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UQCISD/ 6-311G (d,p )从头算方法,优化甲醇和O [3P ]的反应两个通道、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一步运用G2方法进行单点能量校正,得出通道 (1)和通道 (2)的位垒分别是48.86kJ/mol和28.89kJ/mol。并指出通道 (1 )是吸热反应,而通道 (2 )是放热反应。在300~3200K温度范围内,采用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两个反应通道各自的速率常数k1 和k2 ,由此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这两个反应通道各自的速率方程为k1=2.43×10-18×T2.23×exp(- 32.97/T)cm3mol-1 s-1 (300K≤T≦3200K), k2=6.12× 1 0 -18×T2.19×exp(- 1396/T)cm3mol-1s-1(300K≤T≦3200K) 2/k1对温度变化的依赖关系。计算得出CH3OH和O[3P]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1+2 ,与实验结果取得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甲烷燃烧过程中由于高活性小分子自由基反应使实验室测定困难,影响了其燃烧机理的研究.本文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H3自由基和H2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在B3LYP/6-31G*、6-311G**、6-311++G**和cc-pvtz基组水平上优化了CH3+H2→CH4+H反应过程中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出它们的振动频率和零点振动能.各物种的总能量由B3LYP/6-31G*和B3LYP/6-311++G**给出,并对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同时应用内禀反应坐标(IRC)理论分析了该反应沿极小能量途径(MEP)相互作用分子间化学键的变化、原子自旋密度变化以及沿IRC的分子振动模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组选择方式对各驻点几何构型无明显影响;在6-31G*水平上计算出来的位垒为39.61kJ/mol,与实验值39.41kJ/mol相吻合;反应途径上存在一个引导反应进行的j振动模式,该振动区间为-0.57—0.60amu1/2Bohr.  相似文献   

3.
在M06-2X/6-31G(d,p)水平下研究了乙烯与XH_2CCOOOH(X=H,F,CH_3)环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经计算得到反应H_2C=CH_2+XH_2CCOOOH→H_2COCH_2+XH_2CCOOH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G298依次为-229.6、-220.5、-216.1 kJ/mol,热力学数据表明,反应是可能的。整个反应所需的能垒值表明其在动力学上也是可行的。反应所需的能量随底物的变化次序为94.8 k J/mol(CH3COOOH)<103.4 kJ/mol(CH2FCOOOH)<112.6 k J/mol(CH3CH2COOOH),表明取代基X为供电基时,反应所需的能垒最高。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镝-谷氨酸配合物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确定了其组成是Dy2(Glu)2(ClO4)4.9H2O, 纯度是96.54%。选用Dy(NO3)3.6H2O,L-Glu,NaClO4.H2O和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和热化学手段,以2mol/L HCl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Dy(NO3)3.6H2O+2Glu+6NaClO4.H2O]和[Dy2(Glu)2(ClO4)4.9H2O+6NaNO3]在25℃时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Θm, 25℃=234.300kJ/mol, 计算得到配合物Dy2(Glu)2(ClO4)4.9H2O(s)在25℃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Θm, 25℃=-6476.116kJ/mol。  相似文献   

5.
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聚合机理研究及产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H2N·CH2·CH2·CH2·Si(OC2H5)3)为原料,通过控制其水解缩聚的条件制备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本文详细论述了聚γ-氨丙基倍半硅氧烷的水解缩合过程,推断其水解缩合的机理,并利用FTIR,XRD,NMR等手段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证明产物中存在聚倍半硅氧烷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三维网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Co(C4H4N2)(VO3)2(Ⅰ)和Ni2(C4H4N2)V4O12(H2O)2(Ⅱ)。分别以n(CoCl2·6H2O)∶n(吡嗪)∶n(NH4VO3)=1∶2∶2和n(NiCl2·6H2O)∶n(吡嗪)∶n(NH4VO3)=1∶2∶2的摩尔比、纯水为溶剂,在140℃下反应3d,分别得到了紫黑色块状晶体Ⅰ和绿色块状晶体Ⅱ。对影响溶剂热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摩尔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合成这两种化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产物晶体进行了UV-VIS-NIR漫反射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TG)。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这两种晶体的光学能隙分别为2.13eV和2.56eV,都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它们在温度分别低于410℃和210℃时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性熔盐法以n(K2Se3 )∶n(Cu)∶n(In)∶n(Se) =2∶2∶1∶6的摩尔比,在773K下反应5d,得到四元金属硒化物K2CuIn3Se6。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晶胞参数a =1 .1484(2)nm,b =1.1458(2)nm,c =2.1327(4)nm,β =97.81(3)o,V=2.7802(1)nm3,Z=8.K2CuIn3Se6具有层状结构,含有二维共价结构的负离子,2∞[CuIn3Se6]2-.2∞ [CuIn3Se6]2-由配位四面体[CuSe4]和[InSe4]共顶点连接而成。2∞[CuIn3Se6]2-和K+ 以静电力堆积成晶体。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具有1.6eV的光学能隙,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氧化铝熟料溶出过程二次反应的热力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氧化铝熟料溶出过程涉及的二次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讨论。对原硅酸钙在铝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硅酸钙与铝酸钠溶液的反应、水化石榴石与NaOH和Na2CO3作用和原硅酸钙水化反应分别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硅酸钙、硅酸钙在NaOH、Na2CO3和NaAl(OH)4这3种溶液成分中的稳定性是不同的;温度升高,NaOH、Na2CO3溶液分解水化石榴石的趋势变大,饱和系数较大的水化石榴石稳定性好于饱和系数较小的,水化石榴石在NaOH中的稳定性强于在Na2CO3溶液中的;低温下原硅酸钙最有可能水化成2CaO·SiO2·1.17H2O和4CaO·3SiO2·1.5H2O。  相似文献   

