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沙漠化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1)干旱和沙漠化取决于气候变冷,而不是气候变暖。不论在本世纪,还是百年、千年和十万年的准周期,都是如此。并且,气候愈冷,干旱和沙漠化愈严重。(2)其物理机制是,气候变冷导致海陆温度梯度减小,引起夏季风减弱,从而造成干旱和沙漠范围的扩大。(3)上述尺度的温度变化则由相应的天文参数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有一种以"九九"歌来反映气候的记日方法,并编有"夏九九"歌广为流传。"夏九九"歌中有这么一句:"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五九"正好处在"立秋"以后,按我国传统历法,立秋开始就算秋季了。由此可见,"秋老虎"是指立秋后出现的一段炎热天气。俗话说:"立了秋,把扇丢。"那为什么此时还会有"秋老虎"天气呢?这是因为立秋后,气温虽稍有下降,但空气湿度却大大增加,而风速却明显减少。人体感觉温度是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  相似文献   

3.
黄建平  谢永坤 《科学通报》2023,(14):1721-1722
<正>1979年以来北极地区增暖的速率约为全球平均的4倍[1].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10年代初,欧亚大陆冬季呈现变冷的趋势[2,3].这种暖-冷对比也存在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3~6],即“暖北极-冷欧亚”模态.这一模态被认为和中低纬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关[2~9],探索其成因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骑自行车的人都不喜欢刮风的天气,不但沙尘大,而且影响骑行速度.而德国几名大学生却喜欢在刮风的天气里骑自行车,因为他们所骑的是自己新发明的风力自行车.该车的速度能达到风速的65%.有关专家表示,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纯风力推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5.
骑自行车的人都不喜欢刮风的天气,不但沙尘大,而且影响骑行速度。而德国几名大学生却喜欢在刮风的天气里骑自行车.因为他们所骑的是自己新发明的风力自行车。该车的速度能达到风速的65%。有关专家表示,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纯风力推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6.
骑自行车的人都不喜欢刮风的天气,不但沙尘大,而且影响骑行速度。而德国几名大学生却喜欢在刮风的天气里骑自行车,因为他们所骑的是自己新发明的风力自行车。该车的速度能达到风速的65%。有关专家表示,这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纯风力推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7.
民谚日:“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在春秋季节,天气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所以穿衣服也就可以更加随意,穿多一点,并不感觉热;穿少一点,也不觉得冷。事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秋尽冬来,天气逐渐转冷,各种传染性疾病又开始兴风作浪流行蔓延。有时你会骤然感觉身体不适,跌跌撞撞,神志不清.好像原因不明地突然受到袭击,接踵而来的是高烧,头脑炸痛,极度疲劳虚弱,无以言状的浑身肌肉酸痛乏力。孰不知你罹患了严重流感并感觉身体各部位都不得劲。除非你体魄强健不发烧亦无周身酸怠,否则工作和娱乐都将因此被迫中断。患病期间通常你需要卧床服药静养3~4天,然而即使在一周内逐渐康复,你仍就有精疲力竭感觉,有时这种不适会持续数周并导致人精神沮丧情绪低落。大多数人认为流感是季节更迭、气候突变诱发的区区…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研究,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ec)),可见人的感觉,特别是对外界冷暖的感觉与风的速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气象因素,笔者对人的体感温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蒋文 《科学之友》2009,(8):98-99
据科学研究,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ec)),可见人的感觉,特别是对外界冷暖的感觉与风的速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气象因素,笔者对人的体感温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上,运动员们需要面对非常寒冷的天气,有时气温甚至低至0℃以下,还刮着让人感觉更冷的狂风.那么低温会影响运动员们的表现和成绩吗?  相似文献   

12.
时令已步入冬季,我国自北向南,天气越趋寒冷。天冷时节,气温低,湿度小,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态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体为了适应冷的气候,就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措施常常会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舔嘴唇可保湿。寒冷时空气常常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现于裂,引起不舒适、疼痛和出血。不少人喜欢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  相似文献   

13.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太阳黑子有11年周期的活动规律。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发现我国旱、涝、寒年份也有明显的11年周期,它们出现在太阳黑子极大年附近,而太阳黑子极小年份往往出现大范围的多雨时期。研究还发现,在单数周期(11年)我国气候由冷转暖,而双数周期(22年)则由暖变冷。前苏联科学家们在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历史气象观测资料时也发现,全球天气异常,有一个直径达几千公里的天气异常区沿地球表面逐年东移,发现天气异常区环绕地球一周是11年,即全球性天气异常有11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口红、闪亮的指甲油,它们都添加了鱼鳞!”你或许也在某些“奇葩冷知识”的合集里看到过这样一条。想象一下,滑溜溜的鱼鳞从你的嘴唇上划过,这种感觉可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15.
冬眠的松鼠     
北极地区松鼠有一种特殊本领,在冬天有几个月将其身体变冷到接近冰冻的温度,但又未使它的血液变成冰。科学家将这种过程称为“超冷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北京及河北、华北部分地区一冬无雪,干旱严重。该下雪的地方不下雪,而贵州、湖南等不该下雪的地方却不断被冻雨和冰雪困扰。像这样乱了“章法”的事近年来时有出现,极值恶劣天气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却又严寒刺骨.一系列气候异常搞得人们摸不着头脑。这气候到底是变热了还是变冷了呢?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8,(4):42-43
在古书《列子·天瑞》里有一则杞人忧天的故事。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他担心天要崩塌下来,自己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不想睡觉也不想吃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对地球今后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但这并非是杞人在忧天,而是向全球宣告:人类将面临气候异常的威胁!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冷?科学家们的忧虑有没有根据呢?  相似文献   

18.
飓风是地球上最具毁灭性的恶劣天气之一.最新研究认为,闪电大作可看作是飓风的前兆,甚至可能成为预测飓风强度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析2005年至2007年中发生的58次飓风情况,科学家发现,在飓风的最大风速与闪电的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其中70%的飓风的闪电频率都是在飓风来临前的一天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海温对台风影响的数值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铭 《科学通报》1985,30(18):1400-1400
足够高的海温是台风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天气实践已证明,台风只能在海水温度高于26℃或27℃的洋面上生成。我们对有关海温对台风生成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数值实验。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最大风速为14米/秒的热带气旋发展为台风的条件,实验中发现海温低时台风很难生成和发展,即使发展,其强度也弱;而海温高则台风可以发展到很强,这与天气事实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过去研究表明一次火山爆发可以影响季节到年际尺度的气候变化,而本文发现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可能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初平流层的年代际变冷.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OMS/SBUV卫星观测资料,发现了在平流层长期变冷趋势中,热带气温和位势高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年发生了年代际降低突变.进一步分析了平流层热带地区年代际变冷突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与此次平流层变冷的关系.结果表明,皮纳图博火山所喷发的火山灰在平流层通过硝酸盐和硫酸盐对ClO的活化作用造成了平流层臭氧的年代际减少,从而可能导致了臭氧在平流层吸收的热量年代际减少,进而造成此次平流层热带地区的年代际变冷突变.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平流层年代际变冷突变可能是由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导致的,这就意味着一次强火山爆发也可能导致平流层的年代际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