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韶关是粤北重镇,广东咽喉。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块地方冶铜、炼铁,开发金银,铸造钱弊,规模相当大,技术成熟,是我国古代矿冶业的名城之一。唐代武德年间置韶州,它是今日韶关市的前身。宋朝时候这块地方归属广南东路韶州始兴郡,北宋时共辖五县—曲江、翁源、乐昌、仁化、建福,南宋以后撤建福,增乳源。明设韶州府,除仍辖上述五个县外,增加英德县共六县,清承明制,韶州府所辖六县无变化。关于古岑水铜场,《曲江县志》里有如下记载:“胆矾水:城南70里,宋初置场采铜,曰岑水铜场,谓场水能浸生铁成铜。又出生、熟  相似文献   

2.
舜帝89岁时,开始南巡安徽衡山(今天柱山),然后辅佐禹征三苗。舜百岁时又到南方巡狩,从鄱阳湖出发,溯赣水,直下广东韶州的浈水,在韶州的韶石山上,舜峰之下,演奏箫韶。再溯韶州的武水,来到湖南临武县,继续西巡,涉过湖南蓝山县的岿水,上九嶷山,期望下潇水到洞庭湖与娥皇、女英汇合,不幸崩于湖南宁德县东南的零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韶关地区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在曲江沙溪有个聚宝盆——大宝山。这里蕴藏丰富的铁、铜、铅、锌矿物,还有多种稀有金属和贵金属钼、铋、金、银,是名副其实的“大宝山”。然而这个矿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在什么时候开采的,知道的人就不很多了。这个矿其实在北宋初年就已大规模开发。根据好些确凿史实,在公元999年,这里就兴起胆水炼铜的工业,叫做岑水铜场。铜场最盛时期约是公元1023—1116年。所产的铜当时主要是用来铸造铜钱。宋政府在韶州办了一个规模相当宏大的造币厂——永通监。曲江有个叫余靖的,那个时候在京城做“工部尚书”(约相当于今天的工业部长)的官,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玛窦在韶州居住期间所进行的天主教文化和数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工作及对以后的“学术传教”策略的影响,论证了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利玛窦从肇庆移居韶州之际,出现了一个来自韶州的官员“Liu Sanfu”.利玛窦笔下的“Liu Sanfu”历来被释读为吕良佐,他是韶州通判,俗称“三府”即“Sanfu”.而根据刘承范的说法,这个官员就是他本人,但他身为韶州同知,俗称“二府”.相关资料证明,“Liu Sanfu”即刘承范,而作为韶州同知,他是“刘二府”,“刘三府”当为利玛窦晚年记忆错误或笔误;相关资料也可证明,刘承范曾以韶州府同知身份短期兼任南韶兵备道,一如利玛窦和刘承范本人所记.  相似文献   

7.
(一)祖居与私宅张九龄的曾祖父名君政,唐朝贞观年间任韶州别驾。从徐浩《张九龄神道碑》所载君政“终于官舍”可知,他生前所居之屋尚属官府,没有在韶州治地曲江城拥有私宅。张九龄祖父子胄置业情况,可惜史料无证,难以断言。但有一点可知,子冑生有四子:宏智、宏毅、宏藏、宏愈,即有私宅,按照传统习惯,其居室当传与长子。于是,张九龄之父宏愈“来居始兴清化,置立田产”(康熙《张氏族谱·初修原记》),实属自然。对于始兴县的祖居,张九龄在诗中多次提到。《旅宿淮阳亭口号》称:“故乡临桂水。”这里的桂水,应该指始兴县桂山之水,而不是特指曲江县的桂水。证以史料:  相似文献   

8.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中的七十二“巫”名称,麽公以古壮字抄写、传承因而相对稳定,巫者因靠“阴传”而容易留下个人主观痕迹。“岑大将军”应为泗城岑氏土司历史上有领兵打仗经历的英雄人物,“岑老太官”可能是泗城岑氏土司的族人或者家属,其地位和作用都不如“岑大将军”。在当地建立七十二“巫”微缩景点和对巫调音乐进行再创作,可以很好地把七十二巫调音乐发扬光大,并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9.
桂西岑大将军庙的核心“神格”是“岑怀远将军”。在岑氏土司历史上获得“怀远将军”头衔的是岑世兴 ,像岑大将军庙、歌圩等这些具有集体记忆性质的载体 ,为我们留下了一点点壮族先民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获水是流经今河南省商丘市、安徽淮北市萧县和江苏徐州市境内的一条古代河流。《汉书·地理志》中对获水的记载主要涉及其过郡数目和流向上,同时又涉及获水与汲水的关系。经推论知获水乃汲水之支津,获水是否独立为一条河流致使其过郡数目有“五”和“三”之别,获水的流向整体上是先东南后东北的流向,其转折点出现在萧县。  相似文献   

