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带有中间辊横移的新型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带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对于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板厚和板形控制存在着耦合作用,研究轧机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于实现板厚和板形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压靠法和轧制法研究了带有中间辊横移的HC和UC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结果表明,六辊轧机中间辊横移对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均有影响·给出了刚度值与横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影响函数的轧机辊系变形分析及板形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设计、改造板带轧机,以及控制和改善板形时都要对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进行考虑。采用影响函数法,根据所给出的计算模型对某1850轧机轧辊辊系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其板材横向厚差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板带轧机板形检测设备系统误差综合补偿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考虑板带轧机板形检测设备的结构与工艺特点,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将经典力学理论与现代计算技术有机结合,首次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板带轧机板形检测设备系统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误差综合补偿方案,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对不同张力下检测辊的挠曲、倾斜、磨损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补偿,大大降低了现场的板形封锁率,给企业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六辊可逆轧机板形神经网络广义预测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板带轧制过程中,板形控制具有非线性、时变、纯滞后和耦合的特点,其建模与控制是很困难的·在神经网络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可逆UC轧机的板形进行在线控制,有效地加强对轧辊热凸度等慢时变且无法实时测量的过程参量的适应能力,抑制各种随机干扰的影响·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板形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符合WRS轧机(Work Roll Shifting Mill)实际情况的分割型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理论研究表明,WRS轧机具有优良的板形控制特性。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说明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这对于建立WRS轧机的板形控制模型有重要意义,为WRS轧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板形板厚精度是板带材的重要质量指标,轧机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动力学特性严重影响板带材质量。本文介绍了轧机系统动态建模及仿真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轧机动态特性研究的进展,这方面主要是对厚度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板形板厚控制的轧机系统动态建模及仿真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提出了将轧辊看做弹性连续体,利用连续体动力学理论研究轧辊的动态特性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板形控制的轧机系统动态模型,对其理论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基于板形板厚控制的轧机系统动态建模及仿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板形最优综合控制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CLECIM带钢冷连轧机板形自动控制(AutomaticFlatnessControl,简称AFC)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板形目标曲线、评价板形的性能指标函数及综合AFC系统的结构,推导出最优综合控制算法.该算法的优越性在于:充分利用输入信息,全面考虑多个执行机构对轧件各个区域的作用,避免了各控制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易于在线实现.该AFC系统已在某四机架冷连轧机上实验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投入该AFC系统,板形精度比手动控制平均提高75%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讨WRS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WRS模拟机上进行了弯辊力与工作辊移动量对板凸度与边部减薄控制效果的双因素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弯辊力是板形控制的显著因素,随着工作辊的移动其控制效果明显增强,因此WRS轧机比四辊轧机具有更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了CVC轧机的板形控制原理,应用中轴向力、磨损、轧辊热凸度及设备结构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酒钢不锈钢热轧采用四辊可逆式炉卷轧机,主要有工作辊弯辊技术(WRB)、连续可变凸度控制技术(CVC)和动态工作辊冷却技术(DWRC)等多种板形控制手段.在不锈钢生产实践中,对CVC窜辊方式、辊型、冷却水流量等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综合应用上述技术,有效提高了板形控制能力和轧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磁控形状记忆合金(MSMA)材料自主设计了一种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伸缩作动器,并阐述其原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MSMA相对空气导磁率、导磁片的相对导磁率及电流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MSMA相对空气导磁率为30、电流大小为3 A时,MSMA棒中心线磁场的均匀性较好;而导磁片的相对导磁率对其均匀性影响较小。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伸缩作动器,达到了从理论上充分掌握MSMA棒轴向磁场强度及均匀性,并间接地保证了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伸缩作动器具有较优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需求,需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半实物仿真系统.针对混合选别过程,研发由对象计算机、控制器设计计算机、监控计算机、虚拟执行机构与检测仪表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该系统基于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控制算法,运用MATLAB研发虚拟对象、虚拟执行机构和检测仪表、控制器设计模型,研发了相应的可视化界面.在对象计算机、控制器设计计算机和监控计算机的基础上完成了被控对象机理建模、控制器设计模型参数辨识、控制器设计和控制器性能评价等研究.为复杂控制算法研究进一步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讨论智能结构静态形状控制中压电执行元件最优位置选择问题.确定出压电执行元件对智能结构静态形状控制效果的度量,并以此做为选择压电执行元件最优位置的定量指标.给出选择方法及数值示例.  相似文献   

14.
梁式自适应结构主动控制模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结构对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 ,构造了梁式自适应结构 ,并对其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由传感器、作动器与梁主体结构组成梁式自适应结构。基于压电材料的本构关系 ,建立了传感方程和作动方程。根据有限元方法和现代控制理论 ,建立了梁式自适应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和系统的状态方程。采用最优控制理论 (L QR) ,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建立了梁式自适应结构主动控制实验系统 ,并对这类自适应结构的动力学行为及主动控制进行了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梁式自适应结构能够改善结构的动力学特性 ,对外界干扰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智能梁弯曲形状的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具有离散分布压电控制器的智能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弯曲形状与压电元件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梁的弯曲形状进行了主动控制的方法,得到了各离攻分散分面压电元件控制电压的解析解,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6.
冷轧CVC和DSR板形控制技术之比较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理论分析以及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数值仿真,从板形控制实绩、操作维护经验、板形调控功效、板形控制能力与特性和板形控制策略与模型等方面,对CVC4技术和DSR技术作出了评价和比较,以便有助于认识和选用此2项板形技术.  相似文献   

17.
Advanced flow measurement and active flow control ne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devices and syst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technologie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feasible approach for micro transducers fabrica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research works of MEMS/NEMS Lab in flow measurement sensors and active flow control actuators.Micro sensors include the flexible thermal sensor array,capacitive shear stress sensor and high sensitivity pressure sensor.Micro actuators are the balloon actuator and synthetic jet actuator respectively.Through wind tunnel test,these micro transducers achieve the goals of shear stres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control,lift enhancement,etc.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flight test verifies the ability of maneuver control of micro actuator.In the future work,micro sensor and actuator can be combined into a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to construct aerodynamic smart skin system for aircraft.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片机的ESMAA伺服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SMA驱动器。该驱动器实际上是偏心内嵌有单程SMA丝的弹性硅胶棒。它集成了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的功能,特别适于作为小型和微型机器人系统中的致动元件。研制了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弯曲型ESMAA柔性伺服控制系统,实现了基于SMA电阻反馈的PI^ 控制策略探讨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速板带轧机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梁振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优化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输入的控制信号能量最小为目标,提出了梁结构振动控制中压电作动器的位置优化准则,基于压电片层合简支弹性梁的模态振动方程,给出了反映各压电作动器上控制电压与模态控制力之间关系的控制电压影响系数的表达式;详细推导了控制信号能量的表达式,并根据控制能量最小的准则对压电作动器的位置进行优化,数值分析中,对梁结构的振动控制过程进行系统仿真,比较了相同衰减时间下压电作动器位于梁表面不同位置时系统输入能量的大小,数值模拟所得的最优位置与理论结果非常吻合,验证了该准则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