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鼠抗人胎盘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二醇抗体及雌激素受体ER-α与ER-β多克隆抗体对文昌鱼消化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化酶、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免疫活性蛋白在肝盲囊、中肠前部和后部的上皮细胞及肠神经元表达,后肠显免疫阴性反应,表明文昌鱼肠道像哺乳类大鼠胃壁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一样,能够合成雌激素并具有内分泌作用.提供了确凿的形态学证据,并对阐明雌激素在调节文昌鱼肠道消化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功能的演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母草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11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势组、益母草总黄酮组和雌二醇组,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益母草总黄酮组、雌二醇组分别用益母草总黄酮、雌二醇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雌二醇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升高,下丘脑和海马β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益母草总黄酮治疗后,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椎骨骨密度、下丘脑和海马雌激素受体α及β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结论益母草总黄酮对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有防治作用,对子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卵巢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巢的内分泌调控中,雌激素受体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它的分子结构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两种雌激素受体——α受体(ERα)和β受体(ERβ)的发现及其分子结构、分布、调控作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09,8(8):49-49
[动物研究所]近期,中科院动物所孙青原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小鼠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激素受体α的变异体(ER-α36)表达变化。该成果目前已发表在最新出版的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抗雌激素耐药是成功治疗的一大障碍,雌激素受体(ER)-α的减少或消失是产生抗药性的首要机制.δ晶体蛋白增强因子1(δ-crystallin enhancer factor1,δEF1)是锌指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乳腺癌等诸多肿瘤中均证实有δEF1的异常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在δ晶体蛋白增强因子1(δEF1)功能缺失情况下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变化及组蛋白乙酰化对ER-α的影响.同时采用细胞活力实验证实δEF1通过调控ER-α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抗雌激素药物他莫西芬(tamoxifen,TAM)的敏感性.结果表明:δEF1被抑制后,乳腺癌细胞中E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对他莫西芬(TAM)的反应增强,存活率降低(p0.01);而组蛋白乙酰化可以显著恢复细胞中ER-α的表达(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洛昔芬是否具有类似于雌激素对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的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即对抗淀粉样蛋白AB所致细胞凋亡及活化端粒酶活性.方法:在转染了雌激素受体ERα的PC12细胞(PCER)及转染了对照基因质粒的PC12细胞(PCCON)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药物.用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stretch PCR试剂盒分析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经过Aβ处理后的PCER中添加10-8 M雷洛昔芬与10-8雌激素后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而在PCCON中则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和雷洛昔芬对PCER细胞显著促进其端粒酶活性,对PCCON 细胞无此作用.结论:雷洛昔芬与雌激素对有雌激素受体表达的PC12细胞均有活化端粒酶活性,抑制淀粉样蛋白Aβ诱发的细胞凋亡作用,表明雌激素和雷洛昔芬抑制Aβ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 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核受体(Nucleus Receptor,NR)超家族成员,能够被其配体雌二醇(Steroid hormone17-β-estradiol,E2)激活.ER有两种亚型,ERα和ERβ,由4个不同的功能域组成.通过构建ERα的不同缺失突变体(ER△LBD、ER△DBD和ER△Hinge)来研究不同功能域对细胞增殖及在E2刺激下对ERα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ERα呈核多浆少的分布,ER△LBD为核定位.ER△DBD为核多浆少分布,ER△Hinge则主要分布在胞浆.进一步分析表明,E2诱导的ERα入核是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依赖性.此外,我们还发现,ERα能够增强293T细胞增殖,且这种促增殖效应可能依赖于ERα在细胞核与胞浆的正常转运.  相似文献   

8.
钟敬亮  唐芳根  陈岚  彭维杰 《科技信息》2012,(3):567-567,58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健康,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的缺乏。雌激素可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Estrgenreceptor,ER)发挥作用.E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综述近几年绝经后骨质疏松与E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对SD大鼠高血脂模型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引言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重要疾病,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有工作表明[1],雌激素是绝经前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于男性的主要因素。当前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大都源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报告,对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也主要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和部分缓解更年期其它症状[2]。我们通过手术摘除SD大鼠卵巢以降低动物体内内源性雌激素的含量,用高胆固醇脂饲料喂养,使其血脂明显升高,探讨不同剂量的外源雌激素对卵巢摘除后SD大鼠高血脂模型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了4种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之间的结合亲和力.结果表明:四种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对ERβ的结合亲和力高于对ERα的结合亲和力;罗汉松脂酚和开环异落叶松脂酚对ERα及ERβ的结合亲和力高于肠内脂和肠二醇对ER的结合亲和力;范德华能、静电能和非极性溶剂化能自由能更有利于配...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文献进行复习和综述.结果:雌激素能对抗β淀粉蛋白的沉积和毒性作用、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可塑性、抗氧化和维持神经元的钙稳态、调节载脂蛋白E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AD的发生、发展.结论:雌激素可通过多条途径影响AD的发生、发展,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防治AD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的抗氧化作用与核转录相关因子(Nrf2)信号分子及其Nrf2/ARE信号路径有密切关系.Nrf2/ARE在调节机体抗氧化酶和Ⅱ相解毒酶的表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在雌激素预孵化条件下,研究了雌激素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表达及Nrf2核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能够明显增加GST和GCL的表达,促进Nrf2核转移.雌激素通过促进Nrf2入核及GST和GCL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对于水体沉积物中环境雌激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研究不多,具有重大深入研究意义.环境雌激素(EEs)进入生物体内可通过干扰生物体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或产生类似生物体自身激素的作用,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动态平衡、繁殖、生长及行为.沉积物是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及食物来源,其中的(EEs)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发生迁移转化,并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等进一步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乃至人类.本文综述了几类(EEs)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做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激素的光化学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激素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环境激素光化学降解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大鼠前列腺间质增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前列腺间质增生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 雄激素组、去势 雌激素组、去势 不同比例的雌/雄激素组(1∶50,1∶100,1∶200,1∶300),考察各实验组的前列腺指数、组织切片的形态学和平滑肌特异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凡施用雌/雄激素组的前列腺指数均明显增高,以1∶100和1∶200组尤为明显.去势 不同比例雌/雄激素组较正常组的前列腺组织增生明显,而且间质中平滑肌细胞成分在雌/雄激素比例为1:100组明显增加.因此,用雌/雄激素协同作用诱导大鼠前列腺间质增生的最佳比例为1∶100.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合成类雌激素在治疗中副作用明显,中药植物雌激素在一些雌激素(过多或缺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带来了积极的效果.这类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扶正"作用,故其作用机制研究也广泛的开展起来.主要包括与雌激素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对雌激素合成相关酶的调控、影响膜受体途径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植物雌激素双向作用机制及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植物雌激素的应用以及其作为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借鉴及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环境化学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环境雌激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环境雌激素的种类、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危害,并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8.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aromatase, estrogen and estrogen receptor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enteric neurons of amphioxus i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immunoreactive proteins of aromatase, estrogen and ER-α and β are expressed in hepatic diverticulum, epithelial cell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egion of midgut, as well as in enteric neurons, while hindgut showed immunonegativ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gestive tract of amphioxus may be able to synthesize estrogen and possess endocrine function, like rat gastric epithelium and enteric neurons in mammal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uthentic 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explaining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estrogen in regulating the digestive function of gut and the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estrogen,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amphioxus.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正6个含羟甲基、甲酰基及咪唑甲基的雌甾化合物的质谱,讨论了主要碎片离子的生成途径及有关的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