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代理学至朱熹而集大成,宗代理学家的诗论也至朱熹而集大成。朱熹的诗论,内容丰富,既涉及到诗的本质,功用、创作,又涉及到诗的体制、风格和体性等。他关于言志抒情、虚静而明,变不失正、平淡自热,诗见得人等种种主张和见解,虽不都是首创,但他敢破善立,有主见,在继承中有扬弃,有发展。虽然从整体和实质看,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但就中亦有合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地方。因此,很有深入研究和批判继承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朱自清先生诗论的基本审美取向是“中和美”。通过朱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阐明他这种审美取向的成因及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审美态度的一致性。文章主要是从朱先生对诗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与学习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的风格与品味三方面的态度,观点及论述证实了他诗论审美取向的基本特征是兼容并蓄、雅俗共赏、雍容公正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因修订《四库全书》而著名,他的博学也为人称道,而他评诗论诗却少有人提及,其诗论主张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与建树,具有冲破传统,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从他评点《唐宋诗三千首》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诗论,在我国文学史上,首推杜甫,他打破了“以文论诗”的传统,开创了“以诗论诗”的体制,用绝句体裁论诗,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诗歌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颇大,从五四新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朦胧诗都可见到象征主义的影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发现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我国古代的诗论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意象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现代话题,其实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诗歌理论与中国传统诗论有着相似之处,还可将他的诗歌和我国古代诗人李贺的诗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不仅是中国新诗史上杰出的诗人,也是名的诗论家。他早期的诗论以主情义“自然流露”说、“形式的绝端自由”、“诗是人格的表现”,“无目的而合目的性”的诗学观等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完整而自足的体系。本阐述了郭沫若的诗论之后分析了他早期的诗论的诞生与中西方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诗本质之我见①金声什么是诗?诗的本质究意是什么?这是有诗以来诗论者们思索和探讨过千百年而至今未有圆满答案的疑难问题。然而这又是古今中外诗学研究势必涉及的问题,只要你想弄清楚诗之美和诗艺的奥妙,就不能不思考这一根本性问题。对此,笔者在研读诗学中略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纪晓岚因修订《四库全书》而著名,他的博学也为人称道,而他评诗论诗却少有人提及,其诗论主张有许多独到的理论与建树,具有冲破传统,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从他评点《唐宋诗三千首》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的诗论涉及诗歌内容、功能、风格、手法等方面,他论诗从诗歌本体出发,辩证认识,扬弃了诗界革命之激进与复古诸派之保守,当为诗歌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力推动了诗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胡应麟在其诗论著作《诗薮》中对元诗有其独特的评价,这种诗论主张既受到明代复古思潮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的评诗标准。本文将从对胡应麟评价各体元诗的具体分析,以及他对元诗和宋诗的比较,来进一步了解胡应麟的元诗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至“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才在总体上有了剧变,“现代意识“方在此期逐渐确定.因此,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应从1898年前后开端.黄遵宪的诗论较为系统,在反叛传统诗歌的基础上,他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等诸方面提出了诗歌的革新主张,有些论述已呈现出现代白话诗的雏形.梁启超在论诗上比黄遵宪要大胆和急进.他提出的“三长“说涉及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但“旧瓶装新酒“的诗界“革命“论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他对诗歌音乐性的提倡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尽人皆知,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具有丰硕的成果,诸如《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杜陵叟》、《缚绒人》、《母别子》等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无不家弦户诵,脍炙人口,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卓著的建树,且不说《与元九书》、《策林》诸篇对于诗歌创作发表了系统的精辟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诗论诗,以诗论文,以诗论画,表现了卓越不凡的特色.本文拟就他的诗评论作一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不但是五四时期成绩卓著的新诗人,而且是诗歌理论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思想色彩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新诗创作的实绩,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对于新诗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他的诗论是极其精辟的,如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所作的导言,概括了新诗发展的过程,总结了新诗艺术的风格和类型,成为新诗评论的有识见有影响的权威性文章。他的《白采的诗》、《读(湖畔)诗集》、《新诗的进步》等评论,曾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朱自清对新诗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停歇,他的诗论对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抗战时期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朱自清诗论整体的理论系统性,认为他的诗学理论涉及到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诗歌本体论、诗人创作论、读者欣赏论三大板块重新认识了朱自清的诗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诗坛,废名是一位突兀不群的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他善于把禅宗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禅趣诗。近年来探讨废名与佛教关系的论文较多,但大多都锁定在其有限的几首诗内,本文从废名先生的新诗诗论和常被人忽视的几首诗来探讨佛教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19.
胡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的诗论是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诗的特质,对诗与时代、生活和情感的关系,对诗的风格等方面的见解主张,都充分表现出对人生与艺术的执着追求。不仅对当时新诗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今天诗歌以至整个文艺的发展繁荣,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相当一部分诗朦胧以至晦涩、阐释上聚讼纷纭,具有多义性特点,这与其创作中直觉思维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李商隐诗表现出直觉思维的诸般特色,如整体性、非逻辑性、跳跃性、超越性及直接性等。李商隐直觉思维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他对传统诗论的超越、对诗歌独创性的追求;二是佛教、道教对其重视心灵表现、推崇妙悟的影响。对于李商隐这类具有直觉思维特色的诗作,用理性去分析、解构往往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