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太阳能、氢能利用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太阳能资源间歇性不稳定所带来的可靠性低的缺陷却影响着负载的连续使用。太阳能光伏水制氢及储能发电系统能通过计算机控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从太阳能光伏水制氢发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电解水制氢系统、储氢技术、氢能利用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太阳能光伏水制氢及储能发电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是一种高效、大规模电化学储能技术,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文重点介绍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液流储能电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发展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与热储能结合能够满足夜间发电需求,可实现连续、可持续性发电,输出稳定、高品质电能,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技术类型,按太阳能集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和蝶式4种发电类型。我国光热发电开发利用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四。分析了我国光热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光热发电的开发利用提出展望,降本提效是光热发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然途径,高效储热介质的开发利用成为促进光热发电降本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商业应用,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对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布置和分组串接技术、光伏系统外置设备的防雷保护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技术以及光伏系统负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浙江省慈溪市天和家园住宅小区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与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重点讨论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光发电等国内外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在阐述各种发电技术的理论与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和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研究价值的技术之一,相较于光伏发电具有输出连续稳定可调、碳排放量低等独特的优势.作为光热电站的最主要投资部分,太阳能集热系统对光热发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光热发电在集热技术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集热技术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对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展望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路沿线的监控系统,设备用电负荷较小,受地理位置和长距离供电压降的影响,一般采用太阳能供电.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抛去复杂的理论说明,从简单实用的角度,认真分析了影响太阳能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几个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在项目建设初期,一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对太阳能板发电效率的影响;二是要认真计算太阳能板发电量、蓄电池放电和储能、设备负载之间的功率配合等诸多因素,确保发电量和储能满足负载运行要求;三是尽量选择低能耗、环保的新型负载设备;四是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抓好工程质量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是环保、安全的可再生能源,伴随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太阳能发电的需求,全面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把握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云南省某光伏电站工程实例,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场址选择的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址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塔武太阳能热发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规模和容量缩小到一个家庭用电水平,并应用到家庭的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个相对成熟的系统,但是在家用过程中,在与家庭低压电网并网时,会出现太阳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家庭用电需求或光伏发电量过剩等技术设计和规划方案问题.在青藏高原,还存在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系统结构、电池组件、逆变器和控制器等方面对青藏高原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源、经济等角度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能源建设的决策和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光佚发电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能够规模应用的现实能源,可用来进行独立发电和并网发电。以其转换效率高、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通讯、军事、交通,城市建设,民用设施等诸多领域。本文对光佚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独立光佚发电系统严重依赖于蓄电池的缺点,阐述了太阳能制氢储能一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的结构及其原理,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玉宏 《甘肃科技》2011,27(18):8-10,13
介绍了槽式、塔式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发展史和技术现状,以及3种热发电系统的商业开发前景;指出了酒泉开发建设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具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了开发建设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套可提供持续能量供应的独立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必须在应用时使用储能装置。本文对常用于独立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中的蓄电池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目前普遍使用的蓄电池有:铅酸、镍镉和镍氢蓄电池,本文对他们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维护和寿命成本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总结,并在最后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储能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走向职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面向国内外诚聘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学科或专业背景要求:电气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热力学、数学、自动控制、科学仪器设备等学科的相关专业。研究方向: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电子电力技术、电动汽车、分布式电力技术、电力储能技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利用热能发电的技术,是对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文中总结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太阳能热发电的运行模式和热发电系统中的控制难点问题,进而提出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并与传统的单内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多模型控制策略对时变不确定对象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单独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具有输出不稳定、效率不理想等一系列缺陷.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综合考虑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风能和太阳能所具有的天然的互补性,与单独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相比有许多优点,是将来微网建设和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主要对风光互补发电的基本结构进行概括,分析了一些基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多数的太阳能电池板都采用类似于太阳能热水器的"A"形方式,不利于太阳光的充分利用,限制了太阳能发电的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PC82G516单片机的简易太阳能电池板角度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电池板朝向角,使得太阳能电池板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在一定误差内保持垂直.本设计装置能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平行阵列式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使太阳能发电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县永平 《甘肃科技》2011,27(9):69-70,73
文章在叙述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典型西北地区——甘肃定西市常用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就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功率、蓄电池容量、控制器、逆变器容量的选择以及系统电气方案设计做了说明。认为在市电不方便和架设距离偏远的西北地区大力推广家庭常用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是完全可行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建筑能耗的消费特点、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河南省太阳辐照强度,提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与建筑栏杆一体化的设计方案,设计了供热、供电的建筑栏杆,并对该系统的发电量、发电功率和进出水温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太阳能光电板发电功率最高为240.4 W,最低为87.2 W;当天发电度数最高为2.5 kW·h,平均每天发电度数为1.51 kW·h;太阳能热水器水箱进出水最高温差为34.8℃,最低温差23.3℃,平均温差约30.67℃,系统运行稳定良好.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三种类型微源组成的微电网的运行特性,在MATALB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基于主从控制的风光储微电网联合仿真模型.以蓄电池储能系统为主控电源,在微电网并网运行时,所有微源都采用P/Q控制;微电网离网运行时,蓄电池储能系统采用V/f控制,支撑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然后对微电网并网运行、离网运行及并离网切换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微电网在并网、离网运行模式下能安全、可靠运行,在运行模式切换过程时能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