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微动漫是在新媒体微时代出现的新兴产物,微动漫的艺术形态为动画,但艺术语言更接近漫画。微动漫以自身的短小精湛、时尚魅力、传播灵活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成人观众的眼球,有效地填补了中国成人动画的空白,打破了成人动画在时空维度中难以发展的局面,为中国成人动画拓开了发展的新维度。微动漫在深层次上所蕴含的意义是让忙于生计的现代人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从事娱乐和交流活动,舒缓当代快节奏社会生活下的精神压力。在梳理和归纳微动漫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对微动漫的创作手法及制作方式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更精简、更时尚、更吸引观众眼球的微动漫的创作技艺,助力微动漫之腾飞。  相似文献   

2.
随着动漫游戏的逐渐盛行及玩家群的逐渐扩大,动漫游戏开发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介绍了动漫游戏的理论知识,其次阐述了动漫游戏交互创作的技术,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叙述了使用Flash软件及ActionScript编程技术创作"拼图动漫游戏"的过程。从开发者和玩家的双重利益出发,研究精彩的、新颖的、绿色的、交互性强的动漫游戏创作方法及技巧,使玩家玩得更开心,开发者达到理想的开发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如何实现“中国动漫梦”这一动漫学界的热点问题,按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策略,借鉴美国动漫和日本动漫的成功之道,结合中国动漫的实际,提出中国动漫人才的培育是实现“中国动漫梦”的基石,中国动漫人才的培育主要应在选才、育才和用才上进行精耕细作.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动漫创作之源,国产原创动漫精品是中国特色动漫创作之精髓.  相似文献   

4.
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动漫艺术创作有过辉煌的历程,但现阶段已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要摆脱当前国产动漫创作存在的困境。必须走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中国动漫创作只有充分发掘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因子,从民族化题材和美学元素,民族精神和气质,民族化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等诸要素入手,并对此诸要素全面挖掘,充分整合,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张扬民族化动漫的个性并焕发其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动画产业不能满足国内播映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的作品创作策划及设计不理想。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动漫业市场效益排在前四位全是洋动漫:史努比、米老鼠、皮卡丘和机器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陆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动漫前期的创作、策划、设计才是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由此可见,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原创卡通形象,他们不仅仅是影片中的角色,而且是动漫产业发展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泉州提线木偶的结构原理、造型手法和服饰特点与动漫的创作相似相通,适宜融入动漫创作中。挖掘和提炼泉州提线木偶的形态、装饰、意象等元素,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草图设计、深化设计、三维建模与动作节点绑定设计,把富有传统提线木偶特征的元素用现代设计手法转化为简练的动漫形象,并根据设计出的动漫形象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实现泉州提线木偶元素在动漫中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16,(8):9-12
详细分析了欧美、日韩等一些动漫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特点,阐述其成功的因素;通过对比,从创作技术、消费市场、产业链机制等方面,审视广东省动漫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解决现有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论述了体育动漫和动漫产业的内涵,分析了芜湖市体育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芜湖市存在市场定位不恰当,体育动漫产业系统的产业链没有形成,缺乏体育动漫高端人才,体育动漫创作资金的缺乏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芜湖体育动漫的文化内涵;普及动漫文化,培育大众体育动漫情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体育动漫高端人才等策略推进芜湖体育动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杨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20-220
随着中国动漫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动漫产业的不断完善,动漫衍生品正在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发展着。动漫衍生品的积极发展也开拓了动漫产业全方位发展的崭新格局。该文将立足于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展望动漫衍生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动漫衍生品的发展与影响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产动漫形象缺失表现:一是优秀动漫剧作的缺失,二是动漫形象定位的缺失。以《秦时明月》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塑造国产动漫形象:(1)动漫形象融入更多的国际元素;(2)动漫形象融入中国民族文化;(3)改善动漫的创作手法;(4)拓展动漫形象品牌的后期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