11.
澹归和尚在营建丹霞山别传寺过程中,得到韶州知府赵霖吉、马元、李复修等的鼎力匡助。赵霖吉为之撰《别传寺记》,马元托其纂修《韶州府志》、勘校《新旧曹溪通志》,李复修两度为其《遍行堂集》作序。澹归以缘契交于州郡大夫,以文会友,诗书唱合,亦禅亦儒,推动了清初岭南韶州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惠能与韶州曹溪宿昔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却在韶州曹溪行化四十多年,并把真身永久地留在了曹溪宝林寺.韶州曹溪是惠能黄梅求法的准备出发地,又是他回到岭南的首选避难地,还是禅宗宝典《坛经》的演绎创作地.曹溪宝林寺更因为惠能的到来而得到繁荣发展,最终成为岭南禅宗祖庭.惠能用曹溪法乳,孕育了一大批禅宗大师.他们又背靠岭南,立足曹溪,挺进中原,最终推动南禅顿宗发展成花开五叶、五家七宗的繁盛局面,“凡言禅皆本曹溪”也就顺理成章了.禅宗文化在韶州曹溪的发展使韶文化大观园中增添了新的姿采.  相似文献   

13.
叙述利玛窦在南华寺居住两天两夜的经过。探讨利玛窦回避南华寺的原因.并证明当初两广总督刘节斋指定利玛窦从肇庆前往南华寺,尔后允准他移居韶州光孝寺及在定居韶州的交涉中。与利玛窦和两广总督打交道的始终是韶州代理知府刘承范,韶州知府陈奇谋当时不在韶州,直到利玛窦获准定居韶州后才返回。  相似文献   

14.
六祖慧能与韶州夙昔有缘,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后又回到韶州,并在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为禅宗的传法依约和传宗法宝,后来演变成了《六祖坛经》。《坛经》在韶州开始创作,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书名与内容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但慧能作为《坛经》的作者和韶州作为《坛经》的主要讲说演绎之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刘万苍 《科技信息》2009,(6):243-243
比照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内容与形式,显见岑参诗“尚巧主景”,高适诗则“尚质主理”。  相似文献   

16.
六祖慧能和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隐遁怀集和四会,剃度出家在广州,但他最终把韶州作为37年弘法的上佳选择。韶州的曹溪宝林寺(后称南华寺)的兴盛与发展也和慧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慧能在世之日,宝林道场至少有三次以上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宝林寺的香火也因此一次比一次旺盛。唐朝的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发展和兴盛的历史事实表明,慧能只要一到宝林寺,它立即就会四众云集,宝林道场的修建就势在必行。慧能对宝林道场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起了直接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曹劼 《世界知识》2011,(23):44-45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方向50公里处,艾塞克斯郡戴尔农场。10月19日,一场“战争”在此展开:英国政府对居住此处的爱尔兰吉普赛移民定居点进行清理。一日之间,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吉普赛移民眼睁睁地看到家园尽毁,不少人高喊“这是英国历电上的耻辱记忆”。不过,在英国当地人看来,当局清理这些赖着不走的“钉子户”是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8.
陈力生 《奇闻怪事》2009,(10):18-19
本文以“转型帝国”——大清帝国与“成熟帝国”——大英帝国之比较,为理论切入点,探讨了“庚子国变”期间中英关系问题。具体分析了南北两地当局者采取不同对策的成因。对清朝中央的作为,根据具体史实做了客观评价。对地方督抚的“东南互保”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9.
陈力生 《奇闻怪事》2010,(10):57-58,16
本文以“转型帝国”——大清帝国与“成熟帝国”——大英帝国之比较,为理论切入点,探讨了“庚子国变”期间中英关系问题。具体分析了南北两地当局者采取不同对策的成因。对清轵中央的作为,根据具体史实做了客观评价。对地方督抚的“东南互保”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1986~1987年,超导研究在钇钡铜氧系和镧铜氧系等材料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超导器件在液氮温度区工作的目标已经实现。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一旦实现实用化和商品化,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一趋势已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工业国的极大关注。因此,作为超导材料的关键原料的稀土资源立即成了许多国家垂涎的目标。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为争夺全球经济和技术的霸主地位,已把争夺超导技术产业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并已制订出一个从资源到市场的超导产业的长远战略计划,他们瞄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日本共同社1月5日的电讯报道,日本“为了在获得稀土资源的竞争中不落后,通产省将与中国协商共同开发超导材料问题”。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