9.
以NiCl2·3H2O、4,4′-联吡啶和(NH4)3PW12O40·5H2O(摩尔比3∶6∶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Ni3(C10H8N2)6(PW12O40)2·3H2O。该化合物为绿色块状晶体,最佳的形成条件是:去离子水为溶剂, pH=6,140℃下反应3d。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的光学能隙为2.12eV,属于半导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在温度低于366℃时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光促进温和条件非贵金属催化下,实现了环氧化合物(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与HCOOCH3的羰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相应的β-羟基酸甲酯。通过对β-羟基丁酸甲酯和β-羟基戊酸甲酯的MS图分析,并与CH3OD或CD3OD代替CH3OH 的同位素实验所得MS图的比较,说明HCOOCH3在光照下是先分解为CO和CH3OH后再与环氧化合物作用的,同时还证实β-羟基酸甲酯有两种氢参与McLafferty重排,即γ-H和β-OH中的H都可以参与McLafferty重排,且β-OH中的H参与的McLafferty重排比γ-H参与的McLafferty重排作用强。另外,当β-OH中的H由D取代后,更易进行McLafferty重排。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晶体(C10H9N2)3·PMo12O40(C10H9N2为2,2'-联吡啶基)。用IR、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能谱和微量元素分析对其化学组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851(2)A,b=12.771(3)A,c=19.034(4)A,α=90.2(3)°,β=90.5(3)°,γ=112.6(3)°,V=2660.0(9)A3,Z=2,Dc=2.864mg/m3,μ(Kα)=2.871mm-1,F(000)=2176,R1=0.0416,ωR2=0.1327。采用TG和UV-Vis-NIR漫反射光谱分析配合物晶体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该晶体在250℃以下能够稳定存在,光学能隙为0.8eV,属于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γ-Fe2O3及γ-Fe2O3/SiO2复合氧化物,以透视电镜(TEM)、热重 差热分析(TG-DTA)、Brunauer Emmett Teller (BET)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CH4为模型反应,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中对复合氧化物进行催化活性评价,并制作了气敏元件。考察了γ-Fe2O3及γ-Fe2O3/SiO2敏感元件对CO和其他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度的影响,得到对CO检测的合适焙烧温度分别为500℃和600℃和最佳操作温度310℃。结果表明,γ-Fe2O3/SiO2纳米复合氧化物中SiO2对γ-Fe2O3的相变温度、加强热稳定性及提高气体灵敏度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2个十二核锰的配合物[Mn12O12(3-Cl-C6H4CO2)16(H2O)3(3-Cl-C6H4CO2H)]·3-Cl-C6H4CO2H 1, 和[Mn12O12(CH3CO2)4(3-Br-C6H4CO2)12(H2O)4]·3-Br-C6H4CO2H·H2O 2。用X-射线衍射单晶分析法测定了配合物1的结构,其中心含有一个类立方体结构的[Mn4+4O4]+8, 这个簇芯被一非共面的8个Mn+3环及8个μ3-O所包围。配体是由16个桥连μ2-羧基和3个端基水、1个间氯苯甲酸组成。测定了配合物1,2变温直流磁化率,表明配合物1和2在低温时有较大的基态自旋;测定了配合物1,2的不同频率下的变温交流磁化率,以及在1.4K下外磁场从-5T到+5T的磁化强度曲线,在磁滞回线上均出现了2个台阶,表明配合物1和2存在分子自旋的量子隧穿,而且它们的共振磁化隧穿速度不同。简要讨论了配体和溶剂对十二核锰配合物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中基于对CO2/DME,DME/CH3OH,CO2/CH3OH和DME/C2H5OH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采用Gibbs-Duhems方程对实验数据做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热力学模型评价。研究表明,PR-NRTL模型组合对四个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进而基于通过检验的二元体系数据拟合了5个组合的NRTL模型的交互作用参数,并以此模型研究了CO2 /DME/CH3OH和CO2/DME/C2H5OH两个三元体系。计算给出的CH3OH/DME/CO2体系的VLE数据与文献值偏差很小,表明此PR NRTL模型组合能较好地描述其高压下的VLE行为,在此基础上对C2 H5OH/DME/CO2体系的VLE行为进行了预测,给出了VLE相图。  相似文献   

