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96,41(1):47-48
ⅢZw35是一个广泛引起兴趣的河外OH megamaser星系.Staveley-Smith等人对它作了单天线观测.Chapman等人从光学、红外和射电观测对ⅢZw 35进行了研究.Montgomery和Cohen利用MERLIN观测到ⅢZw35的OH megamaser辐射.我们曾拟合了Staveley-Smith等人观测得到的OH megamaser辐射谱.现在我们用薄盘上的多重分离的旋转膨胀环模型来研究Montgomery和Cohen利用MERLIN观测得到的ⅢZw35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人们在研究星系活动现象时,发现了喷流现象,这对研究星系活动现象的精细结构和能量转换机制有重要意义,《河外射电喷流》一文综合介绍了这一研究课题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刘永镇 《科学通报》1980,25(16):734-734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观测到离我们100亿光年以上的距离.在观测所及的空间范围内,可以观测到几十亿个星系.虽然星系在形态上和结构上是多种多样的,但由观测已经确定了表征星系的几何和动力学特征的一些参数和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主要的观测参数和关系是:  相似文献   

4.
刘继英 《科学通报》1984,29(4):223-223
具有发射线光谱的星系对于研究河外星系的结构和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本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多年来,寻找新的发射线星系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北京天文台从1981年起,也开展了河外发射线星系的无缝光谱巡天工作。我们所使用的仪器  相似文献   

5.
借助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发现遥远的风车星系最外圈一个环带中没有任何有机物,存在生命形式的概率为零。这种“死区”在星系中极为罕见。而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日前发布的“斯皮策”望远镜最新红外观测图像显示,风车星系中心大范围区域像蓝色漩涡,而环绕星系的外圈却呈现出奇特的珊瑚红色。天文学家分析了风车星系为什么有一红色外圈凸显。这一外圈中缺少正常情况下遍布整个星系的有机分子一多环芳香烃,  相似文献   

6.
刘永镇 《科学通报》1983,28(3):159-159
近年来,从星系和星系团在空间中的三维分布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一些超星系团的附近或超星系团之间有一些大尺度的空间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现在能观测到的星系非常少。这些缺少星系的空间区域,现在称为宇宙中的“巨洞”(big hole或void)。至今已发现的巨洞的尺度和超星系团(二级星系团)的尺度有相同的量级,由观测资料所估计的最大直径达到几亿光年。  相似文献   

7.
曹臻 《自然杂志》2012,34(2):74-79
ARGO YBJ实验已经稳定运行了5年,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本文将总结ARGO YBJ对伽玛天文领域的贡献,包括河内源的伽玛射线能谱,河外活动星系核的爆发等现象的深入研究,以飨读者。在不久的将来,已经在计划之中的LHAASO实验将成为该领域内新一代的实验装置,对本文所介绍的所有研究,都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显著地深化我们在伽玛射线天文学领域观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9,(4):F0003-F0003
随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升空,必将促进人类进一步地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而揭开浩瀚宇宙中璀璨美丽的星系的神秘面纱。也是人们不断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因之一。为了使读者对遥远宇宙中存在的星系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特选登了其中十大最迷人的星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进行的最新观测,揭示了为什有些星系会经历快速恒星出生的狂热阶段的线索。这些星的出生,导致未来几代恒星"饥肠辘辘"。科学家研究了雕刻家星系并发现它的恒星出生后又迅速亡,它们吹走了产生更多恒星所需要的丰富的气体物质,并将喷射出星系以外,后者很可能永久性离开星系。近十年来,天文学家们研究了雕刻家星系,也就是NGC253以及其他多产星系,它们常被称为星爆星系。在使用位于智利阿卡塔玛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数组之前,科学家们一直缺乏调很难观测到的寒冷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组成了星系风的大部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钱善瑎 《科学通报》1987,32(9):688-688
河外致密射电源中的视超光速运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体物理现象。最近的观测又有了新的进展,在视超光速源3C345中测到了一个新的结点C_4,刚从星系核中运动出来。它不仅以视超光速运动,而且它本身的膨胀也是视超光速的。所以这是一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如果我们用相对论效应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那末这种双重视超光速现象,本质上就是一种双  相似文献   

