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程访问安全认证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高性能访问服务器的研制,对远程访问环境下的安全认证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用于远程访问的具有Client/Server结构的分布式安全认证模型,该模型可将远程用户和访问服务器的所有敏感信息放在认证服务器中单一的、集中的数据库内,崦不是分散在网络不同设备中,该模型远程访问用户的认证及访问授权和实际的访问分开处理,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依此模型并基于消息认证码MAC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访问安全认证方案,并对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包括抵御各种攻击的能力)和MD5算法对攻击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攻击测试和系统运行测试均表明了认证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证明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从而实现了安全性、对用户透明、便于管理和可扩充的系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用于认证方案分析的BAN逻辑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扩展,并将BAN逻辑应用到基于HMAC认证方案的分析中。通过对已实现的远程访问认证方案的分析,证明了上述扩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认证方案达到了预期的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P2P几种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P2P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现在P2P系统的需求,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指纹技术的应用于远程访问P2P的身份鉴别方案,该方案在传统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应用K认证协议并将指纹特征融入其中,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最后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基于软件的SIP安全方案容易被盗用、欺骗和入侵的问题,结合可信计算技术,设计了对终端系统与用户身份的双层认证结构,提出了一种使用SIP进行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安全方案.该方案利用可信平台模块和直接匿名证明算法设计了新的SIP注册协议,提高了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文中还利用可证明安全模型证明了注册协议的安全性,并对整个方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的WLAN安全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的双向认证方案,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安全性分析.最后在Linux 和WindowsXP系统下用C语言对协议进行了实现,获取了性能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PKI技术的跨异构域认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KI域和Kerberos域难于相互认证,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PKI技术的跨异构域认证模型,并详细设计了不同域中的用户跨异构域访问资源的认证过程.该模型能够实现PKI信任域和Kerberos信任域间的跨域认证,并支持双向认证.对方案中的协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扩展性、可靠性、并行性、安全性,证明本模型适用于在以PKI为主的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中实现PKI域和Kerberos域的跨域认证.  相似文献   

7.
由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不安全的移动通信环境中如何构造安全的密钥协商协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2012年高海英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标准模型下的安全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通过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发现该协议在无会话密钥托管模式下并不满足PKG前向安全性.为了弥补该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安全的基于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能够抵抗未知密钥共享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同时具有前向安全性和已知密钥安全等安全性质.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表明,新的方案比高海英的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校园网中广播风暴、ARP病毒泛滥等问题,文中提出IP Unnumbered、DHCP与认证技术相结合实现PUPV的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用户接入安全需求,然后论述了校园网中实现PUPV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PUPV的设计及实现方案,最后提供了实验结果并对安全性测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文中的解决方案保证了用户的接入安...  相似文献   

9.
一种WLAN Mesh网络快速切换认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WLAN Mesh网络中Mesh接入点(MAP)移动时快速切换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用基于邻居图的快速切换方法和基于矩阵的密钥预分配方法,提出一种快速切换认证方案,该方案能够适应具有移动MAP的WLAN Mesh网络场景.利用Canetti-Krawczyk模型对提出的认证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并对方案中所需的计算和存储代价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在伪随机函数和消息认证码函数是安全的前提下,方案中的认证协议在UM中是SK-安全的,且该方案具有较小的计算和存储代价.  相似文献   

10.
远程访问系统中Radius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远程访问系统的功能和安全策略的基础上 ,论述了 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service)协议认证、授权原理 ,并深入探讨了如何应用 Radius实现校园网中远程访问用户的认证和授权。最后 ,给出 Radius在远程访问系统中的安全验证实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外包数据库完整性研究方案存在的时空开销大、查询和更新效率低、无法同时支持多种SQL查询结果的完整性验证等问题,提出一个支持全操作的公共可验证外包数据库模型,并给出该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性定义.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双线性映射累加器和认证跳表实现了包含三方实体且支持全操作的公共可验证外包数据库方案,给出了方案中各算法的具体描述及实体间的交互过程.最后分别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点分散的网络办公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OTP(的随机密钥处理方案),解决了系统安全访问中的认证问题。方案采用双向认证和ECC数据加密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强度,较好地实现了用户和服务器的安全认证。考虑安全性和实现的简易性,给出了方案的算法实现,以较小代价解决了对远程办公网络系统中用户安全访问与用户认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S/Key OTP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一次性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案.方案对传统的一次性口令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将其与对称加密体制结合,实现了用户和服务器端的双向认证,增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RADIUS协议为远程访问系统提供重要的安全服务,即认证、授权和记账。在分析信息安全3个重要元素基础上,详细描述了RADIUS协议提供上述安全服务原理以及协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远程访问系统中基于RADIUS协议的安全子系统。同时通过分析RADIUS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了增强认证机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安全数字钥匙(Secure Digital Key,SDKEY)硬件存在的性能问题,给出了一种SDKEY硬件改进方案,并设计了SDKEY和移动终端之间的双重认证方案.提交了一种基于SDKEY的移动终端数据分区保护方案,给出了一个基于SDKEY的移动终端应用框架模型.研究分析表明,该方案在安全和性能上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分析内部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基础上, 引入基于USB接口、 具有高安全性的硬件安全产品USB安全锁来进行身份认证. 构建了一个基于USB安全锁的内网安全监控系统, 并给出其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的WLAN安全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的双向认证方案,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安全性分析。最后在Linux〖KG*2〗和WindowsXP系统下用C语言对协议进行了实现,获取了性能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ECC的安全登录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登录认证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安全的登录系统方案.本方案采用对用户的登录信息进行过滤、摘要,并结合ECC算法的优点,对之进行加密传输,有效地防止了现有系统登录过程中存在的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性问题,并讨论其Java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多媒体传输方案 ,将多媒体编码过程与认证过程相结合 ,信道编码过程与加密过程相结合 ,既实现了对多媒体敏感区域的认证功能 ,又实现了对整个数据流的加密保护 .其中 ,认证过程对敏感数据进行数字签名 ,并将此签名嵌入敏感区域 ,它可以检测出恶意篡改或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加密过程是将纠错编码与混沌流密码相结合 ,同时具有纠错功能和加密功能 .理论分析可见 ,认证和加密过程都与编码过程相结合 ,计算复杂度低 ,而且保持了信道编码的容错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适合多媒体数据的安全传输 .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采用基于证书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与采用基于身份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之间相互认证的问题,利用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等技术,首先构造一个认证链路模型下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然后设计消息认证器把该协议转换成非认证链路模型下的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不同认证方式的信任域中用户间的认证、密钥协商以及密钥更新,并在Canetti-Krawczyk(CK)模型下满足安全属性需求.此外,该协议仅需4次通信即可完成,且扩展性好,为不同认证机制的网络用户间认证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