15.
应用DFT B3LYP和QCISD方法研究类锗烯H2GeLiCl与RH(R=Cl,SH,PH2)的插入反应.在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反应势能面上所有驻点的构型,并用QCISD/6-311++G(d,p)方法计算单点能,并考察溶剂化效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类锗烯H2GeLiCl与RH(R=Cl,SH,PH2)插入反应势能面上存在1个过渡态(TS)和1个中间体(IM)连接反应物和产物.气相条件下,3个插入反应的势垒分别为93.47(R=Cl),133.32(R=SH)和212.25(R=PH2)kJ/mol,表明相同条件下发生插入反应时,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物质为H-Cl,H-SH,H-PH2;溶剂极性越大,插入反应越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富氧自由基HOOO与CH_3CH_nF_(3-n)(n=0,1,2)的反应机理.用MPW1K和BHandHLYP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用内禀反应(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对所有的驻点进行了CCSD/6-31+G(df,p)//MPW1K/6-31+G(d,p)的单点能量计算,从而得到了各驻点的零点能校正值(ZPE)和最小能量途径(MEP).结果表明,当HOOO进攻CH_3CH_nF_(3-n)(n=0,1,2)分子的相同基团CH_3上的H原子时,随着氟原子取代数目的增加,反应势垒也随之增加,这个规律也反映出氟原子的取代数目可以影响到端基CH_3基团抽氢反应速度的快慢.而在HOOO+CH_3CH_nF_(3-n)(n=1,2)反应中,HOOO抽端基CH_nF_(3-n)(n=1,2)中的H原子比抽CH_3基团上的H原子反应的速度快,即生成物CH_3CH_(n-1)F_(3-n)(n=1,2)为此反应中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富氧自由基HOOO与CH_3CH_nF_(3-n)(n=0,1,2)的反应机理.用MPW1K和BHandHLYP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并用内禀反应(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对所有的驻点进行了CCSD/6-31+G(df,p)//MPW1K/6-31+G(d,p)的单点能量计算,从而得到了各驻点的零点能校正值(ZPE)和最小能量途径(MEP).结果表明,当HOOO进攻CH_3CH_nF_(3-n)(n=0,1,2)分子的相同基团CH_3上的H原子时,随着氟原子取代数目的增加,反应势垒也随之增加,这个规律也反映出氟原子的取代数目可以影响到端基CH_3基团抽氢反应速度的快慢.而在HOOO+CH_3CH_nF_(3-n)(n=1,2)反应中,HOOO抽端基CH_nF_(3-n)(n=1,2)中的H原子比抽CH_3基团上的H原子反应的速度快,即生成物CH_3CH_(n-1)F_(3-n)(n=1,2)为此反应中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 HF/6-3 1 G* *及 MP2 /6-3 1 G* *水平上计算了甲酰基双烯酮及苯甲酰基双烯酮的重排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 ,两反应均为简单基元反应 ,反应中的 H原子 (或 C原子 )和邻近的 3个 C原子形成了具有四元环结构的对称过渡态 ,两反应的活化势垒分别为 1 5 0 .83 k J·mol- 1和 1 46.45 k J·mol- 1(MP2 /6-3 1 G* * 水平 ) ,这与苯甲酰基双烯酮需要在 5 5 0℃的高温下才能发生重排反应的实验事实一致 .  相似文献   

19.
用QCISD(T)/6-311 G(d,p)//MP2(full)/6-311G(d,p)方法研究了CH3自由基与CH3NH2的抽氢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该反应包含两个反应通道,即CH3分别从CH3基团(R1)和NH2(R2)基团上抽氢.R1势垒比R2势垒仅低3.42 kJ/mol,表明两反应通道将相互竞争.在从头算的基础上,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加小曲率隧道效应(SCT)研究了各反应在温度范围为200~2 000 K内的速率常数,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动力学计算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速率常数的计算影响不大,而在低温范围内,隧道效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的计算水平,对AuCl3催化羟基-苯炔基酮合成不饱氧杂螺酮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该反应最优势路径包括炔基的活化、羰基氧与炔基碳亲核环化反应、螺碳的形成、双分子间的氢转移和催化剂解离等步骤.AuCl3催化作用的本质在于,Au(Ⅲ)与炔基配位后,降低炔基反键轨道π*(C1—C2)的能级,减小炔基反键轨道π*(C1—C2)与羰基氧原子孤对电子占据轨道2p-(LP)C=O的能级差,促进羰基氧原子的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π*(C1—C2)转移,使羰基-炔基之间的亲核环化反应势垒下降.另外,当用氢原子替代反应底物炔基上连接的苯基时,速率控制步骤的反应势垒升高,反应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