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7,2(2):58-58
著名的苏联数学家、地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北極研究者施密特院士已于1956年9月7日逝世,享年65岁。施密特院士的科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在其整个生活中,他以極大的热情从事解决科学中“空白点”的最艰巨的任务。在数学方面,他研究了“群論”問題,并創立了莫斯科代数学派;在地理学方面,他領导了关于开辟北極的理論和实际的研究,同时他也是北極考察  相似文献   

2.
他们是一群活跃在北太平洋上的中国江苏青年船员.与他们的同龄人一样,他们爱听流行音乐,爱看韩剧,也爱上网写博客.但当他们选择了北太平洋钓鱿人这一职业后,他们每年有7个月在天苍苍、水茫茫的洋面上度过.  相似文献   

3.
华南铀的古岩溶直接成矿现象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茂中 《科学通报》1994,39(12):1152-1152
我国华南已查明有岩溶型铀矿床群,属世界罕见.迄今国外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前苏联秋亚穆云和中非巴科马探明各有一处小型岩溶型铀矿床或铀矿点.岩溶型矿床包括岩溶矿床、与岩溶有关矿床两类,过去我国已查明的岩溶型铀矿床均为后一类型,即岩溶对成矿提供贮矿空间,或古岩溶仅使铀预富集(未达工业品位),后经热水叠造生成工业铀矿床.笔者研究373铀矿床时,首次在华南发现典型铀的古岩溶直接成矿现象,并形成典型的古岩溶铀矿床,从而从而为我国建立这一特殊的铀成矿新类型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59,4(20):702-702
磷矿是最重要的农肥矿物原料,它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地貭研究所对磷矿的研究,虽然在1956年即曾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工作,但正式工作却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开始的。当时我們分析了中国磷矿资源的現状,发現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地区不平衡,首先应在华北广大农业地区找出磷矿。要解决这个問题,第一、要明确到那里去找,第二、要拟定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間內取得成果的工作方法。当时我們信为,要解决到那里去找的問題,就必須掌握切合中国实际地貭情况的成矿理論,有了成矿理論的指导,然后就能有方向。于是我們决定先摸成矿理論,再进行找矿。在我們研究了已有的不同成矿理論,拟定了我們的工作假說之后,便馬上出发到各个已有的矿点去实践和驗証。由于事先有准备,心中有数,我們对成矿理論的研究在短短的时間內得到了不少成果。但时間究竟过去了不少,当我們考虑到北  相似文献   

5.
它们是寒带海洋的巨无霸,它们是航行在北大西洋所有船只的瘟神。192年4月门日夜里,巨轮“泰坦尼克号”和它们中的一员仅仅肩膀擦肩膀地轻轻接触了一下,就造成1490人魂葬大海的惨剧。船毁人亡的悲剧发生后一个星期,美国海岸巡逻队开始派出巡逻小队在海上游曳,对北大西洋洋面出现的所有冰山进行搜索跟踪,海面上从此出现了一群追踪冰山的人。  相似文献   

6.
李华芹 《科学通报》1992,37(12):1109-1109
众所周知,前人在研究钨矿成矿时代时,基本上都是采用与成矿有关的岩石,或与矿脉共生的蚀变矿物作为测年对象,它们的同位素年龄多半只能提供围岩(母岩)或矿物结晶时代间接推断成矿年龄。Shepherd等人曾先后对英国南部和西南部某些钨锡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的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和脉石矿物——萤石,测定了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并获得成功。作者首次对西华山钨矿床中同一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黑钨矿和萤  相似文献   

