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可以全天候作业,具备解决跨河水准测量所存在问题的潜力,将GPS技术应用于跨河水准测量等高程测量作业将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GPS测量直接得到的水准点间高差为WGS-84系统大地高差,而用水准测量方法得到的高差是跨河水准点间的正常高高差,两者存在差异。分析由GPS测量所得大地高求解正常高的误差能够提高求解的精度,以使GPS跨河高程传递能够满足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而达到取而代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鉴于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采用常规的GPS水准数值拟合方法,无法实现跨障碍高程传递,提出了一种天文GPS水准方法,即采用常规GPS水准方法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分别求得相对于WGS-84的地面垂线偏差;由于两侧所求垂线偏差属于同一系统,因此,可根据天文水准原理,进一步计算出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再由GPS所测大地高差,可获得跨障碍的正常高差.应用该方法对辽宁阜新引水工程GPS网进行试验,在9.6 km的跨越距离上,试验结果与独立的三等几何水准结果比较,差值为12 mm.研究结果表明:天文GPS水准方法是一种远距离、高精度跨障碍高程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力位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的利用GPS观测的高程信息,实现GPS观测值中的椭球高向正常高转化,采用EGM96和EIGEN-CG01C重力位模型和某区域的GPS/水准观测数据,应用几何方法确定了该区域1.5'×1.5'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数值模型.该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内插高程异常与实测GPS/水准点的高程异常进行比较,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均优于0.040米.表明在地形平坦地区,用平均点间距为10KM的GPS/水准点成果,可以确定厘米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结合GPS观测成果可以取代四等及以下几何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4.
GPS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给传统测量带来了历史性变革,但GPS三维坐标中的Z坐标,即大地高未能在生产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GPS测量在确定平面坐标之后还要在测站上进行几何水准测量。如何能有效利GPS的高程信息,把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直接为测绘生产服务,实观GPS观测时能同时获得实用的三维坐标,值得研究。针对目前GPS水准高程研究的现状,本文引入数学曲面拟合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了该拟合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GPS观测数据中的高程信息,提高山区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利用国内外最新的重力场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移去-拟合-恢复方法进行GPS高程转换,并与三等水准实测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利用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可将GPS高程转换的精度提高50%左右。地形改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地形对高程异常的影响与地形起伏程度和拟合点间高差有关。对于几何水准难以施测的山区利用GPS观测信息确定高精度海拔高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GPS高程水准拟合模型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GPS观测时能同时获得实用的三维坐标,必须把GPS测量得到的高程信息,即大地高转换成我国常用的是正常高系统.从几何模型解析逼近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了解析内插法和数学曲面拟合法,对不同拟合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证明在平原地区GPS高程水准拟合方法能够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由于GPS测量技术获取的大地高与国家采用的正常高之间存在高程异常的问题,为此,通常采用高程拟合的方式进行高程异常的计算,从而将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针对采用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估计GPS高程拟合中的多项式系数时,并没有考虑到观测数据中可能存在粗差的情况。采用稳健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求解GPS高程平面拟合参数,并与最小二乘法、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和稳健最小二乘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稳健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的平面拟合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由GPS观测的高程信息中获得GPS观测点的正常高,利用某区域平均分辨率优于5.0′×5.0′的重力数据和GPS/水准数据,EGM96全球重力场模型以及该区域30″×30″数字高程模型并采用移去-恢复技术计算了该区域2.5′×2.5′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该模型内、外符合精度均优于0.060 m,与GPS观测数据相结合可以得到四等及四等以下几何水准精度要求的正常高,真正实现GPS技术在几何和物理意义上的三维定位功能.最后对似大地水准面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GPS平面与高程一体工程控制网为水利工程水准施测困难区域高程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探讨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在欲测高差的两高程点间安置仪器,固定单棱镜高度移动安设于两点,免测仪器高测量两点间高差,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洪科  郭庶 《科技信息》2010,(27):63-64
在采用传统的地面观测技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时,平面和高程通常是分别独立确定的,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平面位置和高程分别基于不同的参考基准,确定平面位置时,通常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而确定高程位置时,则以大地水准面或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另一个是确定平面位置和高程所采用的观测方法不同,水平位置通常通过测水平角、测边的方法来确定,而高程则是通过水准测量或测竖直角和测边点的方法来确定,由于观测方法不尽相同,因而进行观测所要求的观测条件也不相同。采用包括GPS在内的空间技术,虽可以同时确定点的三维位置,但令人遗憾的是,所确定的高程是一个相对于一个特定参考椭球的,即所谓的大地高,而不是在实际应用中广泛采用的与地球重力位密切相关的正高或正常高。不过,如果能够设法获得相应点上的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就可以进行相应的高程系统转换,将大地高转换为正高或正常高。随着GPS的出现,可以采用GPS技术测定点的正高和正常高,这样GPS水准就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