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床的关键之处,具有发达的根系、氮磷吸收效果高的水生植物会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本文通过野外人工模拟的方法来试验不同植物净化效率,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在相同工艺下运用不同植物时的人工湿地净化效率对比提供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铁岭莲花湖湿地生态建设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域主要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种类及其在污水净化和湿地景观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铁岭莲花湖湿地的水生植物现已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水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已接近天然水生植物群落特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污染物质,间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微生物水质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要选择应用适合本地环境、耐污去污能力强、景观效果好、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用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复合填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生态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缓冲容量大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泛采用。阐述了用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复合填料的研究进展,包括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填料的选择、制备与应用,特别是在考虑降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推出的新型高效人工湿地填料,为人工湿地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它具有运行费用低、去污效果好、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化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氮磷、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机理,分析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人工湿地系统维护中存在的基本问题,预示了人工湿地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由于其建设成本低、运行维护简单的特点,已经在城镇污水处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概念、组成与作用,阐述了人工湿地的类型,重点论述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我国中小城镇水污染现状的分析以及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提出人工湿地在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前景具有可行性,并对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曾桂华 《科技信息》2007,(13):83-8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众多的优点。分析了人工湿地的特点及运行机理,总结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发展历史,结合有关工程实例对该工艺的经济实用性作了分析,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数水生植物对于湿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固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明晰芦苇与土壤间氮磷元素的关系,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溱湖湿地芦苇各器官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各土层氮磷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各器官氮磷元素含量规律基本相同,即总氮含量叶>穗>根>茎,总磷含量叶>根>穗>茎; ②由于芦苇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溱湖湿地芦苇与土壤氮磷元素交互关联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固持水体营养元素过程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③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春、夏季,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元素交互作用主要出现在土壤表层,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上升,≥45~60 cm土层也会对芦苇氮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湿地的净化能力和使用寿命.本文综述近年来人工湿地基质的研究成果,包括基质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同基质的去污效果,基质脱氮除磷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形成淤堵的机理及防堵措施,论述基质的选择与配置原则,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由于其成本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之中,其替代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废水的处理,本文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概念、人工湿地组成要素、分类、特点、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污水在湿地中的处理过程及净化机理及当前人工湿地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对人工湿地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可为人工湿地污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