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用索络增长速度方程把经济增长因素划分为两类3种,利用它们的贡献把经济增长方式分成三大类别8种类型,并做了经济增长方式类型划分的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经济增长方程,表述诸增长因素之间交互增强的经济增长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对外贸易则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入手,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并以山东省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1995—2006年期间的对外贸易贡献加以测算,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理,提出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和管理为手段,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给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类型划分准则、规模经济贡献的分析方法、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运作因素分析方法,并对一个企业作了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1979-2000年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结论表明:资本投入的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技术进步也为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育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协整理论,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以此模型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6.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盛菁 《甘肃科技》2005,21(1):203-205
本文采用丹尼森系数法、复杂劳动简化法和修正的劳动简化法分别计算了我国1982—2000年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主要针对劳动简化法存在的某些缺陷,特别是简化系数确定上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用改进后的方法进一步估算。根据这些结果可以验证丹尼森系数法不适合我国的当前情况,同时估计我国1982—2000年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  相似文献   

7.
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广东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分析,具体考察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模式,结合当前形势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在总结前人对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折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衡量各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方法,并结合中国的数据,计算了1952-1997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煤炭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指出技术进步型煤炭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缺陷,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煤炭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方程,最后说明了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趋势分解方法,对吉林省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且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趋势的贡献具有一定持续性,即工业增长加强了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从投入要素角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投资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这说明投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分离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余值法”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子进行了分离测算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二,劳动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增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较低,山东省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的分析表明:初级产品贸易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推动市场化进程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工业制成品贸易主要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贸易的分类研究表明,资本密集型贸易比劳动密集型贸易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构建了一个包含初级和高级等2类劳动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作用是使初级劳动者向高级劳动者转变.同时,在一般函数意义下证明了该经济系统是稳定的.结论表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能够影响经济增长,模型参数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与人们的常识相符.  相似文献   

15.
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索洛模型选取1978—2009年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技术进步、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反映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得出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从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这三个角度来研究经济的增长与工业结构的变动,掩盖了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变动的内在动力和目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深刻揭示了经济增长实现的原因以及工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动因。  相似文献   

17.
考虑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模型,代理人或者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或者在教育部门积累人力资本,政府通过征收税收补贴各阶段人力资本的发展,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和均衡分析证明人力资本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关系;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选取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种多重均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选取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相关变量数据,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81-2010年福建省九地市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始终是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科技与教育是支撑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此外,福建省要素投入增长率和要素贡献率呈现明显的地区间不平衡,主要存在4种要素驱动类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些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情况,采用生产函数模型来度量各次产业中的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加强经济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总体框架内,合理地假设劳动力的增长率与经济系统中的资本相关,将劳动力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讨论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下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的投资积累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