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实验用钢在低碳锰钢基础上采用锆脱氧及钛微合金化,研究了连续冷却和等温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转变行为,分析了夹杂物的析出类型及对组织转变的影响机理.统计结果表明:夹杂物在0.2~1μm尺寸范围内有较高的数量密度,主要为Zr O2·Mn S和Zr O2·Mn S·Ti N复相夹杂,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实验钢以1℃/s连续冷却及500℃等温时均得到晶内针状铁素体组织,促进铁素体形核的主要夹杂物类型为Zr O2·Mn S·Ti N.Mn S以Zr O2为核心复合析出形成贫锰区是促进铁素体形核的重要因素,Ti N的复合析出降低了铁素体形核界面能,进一步促进了针状铁素体转变.  相似文献   

2.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 ,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 (AF)的主要因素 ,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很小。焊缝金属中约有 6 0 %夹杂物的粒径都小于 0 .6 μm ,只有不足 10 %的夹杂物粒径大于 1 0 μm ,约有 94 %以上提供针状铁素体 (AF)形核的夹杂物的粒径为 0 .2~ 0 .6 μm。微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 6 5 %的针状铁素体 ,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 1μm。AF在原奥氏体晶内合适粒径的夹杂物上形核长大 ,在较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和夹杂物粒径大于 2 μm条件下 ,焊缝金属可得到大量的AF。AF在夹杂物上形核机理有 3种 :形核剂与核心共格界面形核机理、高能惰性基体形核机理及高应变能区形核机理。  相似文献   

3.
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的针状铁素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微合金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条件及特点,对夹杂物粒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阐述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核位置。结果表明,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是影响针状铁素体(AF)的主要因素,应力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很小。焊缝金属中约有60%夹杂物的粒径都小于0.6μm,只有不足10%的夹杂物粒径大于1.0μm,约有94%以上提供针状铁素体(AF)形核的夹杂物的粒径为0.2~0.6μm.微合金钢焊缝金属最理想的组织是获得大于65%的针状铁素体,其平均板条尺寸约为1μm,AF在原奥氏体晶内合适粒径的夹杂物上形核长大,在较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粒和夹杂物粒径大于2μm条件下,焊缝金属可得到大量的AF。AF在夹杂物上形核机理有3种;形核剂与核心共格界面形核机理、高能惰性基体形核机理及高应变能区形核机理。  相似文献   

4.
磁场处理对微合金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磁场处理对微合金钢由奥氏全的转为过程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铁素体的形核率和晶粒长大速度两个方面,磁场处理增加了铁素体的形核率,同时也提高了晶粒的长大速度,由于磁场对铁素体形核率的影响效果显著,缩短了相变时间,最终得到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大幅度提高高级别管线钢的强韧性和可焊接性,把不同Ce含量的高级别管线钢试样退火处理后,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表征分析试样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Ce质量分数的增加(0~0.0374%),针状铁素体尺寸由9.28μm变为5.58μm;M/A岛形状由块状不均匀分布变成弥散分布的点状或细条状,其平均尺寸由2.22μm减小到1.23μm;且获得了较多细小、弥散分布的含Ce复合夹杂物,可作为晶内铁素体的异质形核核心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成,并可促使出现感生形核现象,具有形核效果的夹杂物一般在1~3μm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急冷大压下细化铁素体组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SS400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在850℃未变形及变形的奥氏体CCT曲线,研究了低温急冷大变形条件下变形温度、应变量、过冷度对铁素体变形行为以及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低温大变形可以得到平均晶粒直径约为186μm的细小的铁素体组织,铁素体体积分数可达85%以上,在铁素体晶内和边界有碳化物析出·研究表明,低温、急冷、大变形可以有效地提高铁素体形核的驱动力,增加铁素体形核率,使晶粒大大地细化·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Ti-IF钢冶炼过程和铸坯中含Ti夹杂物的组成、分布与微观形貌,揭示了含Ti夹杂物的衍变规律.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IF钢冶炼过程中无TiN生成,含Ti夹杂物的存在形式是以TiO2为主的钛氧化物结合其他氧化物的复合夹杂:而在连铸凝固过程中,由于钢液温度降低和元素的偏析作用,TiN夹杂以异质形核的方式生成.IF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大尺寸Al2O3颗粒和存在中间过渡层的TiN—Al2TiO5-Al2O3复合夹杂物,其形核长大过程是[Al]、[Ti]和[O]先在细小的Al2O3颗粒上反应生成一层Al2TiO5,然后TiN在Al2TiO5表面形核长大.根据连铸过程和铸坯中含钛夹杂物的研究得出,Ti-IF钢铸坯中TiN夹杂难以去除,但是可以使其变性以实现对钢中含钛夹杂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粗大奥氏体晶粒中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成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可通过形变带形核:而尺寸较小的奥氏体 (~7 μm),铁素体形核主要在晶界;随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形变带上形核比例明显提高,而在 晶界形核的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6%, 0.33%和0.42%的三种含钒微合金钢在600, 550, 500和450℃下等温处理时碳对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测量了不同等温温度处理后钢的维氏硬度、500℃下晶界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并探讨了晶内铁素体的形核位置. 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等温处理时,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高,钢中非共析铁素体的含量降低,铁素体晶粒的尺寸减小,钢的硬度升高. 在500℃等温处理后,晶界铁素体的纳米硬度远高于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且随着碳含量的增高,晶界和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都随之升高,但各实验钢中晶内铁素体的纳米硬度相差不大. 适当的夹杂物和先析出晶内铁素体都可以作为形核位置诱导晶内铁素体析出.  相似文献   

10.
对于钢液铝脱氧精炼过程产生的Al_2O_3夹杂物严重影响钢的性能,而在钢液凝固过程中MnS夹杂物容易包裹着Al_2O_3夹杂物形成复合夹杂物,这种复合夹杂物改善钢材的性能有重要意义。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对国内某钢厂连铸坯中夹杂物形貌以及组成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大量MnS包裹Al_2O_3复合夹杂物。同时通过理论热力学阐述MnS包裹Al_2O_3复合夹杂物的析出机理,计算得出:Al_2O_3夹杂物在钢液中形成,Mn S夹杂物在钢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由于Al_2O_3夹杂物先析出,Mn S夹杂物可以在先析出的Al_2O_3夹杂物进行形核与长大,为钢中MnS包裹Al_2O_3复合夹杂物生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