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硫系玻璃模压成形技术中,为确定适宜工艺参数和降低残余应力,提高模具精度和玻璃表面成形质量,建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的硫系玻璃非球面透镜的模压成形模型。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五单元的广义Maxwell黏弹性模型作为输入模型,通过此模型研究非球面透镜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量扩散和应力分布情况,并研究模压后非球面透镜表面位移、速度、温度和残余应力的关系;再用仿真结论指导试验完成,得出红外硫系玻璃IG5非球面透镜模压的适宜温度为315℃左右,压造时间为60s。  相似文献   

2.
新型透红外硫氮玻璃的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s20Ge20Se40TGe20硫系玻璃为基础玻璃,以Si3N4为引入氮的添加剂,制备了不同Si2N4含量的硫氮玻璃试样。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基础硫系订比,硫氮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显微硬度明显提高,热膨胀系数略有降低,密度则在Si3N4加入量较小的某些一组成点上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掺Pr3+(0.1%,0.3%,0.5%,0.7%)(按物质的量计算百分数,下同)的0.64GeS2-0.16Ga2S3-0.2KCl硫卤玻璃.测试玻璃的光学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在红外吸收谱中有4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Pr3+的基态3H4向3F4,3F3,3F2和3H6激发态跃迁引起的吸收.近红外区的3个发光峰,分别对应1D2→1G4(~1 390 nm),3F4→3H4(~1 430 nm)和3F3→3H4(~1 480 nm)的跃迁.0.5l%PrCl3掺杂时该组分玻璃的发光强度最高,而且吸收峰和发光峰峰值位置比相应的硫系玻璃有蓝移.分析表明:吸收峰和发光峰的蓝移是由于硫卤玻璃的离子键性比相应的硫系玻璃的离子键性强,导致Pr3+的相应能级间隔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掺Mn的硫系玻璃Ge_(15)Te_(81)S_2Sb_2样品,进行了电导率与温度关系、ESR信号和X衍射强度曲线的测量,并研究了Mn杂质对非晶态半导体导电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略地介绍了作者在氧化物系统玻璃分相与微晶化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后,着重对非氧化物系统玻璃,特别是硫系玻璃、以ZrF_4为基础的氟化物系统玻璃等的分相与微晶化进行了探讨。非氯化物系统玻璃经微晶化后在一些性质上,特别是热机械性质上有较大的提高。实验证明,在非氧化物系统玻璃中,分相不一定是微晶化的前导过程,易言之,一些非氧化物系统玻璃不经分相可以导致微晶化,而另一些玻璃虽经过热处理分相后仍不能整体晶化。文中对不同的典型的微晶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Ge-As-Se玻璃系统,进行了高能γ射线辐照试验。结果表明:辐照使样品的密度(ρ),热膨胀系数(α)和光学带隙(Eopt)等参数产生了变化,并与组成有关。样品的组成为化学计量比时,其辐照灵敏度与As2Se3含量具有线性规律,而非化学计量比组成的样品无明显规律性关系。这是γ射线引起玻璃化学键和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效应。硒化物硫系玻璃在作为剂量计材料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应用红外反射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C-射线■射分析。对■Se-Te系统硫系玻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基本■元为[GeX_(4/2)]和[AsX__(3/2)](X=Se、Te,下同);还可能存在X■As_2X_(4/2)、GeX_(2/2)和GeTe结构单元,它们的相对含量取决于玻璃中各部分(?)加入量。据此提出了该系统中几种玻璃的结构模型。此外,还对玻璃经热处理后的稳定性作了探讨,发现Te取代Se后,玻璃的稳定性下降。易于析晶、■出的晶体有GeTe、Te和As_2Te_3。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应用新型混合晶核剂制备透红外A_s-G_c-S_c-S_n系统微晶玻璃的若干问题,诸如晶核剂的选择、玻璃与微晶玻璃的主要性质、诱导析晶时的结构变化等。应用混合晶核剂后所获得的红外透射材料达到了预期的性质。在12.8μm左右的吸收带几乎消失,从而使长波段的红处透射范围可扩展至16μm。所得硫系微晶玻璃的高断裂韧性与断裂能可归因于微小晶体(<1μm)的形成与高的晶化率。在X—射线谱、红外反射光谱与穆斯鲍尔谱研究玻璃与微晶玻璃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A_s-G_c-S_c-S_n系统玻璃的结构模型,同时还讨论了诱导析晶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Ge基硫卤玻璃。通过采用DSC、热膨胀、吸收光谱和Z-扫描等测试手段和技术,对该系统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玻璃具有良好的玻璃稳定性(ΔT110℃)。根据Z-扫描测试原理用钛宝石飞秒激光器测试Ge基硫卤玻璃样品在开孔条件下的透过率曲线,由实验结果拟合得出样品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吸收特性。该系列玻璃有可能成为全光学器件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熔融法在Sb_(12)Ge_(28)Se_(60)玻璃中掺0~2%(at)铁,电导率增加7个数量级。根据ESR的测定结果,电导率激增是由于铁在玻璃能隙中形成了Fe~(2+)(d~6)施主能级。用掺铁玻璃制成了对Fe~(3+)离子在10~(-5)~10~(-1)mol/L浓度范围线性响应斜率为58.3 mV/mol·L~(-1)的电极。