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语中对应词汇的联想义不尽相同.对于因联想义差异引起的翻译思考,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汉、英词汇的联想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严格意义上的"信"与"对等"并不现实;二是过多的直译加注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在文学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原型理论是以人类认知为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弥补了古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同时对翻译实践活动也具有指导作用。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不同,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译语词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译文的质量。本文依据原型理论探讨了英汉语言的词汇翻译并提出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范畴越级翻译和义素越级翻译。  相似文献   

3.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与社会风格,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使用和翻译中,应该注意到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曹刿生 《科技资讯》2006,(9):156-157
本文从汉英词汇语义现象出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语言词汇的偶合、并行、空缺等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从词汇的翻译意义出发,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在翻译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有助于外语教学和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英汉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形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中的差异.本文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比较了英汉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指出对词汇内涵缺乏了解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佳丽 《科技信息》2012,(15):273-274
语言是文化的我体,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言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英汉民族的不同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词汇系统.进而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而产生词汇的“空缺”。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地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等。空缺词汇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方面的翻译可采用音译、意译、直译法等方法。词汇空缺会给交际带来障碍,造成语用失误,甚至导致交际失败。为此有必要研究词汇空缺的成因及其主要应对策略,从而使外语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30-132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就必然地在语言转换的同时进行文化转换。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词汇的关系可分为等值、不等值及部分等值三种,在翻译词汇时可采用音译法、直译法、代换法等来保持其文化信息,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慧玲 《科技信息》2007,(7):123-124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不同的语言,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阐述两种语言中的冲突词汇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域风貌所折射出不同文化色彩,强调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冲突在交际中所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语言文字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明显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中应积极应对这一语言现象,避免歧异,以便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0.
由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语言文字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明显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中应积极应对这一语言现象,避免歧异,以便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1.
林永成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137-139
网络英语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词汇,也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构词的角度看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手段可分为派生构词法、合成构词法、词义拓展法、缩略语构词法四种;在实际使用中,网络词汇的主要的翻译方法可概括为音译法、意译法、半音半意法、直译法和转译法。翻译网络英语词汇时既要遵循“信、达、雅”的传统标准,也要注意通俗性,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词汇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含义有很大的影响,相同的词汇有不同的解释。对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喻义上的异同略作探讨,为正确阅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伍丹琼 《科技信息》2008,(8):279-280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移情原则,并具体阐述词汇学习与文化移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词汇存在着化背景差异,造成词义理解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影响词汇化意蕴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应加强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克服“重语言轻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IT英语词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增多。IT英语词汇主要是利用普通英语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构成的主要方法有借用法、合成法、混成法、缩略法、词缀法、以及转换法等。翻译IT英语词汇可以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象译法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而引起的国俗语义差异,给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基本词汇造成障碍,因此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融入文化知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英汉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着手,探讨了英汉词汇的不等值现象,并分析了词汇空缺、词汇转义、词汇外延与内涵不同等三种情况。最后提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从汉语词汇的意义、结构和交际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词汇与文化具有“融合关系”、“渗透关系”和“制约关系”。这些关系说明文化对词汇的理解、运用和规范有着很大的影响,重视文化因素对全面灵活地理解词汇的意义、深入细致地了解词汇的结构、准确扎实地掌握词汇的运用技巧大有裨益。每一语言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的内涵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文化是这些词义产生、发展、衍变的关键。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表义的结构形式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它们形成了汉语词汇的构成规则。传统的伦理等级观念、约定俗成的民族表达习惯附加给词汇各种文化色彩的语用意义,这些多维的复合性文化使开放的词汇系统变得有序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