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对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学科体系划分等基本理论问题尚存在许多分歧.在对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狭义环境问题(人为引起的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所涉及到的各自然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环境系统;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系统性原理、环境容量原理、人类与环境共生原理与熵原理;将环境科学体系划分为环境哲学、环境基础理论、环境技术理论与环境工程四个基本层次,指出综合环境学、环境哲学以及环境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是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中国环境科学核心期刊——《上海环境科学》近6年(1997年1月-2002年8月)间所发表论文引用文献(包括引文的数量、类型、学科、语种、年代和被引期刊分布)的定量分析,得出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文献引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它的各个分支学科虽然各有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呈现出复杂多变而难以捉摸的态势。北京联合大学环境科学学科带头人赵卓教授的强处就是能以自己特殊的学科背景及经历,从容应对各种特殊的“环境问题”,这特殊的环境包括他所研究的环境问题和他所面对的社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6年,云南师范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作为“十一五”云南省一类省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几年来,在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帮助下,在学校领导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重点保证下,通过太阳能研究所(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组成员的积极努力,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调整了现有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并增设一周的《环境生物学实验设计》,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中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国维教授     
罗国维教授罗国维教授,女,广东省和平县人,1937年5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任华南师大化学系教授,校环科所副所长、化学系环保研究室主任。罗教授多年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过分析化学、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78年,198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获得环境科学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自1996年起连续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是河南省目前唯一具有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民大学者     
夏建新,男,1969年出生,湖北省黄冈市人,2002年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以环境地学和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开展地表环境演化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2)以多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开展工程应用研究.已经出版学术著作《水沙环境学》和教材《全球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规格要求,提出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强化基础,多模式培养,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全学程中,前两年修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按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环境规划管理与评价、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四类,并以前两类为主,按社会需求及学生意愿进行分流,多模式培养,辅修科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师范教育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环境科学学科发展趋势、就业多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5日,上海师范大学理工科首批3个学术创新团队正式启动。这3个学术创新团队分别是数理信息学院的“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团队、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物理化学”团队和“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团队建设周期为3年,将进一步推动学校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育和构建人才高地,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环境科学的专业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运行保障措施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革新后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满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所培养人才兼备扎实的应用能力和理论水平,以期为拓展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社会-环境”系统中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科学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的作用,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想观点阐明了环境科学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动力及蕴含的思想体系。强调环境科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在寻求人类与环境和谐发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巳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环境问题已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的极大关注。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速,环境市场日益繁荣。为了满足从事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水污染控制、环境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需要,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日本亚细亚大学经营学部等单位的中外专家编写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应用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4.
学科概况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主要依托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环境科学,以及依托林产化工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环境工程。2000年,在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设立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化学工程学院设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此后又在木材工业学院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木材工业环境工程方向)。2003年,获得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5.
常向阳,男,1967年出生于新疆,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1988年在西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和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分获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常务理事、环境与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第一批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应包括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环境科学观、环境科学的思辨能力、环境科学技术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特殊性.为加强环境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配合环境学的教学,探讨了环境科学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和与之相配套的培养方法.建立了相关的实习和环境综合作业模式,选择了适宜环境科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和实习地点,力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琪 ,男 ,1 95 5年生 ,重庆市人。 1 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获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出站后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1 995~ 1 99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作访问学者 ,1 99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系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  相似文献   

18.
<正>环境科学于1998年招生,2004年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硕士点。本专业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经多年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污染物预防与控制、环境材料、矿山安全与环境工程、环境安全与火灾防治等硕士方向。可授予工学、理学、农学硕士学位。该学科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15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F0002-F0002,F0003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源于三江师克学堂的理化科。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时为理化系。1953年成立化学系,哈佛大学第一位中国女化学博士吴懋仪教授任系主任。2000年4月更名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环境体系和全球变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套用作地球和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教科书的书籍,致力于让学生对环境系统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一个意识和了解,向学生展示在一系列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下环境系统所作出的反应,吸引学生细致了解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