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和最难恢复的生态系统之一。加强湖泊水生态安全的监测,建立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湖泊水生态的变化状况,是保障湖泊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对湖泊水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阐述了湖泊水生态安全监测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湖泊水生态安全中的应用和发展,在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测的对策建议,为保障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对鄱阳湖湿地重点区域进行生态安全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解决监测方法费时费力、监测成本较高、数据更新不及时和报告发布的时间较长等问题。平台由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实时监控监测站点、综合数据库、预警分析管理平台多个部分组成。通过本平台的建设,可以丰富鄱阳湖区域环境安全的监测数据内容,完善湿地安全动态监测网,建立鄱阳湖预警发布平台。依托鄱阳湖湿地生态数据库平台,实现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数据时空信息的集成、共享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水生态监测现状与监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是维护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否取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顾了水生态及其监测的概念与内涵,针对目前鄱阳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结合国内、国外水生态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提出了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并就监测的主要指标、体系建设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应该继续以水利系统和环保系统的监测站点为主,卫星遥感手段为辅进行定量的动态遥感监测,并建立监测数据合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动态监测、全球定位系统、空间数据库、三维虚拟仿真和水动力学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集知识、模型和决策为一体的鄱阳湖湿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结果表明,本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地生态经济建设中环境、水利、国土规划等行业之间虽然紧密联系,但又相互隔离的矛盾,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与水力学模型的无缝结合与应用.该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开发、水利工程三维建模与仿真、基于三维WebGIS的洪水动态演进模拟预报.  相似文献   

6.
计勇  张洁  陈泉  樊后保 《江西科学》2010,28(5):714-718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综述鄱阳湖历史与当前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流域系统管理思想与生态水质目标发展理念,提出鄱阳湖水环境保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与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并重点阐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鄱阳湖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今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以及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湿地数量、质量,调蓄能力,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湿地资源特征及生态功能变化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湿地是国家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和国际重要湿地。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开发双重作用下,鄱阳湖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物种生境受到威胁等,鄱阳湖湿地正面临着生态环境退化危机。针对鄱阳湖湿地出现的种种问题,这里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现状与特征,认为鄱阳湖湿地环境退化原因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人口、政策、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建议完善法规,改进科技,建立预警体系来控制污染,以提高鄱阳湖调控能力,阻止环境退化。研究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修复与重建,提高鄱阳湖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阐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傩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梳理傩文化数字化的演进历程,描述傩文化数字化保护现状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数字化保护观念的树立,数据库建设及网站建设,关键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流域主要河道入湖污染物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入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的方法,通过水质水量数据计算进入鄱阳湖主要污染物通量以及主要污染物负荷比,为江西省有效减排入鄱阳湖污染负荷比,保障鄱阳湖流域水质安全,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生态立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实施后,仍有长达半年多的"江湖"隔断时间,其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 m左右,这将直接淹没16.0 m以下的在天然状态下随着枯洪季节而变化形成的草滩、沼泽和浅水洼地等独特湿地自然景观,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洲滩湿地面积减少,从而对鄱阳湖水生生物环境带来不确定的影响。通过工程可能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及珍稀生物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工程实施后,一方面整个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饵料生物资源量较建坝前会有较大的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会发生结构调整和生物量变化,底栖生物有增大的趋势。枯水期的蓄水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浅层水面扩大;内湖水位稳定,有利于湖区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江湖季节性连通有利于保持长江与鄱阳湖物种遗传与生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14.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鄱阳湖水文特征,建立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将频率95%对应的水位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根据鄱阳湖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得到对应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为1 503.9 km~2。通过折算将水面蒸发转换成湖面蒸发,得到湖面净蒸发量为483.09 mm,湖区年最小生态耗水为7.3亿m~3。采用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计算出湖生态需水,运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逐月最小流量法、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等,对出湖河道生态需水进行计算,并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出90%保证率逐月流量法更适合确定鄱阳湖出湖最小生态流量,得到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77.1亿m~3,最终得到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为784.4亿m~3。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生态保育、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的湿地。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就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公众对鄱阳湖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对公众的鄙阳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白鹤在鄱阳湖越冬生境特性及其对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振鹏 《江西科学》2012,30(1):30-35,120
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白鹤越冬栖息地,白鹤越冬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保护区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这一区域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白鹤越冬期的生境与取食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浅碟形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白鹤在鄱阳湖越冬具有重要意义;碟形湖保持适当水深、并缓慢下降是影响取食歇息的重要条件;食物丰富性与取食可及性是白鹤选择取食地的重要因素;辽阔的水域、较好的水环境和适宜的水深是白鹤越冬的基本前提。白鹤在鄱阳湖越冬与鄱阳湖水位变化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相适应,对鄱阳湖水位极端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豫  邢久生  谭胤静 《江西科学》2008,26(6):977-981
本文从分析鄱阳湖入湖污染物及其入湖途径入手,选择相应的模型,定量分析计算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其变化,根据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控制目标,确定鄱阳湖水质污染控制对策,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为有关部门在鄱阳湖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