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本明、洪瑞芬等曾报道关于泡桐丛枝病的病原,自1978年起我们用人工合成培养基对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进行分离培养试验。  相似文献   

2.
张春立 《科学通报》1993,38(22):2112-2112
类菌原体(MLO)是一类引起多种作物严重病害的病原,无壁,仅有单位膜,大小不一,难以纯化和体外培养,长期以来对这类病原一直缺少一种特异、灵敏及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也阻碍了对病原本身的一些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我国泡桐遭受MLO 严重危害.本文以自然染病泡桐病组织为材料,进行了泡桐丛枝病(PWB)MLO  相似文献   

3.
我国植物类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日本土居养二等在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马铃薯丛枝病的病株以及感染翠菊黄化病原的矮牵牛的韧皮部筛管细胞里,发现一类在健康植株中不存在的新粒子。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表现出多种形态,没有细胞壁,仅具有厚度约10毫微米的三层单位  相似文献   

4.
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木兰 《科学通报》1994,39(4):376-376
泡桐是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WB)已成为泡桐生产中的严重障碍,预北农桐间作林重病区发病率可高达94.4%.据1989年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02.15万元.这一病害的病原已经证明为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由于其结构特殊性和难以进行体外培养,以前对PWB-MLO多采用电镜观察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的间接检测法.这几种方法在实际诊断和病原特性的研究上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直缺少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和鉴定手  相似文献   

5.
类菌原体     
一、类菌原体的发现黄化病是常见的植物病害,它是一种整株性病害。其主要病症为:叶片黄化、植株矮化、侧枝丛生、花部变叶等。随着症状加剧,使植株衰弱,最后可致死。水稻黄萎病、玉米矮化病、马铃薯丛枝病、桑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梨树衰退病、柑桔黄龙病、茄子小叶病等植物病害都属黄化病。植物黄化病造成严重损失,如我国泡桐丛枝病严重病区发病率可达80%以上,一般为30~50%,严重影响林木生长。1959~1962年,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因梨树衰退病而导致110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山东省济南泡桐丛枝病、刺槐丛枝病区,发现了花卉植物金鱼草(Antirrhinummajus)丛枝病.病株症状:腋芽丛生、节间缩短、叶子变小,形成丛生;严重时,叶子逐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甘薯丛枝病是由两种病原体(类菌质体和线状病毒)复合感染而引起,并在电子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该病毒质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戴月明 《科学通报》1981,26(11):697-697
三尖叶猪屎豆(Crotalaria anagroides)是我国南方多年生的高秆绿肥作物,常常栽种于果园和稻田旁边,是一种很好的绿肥。正常株的叶片由三个小叶组成,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色。1979年在广东省博罗县杨村华侨柑桔农场的病果园边发现所栽种的三尖叶猪屎豆出现了丛枝病,其症状与发现的许多植物黄化病害十分相似。病株腋芽大量萌发而成枝叶丛生状,叶片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灰心病毒是引起大白菜灰心病的病原。及时检测出病原,有助于大白菜灰心病综合防治。本文报道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简称酶联法),检测大白菜灰心病病株中的  相似文献   

10.
朱至清 《科学通报》1982,27(14):880-880
自从土居等发现植物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以来,已发现有90余种植物病害是由类菌质体感染引起的。本文报道在天南星科植物亮白花叶芋的叶片中观察到的类菌质体。 亮白花叶芋(Caladium hortulanum Cv.‘Candium’)原产热带美洲,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于庭院或温室中。其叶片叶脉两侧的叶肉组织为绿色,离叶脉较远的部位为白色,构成绿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77,22(3):138-138
为使科研进一步服务于生产,我们对小麦丛矮病这种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的病毒病害开展了科研协作。在认真总结群众以“治虫防病”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大田中小麦丛矮病株的病原问题,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在热带海岛度假,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但矛盾的是大多数防晒霜对珊瑚和海洋环境有害。近日,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中。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在海藻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生态友好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我们被晒伤。类菌胞素及类菌胞素样氨基酸不仅存在于海藻中,而且还出现于其他生物体中。  相似文献   