7.
李建康  李鹏  王登红  李兴杰 《科学通报》2019,64(15):1545-1566
铌、钽是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金属资源.世界上的铌钽资源主要为内生来源,可分为过铝质岩浆系统的花岗伟晶岩型和花岗岩型铌钽矿床、碱性岩-碳酸岩岩浆系统的碳酸岩及其风化壳型和碱性岩型铌钽资源.我国的铌钽资源主要为花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碱性岩型和碳酸岩型,但资源品位较低,碳酸岩型铌钽资源较少,尚未发现碳酸岩风化壳型资源.我国过铝性岩浆系统的铌钽矿床主要分布在阿尔泰、松潘-甘孜、江南古陆、南岭和滇西-藏南等铌钽成矿带,成矿作用集中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发生在喜山期;碱性系统的铌钽成矿带主要为塔里木-华北北缘、秦岭和扬子西缘成矿带,成矿主要发生在海西-印支期,并有元古宙的成矿作用,两种类型成矿系统的时空分离交替成矿的特征主要归因于二者具有不同的成矿构造背景.前者主要发生在具有巨厚复理石沉积建造的造山带,造山过程中发生铌钽成矿作用;后者主要发生在深大断裂带或裂谷区,成矿物质具有深部来源特征.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我国应该在松潘-甘孜、阿尔泰、江南古陆、藏南等巨厚复理石沉积建造区,加大寻找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资源的力度;在塔里木-华北陆块北缘和秦岭等深大断裂发育区,寻找碳酸岩型铌资源;重视南岭、滇西和秦岭地区钨锡矿床中共(伴)生的铌钽资源,加强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徐步台 《科学通报》1983,28(24):1510-1510
一、引言绍兴-江山断裂带是浙江境内地质构造单元的一级分划性界线(图1)。其北侧呈小片出露的变质基底岩系称为双溪坞群,它可与皖南的前震且系、湘桂的四堡群相对比,构成了浙西“前陆盆地”的基底;其南侧在宁波-遂昌隆起带断续出露的变质岩系称为陈蔡群,与闽东北的  相似文献   

9.
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Sm-Nd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耀民  涂光炽  胡瑞忠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5,50(12):1253-1258
通过典型矿床-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床中矿石及萤石稀土元素特征和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 对昆阳群稀土富集及矿化时代进行了限定. 研究表明, 成矿期呈浸染状紫红色萤石中稀土总量 高, 强烈富集轻稀土, 正Eu异常; 成矿期后脉状浅绿色萤石中稀土总量低, 相对富集重稀土. 成矿期萤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39±40 Ma, εNd(t)=-4.6; 矿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17±100 Ma, εNd(t)值为-3.2. 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 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地幔, 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 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中元古代稀土大规模爆发成矿可能与当时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产出的富碱非造山型岩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北二叠纪的柯坪稀囊蕨及其原位孢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栋  吴秀元 《科学通报》1998,43(18):2009-2012
描述产自新疆塔北下二叠统的一种里白科植物化石-柯坪稀囊蕨。材料包括保存较好的实羽片,孢子囊群,原位孢子以及共生的Sphenopteris型营养羽片,实小羽片中脉两侧规则排列有1-3个(通常为2个)的孢子囊群,每个囊群由4-6个孢子囊组成,具横列环带,无囊群盖。单个孢子囊中的孢子产量约为256个,原位孢子圆三角形,具三射线,表面光滑,可与分散孢子Leiotriletes相比较。通过与相关化石及现生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方河道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不仅仅是气候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河道的主河槽变窄、河床被淤泥抬高阻塞、河滩大部分面积被附近村庄耕种农作物、河道建筑物及两岸堤防失修所造成的,因此,对河道流域的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的微观特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锰矿物的微观特征包括锰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元素在锰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成岩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有钙锰矿、布塞尔矿和水钠锰矿等;水成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是水羟锰矿。钙锰矿的晶体结构是隧道结构;布塞尔矿、水钠锰矿和水羟锰矿的晶体结构都是层状结构。铁锰结核中锰矿物一般含有过渡金属元素(Co、Ni、Cu、V、Mo、W和Pt)和稀土元素(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Y和Sc)。过渡金属元素的富集现象是专属吸附和选择性吸附的结果,它们能与锰矿物形成稳定的内圈配合物。目前,一般认为稀土元素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锰矿物上。  相似文献   

