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采用原位热解-酯化技术对烃源岩非烃且分中含氧化合物的组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得到了以一系列一元羧酸甲酯为主的反应产物。这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在热解过程中有效地保留脂肪酸中的羧基,并能在分子级水平上研究非烃组分子中含氧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该方法所需样品量少,简单易行,热解温度较低,对仪器要求不高,是研究石油及烃源岩抽出物非烃组分中含氧化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烃源岩定量研究是成因法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 ,在烃源岩定量评价技术与方法日臻完善的背景下 ,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对烃源岩的定义仍存在一定分歧 ,应明确区分烃源岩与有效烃源岩的差别 ;2确定有效烃源岩规模时 ,不应以烃源岩成熟范围代表有效烃源岩的展布 ,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标准也应因烃源岩非均质性的发现和有效排烃厚度的否定而需重新审视 ;3烃源岩中实测残留烃由于取样、搁置等原因损失很大 ,但对其进行轻烃校正至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目前所用方法不够成熟 .另外 ,利用氯仿“A”或热解参数 S1 模拟烃源岩残留烃变化规律及能力同样也需慎重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烃源岩中提取<2μm黏土粒级组分进行总有机碳(TOC)测试、氯仿抽提和族组成分析,探讨了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的关系,与传统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研究对比得出:与细粒级黏土矿物结合是烃源岩全岩可溶有机质的重要赋存方式之一;黏土粒级组分可溶有机质产率高于全岩,70%以上样品产率在100 mg.g-1以上;产率变化与全岩同步,但高峰期较全岩滞后,在生烃不同阶段黏土粒级组分对可溶有机质都有重要贡献.<2μm黏土粒级组分是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主要载体,两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一种潜在生烃母质,而且贯穿于有机质生烃的全部过程,在油气研究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温催化法研究未熟烃源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的动力学具有地质学上的实际意义。在模拟未熟油生成的地质条件下,选择十八烷酸甲酯作为模型化合物,以6种抽提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作为载体,通过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未熟烃源岩矿物对脂肪酸酯生烃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地质温度小于200℃的条件下,未熟烃源岩矿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反应的活化能与碳酸盐含量、粘土总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选择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组成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未熟烃源岩进行有机质抽提,以连串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考察抽提前后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酯水解率及生烃率的变化,分析有机质组分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抽提有机质后的未熟烃源岩,含有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混合酯的水解率和生烃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低温催化法研究未熟烃源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的动力学具有地质学上的实际意义。在模拟未熟油生成的地质条件下,选择十八烷酸甲酯作为模型化合物,以6种抽提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作为载体,通过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未熟烃源岩矿物对脂肪酸酯生烃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地质温度小于200℃的条件下,未熟烃源岩矿物催化脂肪酸酯生烃反应的活化能与碳酸盐含量、粘土总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渤海海域东部凹陷各次级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沙三段、沙一二段、东三段烃源岩热解数据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分析,结合构造演化、油源对比,明确了烃源岩特征和油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套烃源岩均为优质烃源岩。其中:局限咸化湖盆的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从差到优质均有分布,成熟度相对较高;广泛分布的沙三段和沙一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好到优质,成熟度较低;东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好到优质,但成熟度最低,导致其生烃能力有限。不同次洼主力供烃源岩存在较大差异,庙西北洼以沙一二段烃源岩生烃为主,庙西南洼和黄河口东洼为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混合供烃,莱州湾东北洼以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莱州湾南洼以沙四段烃源岩供烃为主,其中,高硫油主要来源于咸化湖盆烃源岩,是该地区沙四段烃源岩热演化生成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8.
选用十八烷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以东营凹陷沙三和沙四烃源岩为载体,采用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盐度、pH值、温度和压力对脂肪酸酯水解生烃反应的影响,求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烃源岩对脂肪酸酯水解生烃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与沙四烃源岩相比,沙三烃源岩作用下酯的水解反应活化能要大,这与烃源岩中的粘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百色盆地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孤立台地和台间海槽碳酸盐岩.根据百色盆地周缘大量露头样品的残余有机碳含量、干酪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及色质等地球化学实验数据,分析了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针对地表烃源岩样品具有高热演化、低丰度的地化特征,在有机质丰度的热解损失和地表风化损失校正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计算烃源岩生烃强度.在综合分析烃源岩地化特征和生烃强度的基础上,认为百色盆地下三叠统-泥盆系海相烃源岩具有低-中等级别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烃源岩低温催化酯水解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十八烷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以东营凹陷沙三和沙四烃源岩为载体,采用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盐度、pH值、温度和压力对脂肪酸酯水解生烃反应的影响,求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烃源岩对脂肪酸酯水解生烃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与沙四烃源岩相比。沙三烃源岩作用下酯的水解反应恬化能要大,这与烃源岩中的粘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山西焦化厂高温焦油沥青及其组分(正已烷不溶、苯可溶组分和苯不溶、吡啶可溶组分)的热解反应。用Coats和Redfern法对结果进行了数学处理。以14种典型的气-固反应模型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模型筛选,考察了不同反应气氛下不同组分的热解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组分热解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已烷不溶、苯可溶组分与原料沥青具有相似的反应规律,热解后生成的是细镶嵌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化学方法在五水硫酸铜(CuSO4·5 H2 O)的乙二醇溶液中制备了Cu纳米粒子,通过反应过程中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探讨了反应历程。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形貌、物相、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并研究了光化学法制备Cu纳米粒子的反应参数。研究结果证明了反应仅在隔绝空气,紫外光引发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发现了生成的Cu纳米粒子敞口静置时会被溶解在胶体中的氧气逐渐氧化,再次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紫外光照射后,又会重新生成Cu纳米粒子的现象,并讨论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而加入三乙醇胺后,同样在隔绝空气,紫外复色光照射的情况下,Cu纳米粒子会优先生长在表面上,采用这种方法,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得到了Cu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热解油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以玉米秆为原料热解获得的生物油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合色质联用技术分析获得了生物油主要组分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秆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油中含乙酸27.32%、酯类6.72%、单环芳烃衍生物33.52%、多环芳烃衍生物1.32%;生物油由于高含氧量,需要进一步改性才能进行高端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老湾花岗岩的源区成分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湾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指示出老湾花岗岩源于下地壳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中含有壳源和幔源物质,具类似于高钾钙碱性安山岩的岩石化学特点。详细的研究表明了早元古界桐柏山群不能成为老湾花岗岩的源岩。模拟的太古代岩系岩石化学成分经高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可以形成老湾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三乙烯四胺、乙二醇、三乙醇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4种还原性溶剂作为液相回流法的反应溶剂,以化学纯金属氯化物和沉降硫为原材料,尝试制备Cu2ZnSnS4(CZTS)粉末。采用XRD和Ranman光谱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采用SEM、EDS、UV-vis对所得产物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ZTS粉末结晶质量、元素配比、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三乙烯四胺作为反应溶剂时,可得到纯相纤维锌矿结构的CZTS粉末。  相似文献   

