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普遍出现精神失落甚至决绝选择的现象.这一现象,使人感觉到诗歌赖以生存的现实的土壤几近丧失,而一个属于诗歌的末日即将来临.本文瞄准从诗人整体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出来的人格与本能、人格与社会、人格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展开对当代诗人精神失落及终极选择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许亦善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43-44,4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普遍出现精神失落甚至决绝选择的现象。这一现象,使人感觉到诗歌赖以生存的现实的土壤几近丧失,而一个属于诗歌的末日即将来临。本文瞄准从诗人整体的内在精神气质表现出来的人格与本能、人格与社会、人格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与选择,展开对当代诗人精神失落及终极选择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建明 《科技信息》2007,(22):56-57
公务员精神是一种由多种品质构成的价值共同体。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本质要求,它要求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作为"公共人"而非"经济人"存在,以公共利益为信仰,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职业标准;强化责任意识是公务员精神的制度约束,它要求加强作为外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和作为内部控制的道德法则等自律建设,使信仰与责任统一;维护社会公正是公务员精神的路径选择,它要求公务员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指向公共善;培育高尚人格是公务员精神的理想升华,它要求公务员具有鲜明的荣辱观,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内在的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教育的系统性教育。而目前,学校教育往往片面的注重道德理论的教育,造成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为了提升高职生道德素质,教师应结合高职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导作用,在道德冲突中注重锻造高职生道德观,在人文关怀中培养高职生的道德情感,在道德需要关注中强化高职生道德信仰,在活动参与中实现高职生道德素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鲁洁教授是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创新的引领者。她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了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她用道德之“眼”审思教育,张扬了教育理想主义精神;她以道德人格躬身教育实践,臻于知行合一境界。她用教育情怀和道德信念奠基学术事业,用做人的高度成就了学问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17-118
孟子是先秦时代的一代大儒,力主法先王而行王道,正人心而存仁义,对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人格论"思想卓异,风格独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对当代青少年而言,塑造优秀人格是提升素养,融入社会,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大丈夫人格"和"自强人格"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阐明培养健全而完美的人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当代青少年继承、发扬历史文化的精髓,践行孟子的人格思想,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7.
梁斯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5):136-138
自尊自爱、善待他人、诚实自律,是当代大学生基本的道德人格要求;坚持道德人格的自觉性以及相对的先进性与完善性,是当代大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的基本特征.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大学生基本道德人格与理想道德人格的关系,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指出社会转型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强调从道德准则 意识、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道德实践精神四方面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人格、 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的四有新人,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形势,不断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是党和国家的大事。要办好此事,第一要务是要建立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大众的信仰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载体"——中国共产党的信服。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员的人格力量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结合起来,显示"载体"的榜样魅力,吸引大众信仰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才能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道德依存于主体内在的自律精神,这就意味着,自律才是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所在。道德主体的内在自律机制,离不开主体的自我道德修养,离不开主体人格的不断完善,而最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道德观的养成。因此,对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道德教育,无论如何也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11.
李峰 《科技信息》2012,(21):161-162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著名的美国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品之一《鬣蜥之夜》中的丰富而富有内涵的一系列冲突有效地外化了人物心理,深刻表现了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这一主题,极大地增强了剧本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扩张政策是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对外政策的核心。重建古罗马帝国辉煌的愿望、意大利国内的经济危机、红海地区的各种矛盾、对英国欺骗性外交和英国拥有大量殖民地的不满,以及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共同促成了意大利对红海地区的扩张。意大利对红海地区的扩张表现在:对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军事入侵、对红海地区国家的政治渗透、对占领区农业生产的管制、对殖民地的宗教改造。扩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英国和占领区人民的阻挠而终归破产,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内部产生分裂,意大利经济开始崩溃,贝尼托·墨索里尼政权最终垮台。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水资源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中有关水的生活习俗及精神信仰等方面的表现的归纳和总结,力图说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点与动力源泉,大学生群体的信仰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现状是不可忽视的课题,引导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崇高的信仰,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需要。要注重了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状况与整体认知,聚焦成因的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溢着大量的美国文化因素:记录世人对"美国梦"的追求,体现圣经的人物、思想和西方宗教神话、典故,并包含亘古不变的美国信条,这些都是弗罗斯特给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诵读他的诗歌对现代人理解美国的精神文化、宗教信仰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本细读从最后家园的沦陷、平原的灵魂、平原的恶之源、平原的精神信仰以及高原在哪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张炜《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第九部《荒原纪事》的精神发展脉络.小说展示了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环境伦理的缺失.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荒原的沦落史,也是50后的精神史,更是当代人的精神沦落史.小说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和影响正在加大。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养、树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探讨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允  郑思亭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3-15,91
道德信仰是道德建设顺利进行的精神基础。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道德生活与道德建设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反思这一现状,其客观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从主体角度看,则缘于人们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缺失的原因虽不是单质的,但现代性危机造成的信仰与精神的失落、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秩序的失衡与道德资源的不足以及道德教育目标上终极价值关怀的缺乏,却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狱中遗稿的核心内容是"清贫",方志敏的物质观和精神观以此而显示其内容。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清贫"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的生活状况,而是"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精神观融战斗意志、竭诚的信仰、死的理念及雄心壮志等为其中,体现了"人穷志不短"。把握方志敏以"清贫"为实质的物质观和精神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格要素的商业化利用日益普遍,人格权具有财产利益已是广大学者共识。人格权与财产权的二元划分也正得到学者们的重新审视。肯定人格权同时包含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赋予人格权更多的主动性权能,并借鉴相关的域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人格权保护制度,这是保护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