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葬花吟>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文学形象的重要篇章之一.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葬花吟>中的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呈现给译文读者的是两个不同的林黛玉.杨译版的林黛玉更贴近原文;而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霍译版的林黛玉在一定程度上被西化了.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出场为开端,在其视角的观照下,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贾府典型环境,运用不同的环境烘托了人物性格。本文抓住其中的几个"不同",通过比较突出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的死亡本能是贯穿其一生的。这种死亡本能在前期表现出来的是消融自我、融于自然。来到贾府之后这种表现更加强烈,同时也产生了变异——施虐、受虐、自虐,拥抱死亡。林黛玉就是在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相辅相成之下,上演出了令人目眩的动荡人生,也就是《红楼梦》所说:"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并且,林黛玉的真实心理会反映到她的梦里。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林黛玉进行解读,可以找到其性格和命运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从而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林黛玉及其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林黛玉形象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林黛玉是整部《红楼梦》的核心,她的"三美"留给后人最深刻的思考,了解《红楼梦》理应从黛玉开始。  相似文献   

5.
"冷月葬花魂",《红楼梦》中《葬花吟》一诗对整部小说意义不言而喻,关于它的英译较常见有三个版本,即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大卫·霍克斯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由于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的不同,三个译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拟从词句、文化等方面分析三者的不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本名叫《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的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它揭示了西方《红楼梦》译本的诸多不当之处,比如把林黛玉这个名字译成"放荡的女人",刘姥姥信了基督……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红楼梦》众多女性中最为伤感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章章精彩,字字珠玑,红楼人物色彩斑滥、星光闪闪,林黛玉是其中最遥不可及、最让人追随、最亮最美的一颗明星。黛玉之悲,多少人为其特有的悲剧之美倾倒,多少人从她身上感受到最为伤至肺腑的痛。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从林黛玉身上感受到的魅力以及时代赋予的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红楼梦》作品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包含了很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且作品也是将这二者相结合。著名的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根据《红楼梦》的音乐特点,写出了很多经典的曲目,如《红豆曲》《葬花吟》《枉凝眉》,这些曲目到现在仍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对于本文《红楼梦》的音乐创作,笔者从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丽雪 《少儿科技》2011,(12):40-40
看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之后,林黛玉那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爱使小性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会想:假如林黛玉生活在今天,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之一,是作者赋予情感,倾其心血塑造的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典型形象。林黛玉的语言不仅丰富真实,而且精练简洁,是丰富多样化与鲜明个性化的统一,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具有极强魅力的歌行体诗歌,其诗学渊源与唐寅其人、其事、其诗密切相关。曹雪芹继承与发展了唐寅身上的文人意识与诗学传统,并使诗歌的诗学功能与小说叙事功能完美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例子,本文就是要探讨文化承传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是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样是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由于两次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13日,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女士香消玉殒.她的逝去,让众多喜欢林黛玉、喜欢《红楼梦》的影迷们心感悲痛.拍87版《红楼梦》时,剧中"探春"的扮演者东方闻樱曾和陈晓旭同屋三年,在知道陈晓旭去世后,她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晓旭一缕香魂袅袅,翩然西去……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闻讯还是心弦震颤,一片惘然.那些稚嫩的、执著的、青春横溢的岁月,重又浮现在我眼前……不知道晓旭现下芳踪何处?……晓旭流水落花,清风照影,自是走了一条洁身静美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葬花吟》三种英译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翻译策略和手段在激活源语和目的语图式方面的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即译者翻译中国诗歌时刻应注意相关图式的激活和建立,以实现译者传播文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诗词对《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用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的最典型的艺术形象。黛玉的诗根据所表达的不同思想和内涵 ,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表现她的多愁善感、自悲自怜 ;二是表现她的孤标傲世和高洁叛逆 ;三是表现她双重性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香菱、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这种借一事而巧写数人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贾雨村、林黛玉、薛宝钗投靠贾府,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是不同的。贾雨村是利用贾府的势力东山再起,升官发财,后来又出卖贾府,是一个十足的忘恩负义,卑鄙无耻的奸雄形象,最终被黑吃黑;林黛玉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用自己的弱小身躯去抵御侵害,是一个纯洁脱俗,不追求功名利禄,敢爱敢恨的具有封建叛逆的少女形象,最终"质本洁来还洁去;"薛宝钗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地在贾府上下周旋,事事按照封建主义的标准待人处事,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最终成为殉葬品。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以黛玉初进贾府的一天活动为线索,为我们清楚地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其生动传神的辞令艺术让人获得无尽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了小说艺术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宏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194-196
笔者执教古代汉语课程十年有余,其间用过不同版本的古代汉语教材。有申小龙、宋永培主编的《新文化古代汉语》(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有沈祥源主编的《古代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有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最近几年我们使用的是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我们认为,荆编教材是一部较好的教材,也是一部值得向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爱好者推荐的教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几首主要诗词曲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指出它们对表现人物命运、刻划人物性格、诠释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