该电极在强酸性溶液中十分稳定。根据半导体玻璃的能带模型以及XPS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该硫系玻璃电极的选择性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0.30CuI0.70(Cu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的形成区,测量了此系玻璃的离子电导率和玻璃的转变温度,并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观点上解释了玻璃电导率随组成的变化。四元系是由相应的三元系CuI-Cu_2O-P_2O_5中引入B_2O_3而得到的。实验表明,四元系能够得到比相应的三元系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茶色玻璃着色原理与技术黄宪章(山西运城高专轻化研究所)茶色玻璃着色,惯称“硫碳”着色,颜色棕而透红,色似琥珀,故称“琥珀”着色,广泛用于瓶罐、玻璃器皿、门窗玻璃、装饰品等。在“硫碳”着色玻璃中,碳并不参与着色,它仅起还原剂作用,其着色效果主要是锰离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适合作为离子选择电极的HgI_2-Ag_2S-As_2S_3和HgS-Ag_2S-As_2S_3系统的玻璃形成区。通过对这些玻璃性质与结构分析,发现xHgI_2·(100-x)(0.5Ag_2S·0.5As_2S_3]系列玻璃是很好的传感膜材料。采用该系列玻璃制成了对Ag~+离子10~(-6)~10~(-1)mol/L浓度范围具有能斯特响应斜率60mV/mol·L~(-1)和对Hg~(2+)离子10~(-6)~10~(-1)mol/L浓度具有能斯特斜率30mV/mol·L~(-1)的电极。这些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结合非晶态固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模型,提出了这类硫系玻璃屯极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萘系、氨基磺酸盐系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硫铝酸盐水泥的相容性问题。利用缓凝剂有效控制了硫铝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利用浆体稳定剂成功解决了水泥净浆的板结、泌水问题;从浆体流变学角度研究了外加剂-硫铝酸盐水泥浆体体系稳定性。实验证明:3种外加剂与硫铝酸盐水泥都具备了良好的相容性,据此提出了解决外加剂与硫铝酸盐水泥相容性问题的一些方法,为硫铝酸盐水泥的应用提供一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以Se-Te-Br系统为代表的Tex硫卤化物玻璃的制备工艺,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组分点的玻璃,并用X射线进行检测对玻璃的红外透过性能、玻璃转变温度、耐水性及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得出玻璃的最佳组分为Te3Br2Se4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铅系玻璃、锌硼硅玻璃等四种不同组分的玻璃材料,对P~+-P-N结构的硅器件表面进行玻璃钝化的试验研究。用V-I法对玻璃钝化器件测试。玻璃钝化结果表明,1~#铅系玻璃可使器件常温下的阻断能力达到1800伏;含少量氧化铅的4~#锌硼硅玻璃钝化的器件表面,获得在150℃高温下具有稳定的高温阻断特性。对电泳涂层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相关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时,除了加入玻璃的基本组成SiO2和着色剂CdS、Se外,还必须加入ZnO、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和重金属硫化物等次要组分。这些次要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ZnO对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起直接作用,是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主要直助熔作用,降低玻璃熔制温度,加速玻璃的澄清和均化,间接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微量重金属硫化物作为晶核形成剂,使CdS(Se)微晶固溶体容易成核和长大,加速并简化玻璃的显色工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玻璃料对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G3 玻璃料制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性能,并有很高的工作稳定性.还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
ZnO—玻璃系压敏电阻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玻璃料对ZnO-玻璃系压敏电压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G3玻璃制得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电性能,并有很高的工作稳定性,还研究了ZnO-玻璃系压敏电阻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从提高玻璃快离子材料的稳定性出发,用B_2O_3部分替代三元系AgI-Ag_2O-P_2O_5中的P_2O_5,来调整玻璃网格结构;探讨四元系AgI-Ag_2O-P_2O_5-B_2O_3玻璃形成范围、热稳定性、离子导电性及结构变化;确定了0.20 AgI-0.80(Ag_2O-P_2O_5-B_2O_3)四元系玻璃形成区、T_g~X_(AgI)、lgσ~X_(AgI)、E_α~X_(AgI)的关系以及离子迁移数,并使用红外光谱对四元系玻璃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