13.
片状羰基铁/石蜡复合材料的高频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  位建强  韩相华  伊海波  王涛  李发伸 《科学通报》2010,55(26):2570-2575
以球形羰基铁粉为原料, 在不同转速下球磨, 比较了不同球磨速度下样品的形貌和静态磁性. 将球磨后片状样品以50%体积浓度与石蜡均匀混合制备复合材料, 利用同轴线法在0.1~18 GHz频率范围内研究其复数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 球磨后片状样品的低频磁导率实部值较未球磨样品明显增大, 共振频率向高频方向移动, 在1.5~16 GHz频率范围内磁导率虚部值增大. 将复合材料在磁场内旋转取向, 可以近一步提高样品的复数磁导率, 其磁导率实部值在0.1 GHz时为12.1, 在2 GHz时为11.1, 磁导率虚部最大值为6.2. 可见, 片状羰基铁粉复合材料是一种好的高频软磁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3,35(3):211-216
灶神星(Vesta)是小行星主带的最大成员之一。主带的最大成员--谷神星(Ceres)已归类为矮行星,灶神星也是候选的矮行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行星,灶神星是很奇特的。灶神星的光谱跟HED 陨石相似,因而推断它是该群陨石的母体。在灶神星族小行星和V 型小行星中,其他小行星都很小,可认为它们是灶神星受撞击而抛出的碎块。跟含水的谷神星不同,灶神星是缺水的火成岩石星,因此,它们倍受关注。为揭示谷神星和灶神星的奥秘,美国专门发射黎明号(Dawn)飞船去探测它们,现在已完成了环绕灶神星一年多的探测,正在飞往谷神星途中。黎明号飞船所摄的灶神星图像令人大为震惊,其南极区有两个大陨击盆地,证实了它曾受到巨大撞击所抛出碎块成为有关的小行星和陨石,并且造成其赤道区的大沟槽。灶神星有相似于类地行星的核、幔、壳结构和早期演化史,可能是遗留的原行星(protoplanet),因而,对灶神星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类地行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则与效果,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重要问题,也是从事离退休工作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原则与效果观,是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牛顿动力学方法对单级倒立摆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对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PID控制法、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SIC材料及器件的应用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守国  张岩 《自然杂志》2011,33(1):42-45
SiC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于可用于军事领域,国外限制该产品的出口。作者首先阐述了SiC 材料的基本特性,介绍了SiC晶体的生长技术及晶体供应商,尤其是国内SiC晶体材料的研制现状,最后评述SiC器件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并指出中国应建立SiC材料及器件研制和应用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花粉壁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骏  杨仲南 《自然杂志》2013,35(2):112-117
在被子植物中,花粉壁是雄性配子体表面包裹的一层致密物质,在抵御各种环境压力或微生物的侵袭,以及授粉时细胞的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花粉壁由花粉内壁和花粉外壁所组成,其中外壁又分为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花粉外壁的物质直接来源于绒毡层细胞,外壁的沉积模式是由初生外壁决定,而花粉内壁由小孢子自身控制。近年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人们克隆了许多与花粉外壁形成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植株雄性不育的表型。这些基因涉及到绒毡层发育的调控,孢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以及胼胝质壁和初生外壁的形成。笔者对这些基因的功能与花粉壁发育的关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发育重演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长富 《自然杂志》2008,30(5):291-295
个体的发育是由受精卵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形成的,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外胚滋养层和内细胞团构成,外胚滋养层负责胚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以支持内细胞团的进一步分化。随后的细胞分化则导致一系列“类囊胚”的形成。“类囊胚”由外围的“类外胚滋养层”和内部的“类内细胞团”构成,“类内细胞团”为干细胞。每个“类囊胚”均由上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形成,“类内细胞团”的分化潜能随 “类囊胚”的层级增多而逐次降低。最后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不再形成“类囊胚”,只能形成特定的功能细胞。“类外胚滋养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其内的“类内细胞团”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以支持其发育。“类外胚滋养层”形成的组织一般为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个体的发育实际上是“类囊胚”不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是生物发育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20.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作为穿戴式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健康监护、人机交互体系以及人造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简略归纳了柔性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对柔性传感器大面积阵列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及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展望了柔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