16.
冶金反应工程学属于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研究反应动力学的新方法。为了避免与冶金物理化学的方法和内容的重叠,本文提出分段尝试法可作为研究冶金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新方法。依据反应过程特点,建立相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尝试,能够得到该过程控制环节转换时间点以及动力学参数,为冶金模拟提供必要的物性参数。由于在实际冶金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过程和质量传输过程的耦合是客观存在的,化学反应控制时质量传输也发生;同理,质量传输控制时也有化学反应。因此,提出通过引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唯象理论来确定出化学反应和扩散控制的两种通量之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分段尝试法。  相似文献   

17.
煤的氧化和热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热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氧化热解反应.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煤在整个氧化热解过程中,可分为水分蒸发、吸氧增重、受热分解、燃烧与燃尽五个阶段.吸氧增重阶段的氧化反应为1级化学反应,受热分解阶段为1.5级的化学反应.求解出不同煤样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E和lnA的值,分析了煤氧化过程的特点与E和lnA值在不同氧化阶段的规律性,并用作图方法检验了所求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抚顺油页岩及其残渣的热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抚顺油页岩及其残渣的热解性质与热解动力学.结果显示,油页岩和油页岩渣的热解反应为两个过程:在常温~200℃,主要是水分的挥发,油页岩及其残渣中水的挥发量分别为2.446%和3.202%;在200~600℃,主要是固定碳的热解,失重率分别为16.048%和6.524%.采用Coats-Redfern方法得到了热解反应两个部分的动力学常数,抚顺油页岩的活化能分别为51.84和28.14 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62.35和0.003 25 min-1;抚顺油页岩渣的活化能分别为36.62和55.05 kJ/mol,频率因子分别为0.009 76和0.341 min-1.另外油...  相似文献   

19.
用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铁溶液为原料,以丙酮或酒精作为溶剂、氢氟酸或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液-凝胶法制备内含金属铁离子的SiO2气凝胶,并与其它制备SiO2气凝胶的方法做了实验比较,发现这种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速度快、凝固时间短的优点。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以及SEM分析了凝胶的结构和成分。  相似文献   

20.
几种生物质热重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检测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的热解特性.并对几种生物质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差热曲线的计算分析表明,生物质热解反应是一个一级反应过程,据此获得了生物质的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和活化能,最后得到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