11.
哈勃发现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着的东西。这个发现肯定是本世纪河外天文学中最重要的发现。能与宇宙普遍稳步膨胀的观点抗衡的天文学家不多。但是,最近J.F.Nicoll,D.Johnson,I.E.Segal与W.Segal关于中度靠近的星系之红移及其表观亮度之间关系的挑战性统计研究,威胁到这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图景。在普遍膨胀中,星系的后退速度(在经验上就是它的多普勒红移)应该与这个星系的距离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程诚等科研人员利用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19波束接收机,对一批低红移恒星形成星系样本中的4个星系进行先导观测,成功探测到3个星系的中性氢发射线。这项重要天文学研究成果是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遥远的星系,仪器测定它与地球的距离为128亿光年。这说明现在观测到的该星系的光是128亿年前发出的,因而该星系至少诞生于128亿年前。对该星系光谱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该星系中最早的恒星已有7.5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14.
星系,特别是活动星系的研究,是当代天体物理的前沿。星系核活动,这一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事件,其能源、机制是天体物理的一大疑谜。研究星系之间在引力影响下吞没、扰动及潮汐作用等过程对星系核活动及星系演化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十分热门的课题。这方面现有的研究集中在:(1)从理论上讨论在一定条件下,引力扰动如何引起物质向星系中心下落;(2)从观测上分析特殊星系的形态特征,并与潮汐扰动下这类特征的理论预言进行对比;(3)寻求星系核反常活动与伴星系存在之间可能的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黑洞坐落在每个大质量星系的中心。科学家现在相信,星系的这颗黑暗心脏是由它周围的暗物质云塑造的。科学家通过观测椭圆星系,来调查黑洞与暗物质云之间关系。椭圆星系是在较小的星系合并成一个橄榄球形状的星系时形成的,它们的暗物质也合并在一起。目前尚不清楚暗物质怎样控制黑洞生长,但新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前,人们认识的宇宙是一个单纯的膨胀着的宇宙,来自大爆炸的能量使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渐渐地远离我们。然而,科学家们在后来的研究中修改了人们对宇宙的这种看法,他们在观测遥远的超新星时发现,宇宙膨胀的方式很复杂,速度在逐渐地加快,星系似乎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牵引而狂奔不止,那种力量延伸了时空,拉开了星系间的距离,人们称它为暗能量。它似乎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科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使宇宙充满更多空间的力  相似文献   

17.
童彝 《科学通报》1984,29(5):292-292
文献[1]研究了银河系的旋臂结构,并提出由于星系厚度效应导致了星系旋臂具有不同的宽度,本文利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如下重要观测事实。Sandage提出,旋臂宽度同星系质量呈现一定关系,他发现旋涡星系的每一次型的四个子型:Ⅰ、Ⅱ、Ⅲ、Ⅳ中,质量最大的Ⅰ星系,旋臂最窄最清晰;质量最小的Ⅳ星系,旋臂最宽最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信息     
星系之间的碰撞近年来,观测到很多可能是星系之间的碰撞现象。例如,1979年发现星系NGC1316的形态异常,而且没有一个整体的自转。于是天文学家认为,可能是NGC1316吞食了一个曾经靠近过它的伴星系。不  相似文献   

19.
许槑 《自然杂志》1997,(2):81-81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天文小组用10mKeck望远镜观测室女星座内的一类星体时,发现了迄今所知最遥远的星系。他们是在研究了类星体光谱的暗吸收线后确认此星系的:对这些吸收线的分析显示存在有碳、氧、硅、铝和铁等重元素,天文小组认为这是因为在我们观测类星体的视线中存在着一人星系,星  相似文献   

20.
解伯民 《科学通报》1978,23(3):158-158
由林家翘及其合作者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漩涡星系密度波理论,在解释天文观测事实上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典型的漩涡星系是一种准稳态的结构,有确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图样旋转速度和幅度分布。按这样的假设提炼的数学问题是否严格有解,现在并不清楚。而由于星系的特征时间很长,也难于直接从观测上证实这种假设。从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