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点连式驼峰峰高设计中风阻力计算公式及车辆溜放速度的选择张超,李海鹰,刘彦邦(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北京100044)近年来我国的自动化、半自动化驼峰广泛采用减速器-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点连式驼峰峰高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保证驼峰作业效率、减少基建...  相似文献   

2.
郭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2,(20):108-108
驼峰调车工作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加速车辆周转、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重要环节。驼峰调车作业为编组、区段站高效解体、编组车列的重要手段,而驼峰调车作业也是铁路安全关注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造驼峰自动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交互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可以模拟驼峰自动控制过程,完成系统室内调试与测试,满足铁路信号专业实践教学和现场使用及维护人员技术培训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一种描述驼峰溜放中动车组运动的计算方法.这种算法不是追求计算的精确性,而是在计算的精确性和快速性之间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合点,以适应计算机模拟的需要.此算法应用于编组站模拟实验系统的驼峰溜放模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丽娜 《甘肃科技》2014,30(22):72-74
根据已知的基础数据,按照驼峰设计过程中对驼峰峰高、驼峰溜放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影响驼峰纵断面设计的因素,采用人机互动模式,将实际设计过程中繁杂的计算过程用操作简单、输入方便的Visual Basic软件图形界面代替,实现了计算机对驼峰峰高及纵断面各区域参数的自动设计,并且运用软件的坐标系统,实现了对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比例图的计算机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6.
在驼峰解体作业中,国内外均采用人工摘钩的作业方式,本文主要针对驼峰自动摘钩设备,提出了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目标车钩捕捉的问题。根据双目视觉原理,选取两个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图像,通过对图像的预处理得到能表现图像特征的角点,然后对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特征匹配,根据视差原理,得出目标物体的深度信息,完成物体三维立体坐标的计算,设备能以此信息为依据完成自动摘钩作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现代管理理论,对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作了运营分析,总结出了影响驼峰调车场的36个影响因素,并对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运用模式变化的主要作业指标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了运营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铁路编组站对溜放车辆的速度控制是驼峰作业能力和编组站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调车作业的关键。我国编组站的调速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调速设备和系统不断改善,为实现编组站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维俊 《科技信息》2010,(35):28-28
驼峰测速雷达在现场使用中出现的信号跳变和中断,严重影响驼峰的作业安全,本文从主要问题入手,陈述了测速雷达安装、调整和测试的方法和达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我校管科所崔立言副教授主持的部级课题“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5月28日在江西鹰潭通过部级鉴定. “驼峰现代化运营效果定量分析”研究,在总结国内、外驼峰调车场运用经验和运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运营分析应以机械化驼峰调车场合理结构和正常作业条件为比较基准,采用形式类比的比较方法,并据此根据我国驼峰调车场采用驼峰车场点连式调速和其他四个子系统运用实际,预测驼峰调车场现代化系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运营效果,得出了对驼峰调车场现代化建设和深入改革调车作业有实用价值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通过驼峰减速带会对乘坐人员产生不舒适影响,选取了不同带宽比减速带,并用软件ADAMS对减速带与汽车碰撞进行仿真,得到了减速带的不同带宽比对汽车座椅垂直方向上加速度影响参数,为驼峰减速带的选用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影响制动位级数的5类因素,以24股道机械化驼峰为例,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用计算机进行了驼峰设计、车辆模拟溜放、驼峰检验.得出:当峰高介于2.3~3.7m之间时,基本上不存在着追钩和超速问题;确定制动位级数的主要条件为:1.易行车溜入减速器的入口速度是否超过允许的速度;2.冬季前难后中单个车溜放组合时最后分路道岔是否来得及转换。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计算上述两类判断条件的经验公式,作为确定中型驼峰制动位级数的量化条件,以便实际设计工作中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确定偏心负载对垂直装置的摆动气缸运动影响程度,建立了偏心负载作用下的摆动气缸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发现其加速度曲线呈现双驼峰形.为了表征这种现象,定义加速度曲线的第2峰值与第1峰值的比值vα作为速度稳定性判据,并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了选择该比值作为稳定性判据的合理性.该判据解决了偏心负载对垂直装置的摆动气缸运动影响程度的定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优化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和出发列车的编组顺序是编组站作业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车流接续与分配方案,构建综合考虑解体顺序和编组顺序的优化模型,包括单溜放驼峰、峰尾一台调机情形,多台解编调机情形的解编顺序优化模型.所构建模型还可进一步扩展至考虑列车技术检查顺序的优化.最后设计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不同数量解体调机、编组调机情形的列车解编顺序优化的测算可知:受车流量的影响,双推双溜的作业效率不一定比双推单溜高;解编作业相互影响,两者的作业能力也应相互协调,只增加解体作业能力或者只增加编组作业能力对整个系统作业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与驼峰计算长度有关的3个问题:1.峰顶的合理位置.认为,峰顶设在连接峰顶平台与加速坡竖曲线的始端较为合理;2.峰顶至第1分路道岔尖轨尖端最小距离的确定.提出了两种计算方法,并建议采用模拟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3.点连式驼峰计算点位置的确定.提出了打靶区段长度的确定原则和计算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及平面设计确定的条件下,车辆因素成为峰高设计的变化因素,并以此分析了既有驼峰设计规范中以总重30 t不满载关门窗的滑动轴承P50作为驼峰设计难行车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三难条件出现概率的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并设置一定的三难条件出现概率,计算出相应的难行车质量,为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非自治非线性杜芬系统的随机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NST)及蒙特卡罗方法(MCM)对非自治非线性随机杜芬系统(NANLSDFS)的随机振动性状进行研究,获得了NANLSDFS演化的概率密度流及其位移-速度联合概率密度流,发现NANLSDFS存在时间分岔、结构分岔、鞍点处的驼峰、倍频运动、相空间中的双峰极限环等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性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相图中化合物峰项的曲率半径 ,可以知道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本文导出AB型和A2 B型化合物熔化时的分解率与相图中峰顶处的曲率半径的定量关系 .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略地阐述了我国铁路驼峰编组站现状特点及其现代化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驼峰调车场问题,并提出几种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及有关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