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地处农牧交错区典型地段的内蒙古多伦县蔡木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属、种的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并与临地区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较高,本保护区范围内现共登记有维管植物77科256属502种。植物属的分布型特征表现出本地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在本保护区256属植物中,北温带分布属为82个,占总属数的32%,包括北温带与南温带间断分布,共计111属,占总属数的4%。区系地理成分较临近地区复杂且具有过渡性。保护区植物生活型特征表明本区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表现出草原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特征,但由于本区有沙带的特殊景观,乔木和灌木种类较典型草原多,保护区中生以上水分生态类型的植物种比例较草原区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种类及药用资源进行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系统整理和归纳与分析。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布有菊科植物26属、33种。其中药用菊科植物13种,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39.39%;9种药用菊科植物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27.27%。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类6种,种数最多,占保护区药用菊科植物的46.15%;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菊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3.
陈慧  朱恒  符蓉 《江西科学》2011,29(6):718-723,777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8属32种,占江西省本科植物37.2%,种类丰富,成分多样,优势现象明显。同时,该保护区山茶科植物中有些类群具有分布生境多样、较强的适应性的特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4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占保护区山茶科植物属的87.5%,中国特有属1种,说明该区植物区系热带、亚热带性质显著,同时有一定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4.
文中研究和整理了甘肃省壳斗科(Fagaceae)植物,初步确定本科植物有5属,21种,2变种;其中有3个新纪录种记载了每个种的特征和生境分布,为开发利用本省壳斗科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药用植物的种类、科属构成和生活型等方面对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97科260属407种,分别占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总科、属、种的89.81%、65.16%、48.98%.本文分析了仙人洞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并对药用维管束植物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6.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南北植物交汇、种类较丰富,计有种子植物131科,864属和1354种,种子植物以华北,华中区系成分为主,但也有不少的西南成分。构成该区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及优势种科有四个:松科(Pinaceae),壳斗科(Pagaceae),桦木科(Betulaceae)和胡桃科(Juglandaceae),多数属,种为典型的温带成分和亚热带地区成分。2、初步统计,该区蕴藏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省级27种和许多其它名贵药材,奇花异草,野生水果等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属世界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多达3万余种的植物当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5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分别是: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为我国珍贵的孓遗树种之一,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1941年发现,1948年命名,产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及湖南龙山、桑植一带。树史可追溯至白垩纪,当时曾广布于北美、西欧及东亚,冰期时,几乎灭绝,仅有极少数残存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根据 10多年来泉州市植被调查所采集的标本 ,参照陈焕镛等 [1]《中国植物志》第 2 2卷 (壳斗科 ) ,泉州市共有壳斗科植物 6属 38种。本文将已考证确认的分类群列出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禾本科植物20属、39种。占保护区植物属数的8.81%,种数的8.23%;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禾本科植物9种,占保护区禾本科植物种数的23.08%;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录的药用禾本科植物有6种,占保护区禾本科植物种数的15.38%。保护区禾本科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1种。按疗效利水渗湿类4种,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类3种,种数相对较多,分别占保护区药用禾本科植物的10.26%、7.69%;对保护区主要禾本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入药部位、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禾本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文献,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鉴定,基本摸清了分布于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蓼科植物和茄科植物的资源状况。调查表明: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分布和人工栽培的药用蓼科植物有4属6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蓼科植物5属的80.00%,34种的17.65%。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蓼科药用植物种数的67.67%。药用茄科植物4属5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茄科植物6属的67.67%,15种的33.33%。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茄科药用植物种数的80%。对保护区6种药用蓼科植物和5种茄科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药用部位、药用成分、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对大连市的3个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有19、11和40种,3个保护区总计有外来入侵植物49种.在49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种类最多(13种).57%的入侵种类起源于美洲,入侵途径以无意传播为主.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在保护区内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其中,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群心菜(Cardaria draba)、绿独行菜(Lepidium campestre)、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影响最大.根据3个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对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伊犁四爪陆龟保护区植物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爪陆龟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植物65种,隶属22科56属.以短命植物为多,占总数的50.8%,是春季牧场的主要牧草,可以作为饲用植物的种类主要为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植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覆盖率在世界平均值中很低,属少林国家,但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属世界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多达3万余种的植物当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5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8种,分别是: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为我国珍贵的孓遗树种之一,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1941年发现,1918年命名,产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及湖南龙山、桑植一带。树史可追溯至白垩纪,当时曾广布于北美、西欧及东亚冰期时,几乎灭绝,仅有极少数残存在我国。 桫椤:木本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既是观赏植物又  相似文献   

14.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经过调查研究,初步统计该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64种(含变种67),隶属于491属123科.分析了历山种子植物的科型、属型、种型及其经济用途,对该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藜科、毛茛科植物18属、29种,其中:藜科植物15属、23种,毛茛科植物3属、6种。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10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7种,毛茛科植物3种。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录的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3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2种、毛茛科植物1种。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种类、分布、药用部位、疗效类型、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藜科、毛茛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6.
玉兰属植物起源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分,即有玉兰属植物化石或孢粉出现;③玉兰属共计40种,中国分布区内种数有36种,占该属植物总种数的90%.中国为玉兰属植物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其中又以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栽培面积最大,是玉兰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中心、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橡实是山毛﨔科(壳斗科),植物的多种山林树实。根据中央粮食部饲料局的调查报导(2),山毛﨔科植物共五属375种,在我国有文献可考的,初步计算约有86种,其中可作食用或饲用的22种。橡树在山西省内分布亦很广,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我国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域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位也就非常显著,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种;但在生境比较偏湿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楠属的种类显著增多;而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整个区域,高等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有148个属之多.举世闻名的子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喜树等均分布于此地.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反映群落外貌最主要的标志是生活型和叶的性质.从生活型谱分析可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接近于热带雨林.叶的性质也是如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明显,上层是由壳斗科、茶科、樟科中的中高位芽植物层片组成,其发育状况反映了群落的成熟状态.层中有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层片,但不占主要地位,存在于林窗之间,是季风特  相似文献   

19.
宁夏罗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科的性质与特点,于2006-2010年对其植物种类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分类及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内种子植物有64科、203属、365种,种子植物种类丰富;保护区植物区系年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植物区系处于青藏高原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20.
兰科植物物种种类丰富,是世界上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科之一,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为进一步了解掌握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基本状况,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进而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8属11种,均为陆生兰;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属,50.00%),兼有世界分布(2属,25.00%)及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2属,25.00%);种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种,36.36%),兼有温带亚洲分布(2种,18.18%)、东亚分布(2种,18.18%)、中国-日本分布(2种,18.18%)和旧世界温带分布(1种,9.10%)。通过综合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长现状及区系组成,提出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