亚群的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初筛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及胃镜检查禁忌者。  相似文献   

2.
测定97例溃疡型胃癌(GC)和135例胃溃疡(GU)患者的血清PG水平,并与39例胃黏膜基本正常者(NOR)作对比分析.血清PGⅠ水平在GU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均<0.01),而GC组又明显低于GU组(P<0.01);PGⅡ在GC组明显低于NOR组(P<0.05);PGⅠ/PGⅡ值GC组明显低于NOR组和GU组(P均<0.01).胃底胃体癌患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贲门癌患者(P<0.05).提示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降低是溃疡型GC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PG水平有助于临床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血清胃蛋白酶原(SPG)与胃癌的研究进展资料显示胃癌患者血清PG Ⅰ,PG Ⅰ/Ⅱ比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下降,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患者血清PG Ⅰ,PGⅡ明显升高.研究认为血清PG含量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Bayes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pH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6.
王丽梅 《甘肃科技》2016,(24):106-107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胃动素及胃蛋白酶原的影响。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叶酸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动素(MOT)及胃蛋白酶原(PG)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T、PGⅠ及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联合叶酸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MOT、PGⅠ及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IL-1β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血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IL-1β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β水平在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IL-1β是关键的功能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P感染与PG水平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对HP检测为阳性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G Ⅰ、PG Ⅱ和PG Ⅰ/PG Ⅱ比值;对于PG Ⅰ、PG Ⅱ和PG Ⅰ/PG Ⅱ比值异常的标本分别采用金标法检测HP抗体.结果:HP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G Ⅰ、PG Ⅱ和PG Ⅰ/PG Ⅱ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PG Ⅰ、PG Ⅱ和PG Ⅰ/PG Ⅱ异常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抗体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建议检出HP阳性的病例均要进行PG检测,PG的优先检测对胃病或胃癌的防治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胃癌及胃病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研制以磁珠为载体的基于镧系元素铕和钐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检测试剂,能够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PGⅠ和PGⅡ.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反应模式,铕和钐作为高灵敏的荧光示踪物分别标记抗PGⅠ及PGⅡ抗体,并利用磁珠作为抗原抗体反应的载体,建立双标记磁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并对试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试剂检测PGⅠ和PGⅡ的分析灵敏度分别达到0.15 ng/m L和0.16 ng/m L,检测范围分别为0.15 500.00 ng/m L和0.16 50.00 ng/m L,准确度和精密性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61份临床考核样本经本试剂和雅培化学发光试剂测定,结果一致性较高,无显著差异.实验阐明了磁珠作为固相载体结合经典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检测PGⅠ和PGⅡ方面的应用潜能,该研究将在多种胃病的诊断、监测及高通量血液筛查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DNA值绘制直方图,对比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胆汁(碱性)返流性胃炎各自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胃液成分呈游离酸、蛋白酶、粘液含量降低,而胆汁酸含量升高,尤其是DNA含量居各组之首,与pH值之升高程度相齐,从而呈拱门状图型;胆汁返流组的胆汁酸含量最高,与DNA柱相平,亦与pH值的柱高相平,故呈三个高柱柱高相齐的特征性图型。消化性胃溃疡组的胃液成分图型与正常组基本相似,但胆汁酸与DNA柱有明显增高;而十二指肠溃疡组的突出表现为游离酸柱居各种胃病组之冠,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亦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