13.
竹红菌甲素与胺之间的电子转移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俊宁 《科学通报》1989,34(1):34-34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它的主要光敏有效成份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称为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HA))。  相似文献   

14.
张蔚  胡小丽  邱轩  刘邓  冯亮  马丽媛  胡婧  王红梅 《科学通报》2019,64(18):1930-1942
以山东胜利油田沾3区注入水和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油相样本、水相样本以及注入水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沾3油藏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注入水样本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古菌群落多样性最低;而采出液油相样本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采出液水相样本低.采出液微生物组的特征与注入水中微生物组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生境特异性.采出液油相样本与水相样本中主要的细菌类群包括γ-变形菌纲、ε-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纲.在属水平上,采出液以假单胞菌占优势,而注入水中的优势菌属为硫单胞菌.采出液中古菌主要类群为甲烷微菌纲、甲烷杆菌纲、嗜盐菌纲、热原体纲、热变形菌纲和热球菌纲,尤其以鬃毛甲烷菌科和甲烷杆菌为主.对注入水和采出液水相中的油藏微生物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注入水细菌和古菌群落均主要受SO_4~(2-)浓度影响,采出液水相样本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受Ca~(2+)浓度和pH等影响,而古菌群落则主要受Cl~-, Mg~(2+)和HCO_3~-浓度影响.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微生物在高温油藏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为今后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进而提高微生物驱油的采油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在云南省进行烟草病毒病考察时,在蒙自县新安公社新街大队山坡上,发现豆科植物补骨脂(Psolaria corylifolia Linn)变叶病.病株症状:节间缩短、叶片丛生、叶片较  相似文献   

16.
杨正时 《科学通报》1986,31(20):1588-1588
拟态弧菌是近年国际上发现的能引起急性腹泻的病原菌。自1981年Davis报告以来,世界上一些地区相继报道了由该菌引起的腹泻病例。1984年8月1日,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在福建省福安县下白石乡近海捕捞的小黄鱼中分离并鉴定为拟态弧菌。1985年7月16日,陵县卫生防疫站从一腹泻患者粪便中检索某病原时分离到另一株,认为很似“拟态弧菌”。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我们在天山南北进行植物病毒考察,先后在北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伊犁、塔城地区,南疆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地区调查采集植物病毒病株进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有侵染玉米、小麦和燕麦的植物弹状病毒.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血清法,分别鉴定小麦丛矮病毒(WRSV)寄主植物。在大田采集自然发病并显出症状的有关病株作检测。还检测了在温室内用带毒灰飞虱接种引起发病并表现典型病状的一些病株。  相似文献   

19.
刘宗善 《科学通报》1965,10(12):1125-1125
棉花黄、枯萎病学术会议于1965年9月21—28日在西安举行。会议宣读了有关病害调查、综合防治样板、群众经验总结、消灭种子和土壤菌源、抗病品种选育等专题的研究以及报导国内外研究动态的论文共28篇。会议就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黄、枯萎病传播蔓延与推广棉花良种等问题充分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近两年来在棉花黄、枯萎病的学术研究上是有成绩的。如初步总结了劳动模范吴春安“三看、五选”精选棉种与苗期、成株期和收花期清除病株残体以减少菌源为主的综合防治黄、枯萎病  相似文献   

20.
棉蚜流行性蚜霉菌的利用研究——人工分离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良 《科学通报》1983,28(15):948-948
流行性蚜霉菌(Entomophthora fresenii)在我国广泛分布,并年年引起棉蚜等多种蚜虫的流行病,是一个有效地自然控制蚜虫的生物因素。美国学者MacLeod总结国际大量文献后指出:En.fresenii是蚜虫上广泛发生的真菌病原,有许多人企图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这个菌,但离开自然寄主没有被分离和培养成功。近年关于En.fresenii菌在国外只有极少数发生情况的报道,其他研究更少。在国内尚无人研究。为了利用该菌于防治棉蚜等害虫,我们首先摸索人工分离培养技术。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