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学解释从亨佩尔"演绎—规律"模型到范·弗拉森语用学解释模型的发展,显示出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从以语形和语义分析为基础的静态逻辑向以语用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语境的变化,它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路径,标明了语用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手段已全面地渗透于科学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科学修辞学在经历了文本批评、目的论和特殊论、功能论等研究模式后,走向一种语境论转向,并逐步形成了有影响力和特色的语境论研究模式。其中,科学修辞学的语境特征主要体现在修辞解释的语形基础、语义规范和语用学关联等层面。  相似文献   

4.
古德曼"构造的世界"本身是一种具有多重本质与内涵的语境化的世界,而其构造的过程则是在语形-语义-语用三元关联的语境认知结构之中完成的。一方面,不同样式的"构造世界"需要借助于哲学、科学和艺术等符号系统来加以实现,这些符号系统与实在之间的真正融合需要在有主体参与的语境实践基础上来完成。另一方面,作为对于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真理的"构造"同样必须与语境规则和系统相协调,因此真理就是一种具体的、主客交融的、语境之网中的动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论哈贝马斯“语用学转向”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上,揭示了哈贝马斯在建构社会批判理论时,发生了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分析的语用学转向。其规范语用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理性重建提供新的模式,以支持交流行为理论,在此过程中显示出的对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的整体运用,深刻地折射了20世纪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在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之间合流的整体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推理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理或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化,推理形式的不同类型构成了不同的逻辑系统,有效性概念相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同时,系统内的有效性又分为语形有效性与语义有效性,它们分别可由形式证明的方法和语义解释的方法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7.
论真理观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言哲学后现代演变的视角上,揭示了真理论在20世纪发展的历程,形态和未来走向。在真理问题“朝向语言而生长”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传统“真理符合论”的背离和反叛,自然语言真理论的发展使真理脱离2狭隘的语义层面,迈向广阔的语用空间,语用真理论的创建则为真理走向公共生活实践奠定了基础,后现代“语境化”真理观的设定更使真理在语境实在的基底上,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统一的基础上,达到了后现代的“圆融”,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语言、推理被并列为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涉及语词多义、领域特定话语、文本先备知识等具体的技术问题。语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形式化以语境的"命题逻辑系统"和"局部模型语义"/"多语境系统"为代表。然而,语境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不同的会话场景,不同的文本不能被简单地归属给一系列定制好的语境——与一个个场景和文本对应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语境:它们之间既不是简单的类属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组合关系,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家族类似性。  相似文献   

9.
分类是各门科学认识研究对象、获取和组织知识的一般性方法和手段。文章主要研究术语的类型,从语形、语义、功能三个方面出发,根据不同的术语类型划分依据,尝试建立一个术语类型的基本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分类是各门科学认识研究对象、获取和组织知识的一般性方法和手段。文章主要研究术语的类型,从语形、语义、功能三个方面出发,根据不同的术语类型划分依据,尝试建立一个术语类型的基本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经典否定、直觉主义否定和弗协调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形和语义两个角度探讨了经典否定、直觉主义否定和弗协调否定的含义、性质与特征.并对这三种否定进行比较,指出其相同与相异之处.此外,还通过否定揭示出经典命题逻辑系统、直觉主义命题逻辑系统和弗协调命题逻辑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形式逻辑采用语义和语形方法来分析、评价论证,只关注论证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实际论证过程中的修辞、语境、情境以及其它直接影响论证行为与结果的语用因素。这种规范性论证分析与评价对于自然语言的非形式论证不太适用。荷兰学者凡.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提出语用论辩理论,试图从语用角度来评价自然语言论证。本文评述了语用论辩理论的理论背景及核心理论,并进一步提出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困境主要在于:实证主义方法论与解释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以及由各自内在缺陷所导致的研究实践与真实社会世界的背离。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隐含的哲学世界观来看,一种走向语境论的趋势已成为必然。语境论世界观的根隐喻是"历史事件"或"语境中的行动",它所蕴涵的认知视角、分析路径及其揭示的语境的本体论性,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开创第三种立场。语境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倡导案例研究式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模式。基于此,这种方法论能够吸收并综合各种方法论立场的优势,克服它们的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现有立场的二元对立,并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9-112
从传统生态学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生态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争论不断演化。这一争论的产生既受学科多元发展趋势的影响,也受自身概念语义含糊等方面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考察该争论:本体论层面,生态学整体论者和还原论者均认同物质构成的一致性,但对属性的可还原性持不同立场;认识论层面,二者的争论在于生态学研究应侧重下向解释路径还是上向解释路径,但这两种立场并非处于对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基因调控网络中的"信息"可以通过信号框架的方式来展示。这种展示证明了在发育生物学中至少有一些"信息"是可以被谈论的。同时,这里"信息"的使用是一种意向性信息。只有在基因调控网络的语境下才能通过信号框架将遗传信息与基因在发育生物学中发挥的特定作用连接在一起。可以发现,在不同的语境下生物学信息可以被不同地使用。当然,这与它在所有语境中是否都是合理的,是一个分开的问题。对生物学信息而言,语境论的认识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只要运用恰当,不同语境下的生物学信息使用都有可能是合法的。而这种语境论的"信息"意义的构建就实现了生物学信息的语义形成。  相似文献   

16.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三种主要的解释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知主体S和同一个命题p,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知识归赋:在"低"语境中.我们认为"S知道p";而在"高"语境中,我们认为"S不知道p".语境主义认为,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归赋语境的敏感性;SSI则认为它反映了知识归赋的成真条件对主体语境的敏感性;与语境主义与SSI的语义解释相反,语用论温和不变主义提出了一种语用解释,它主张用会话适当性条件的语境敏感性来解释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真理问题是哲学上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的真理观在对传统真理观特别是科学实在论的“真理符合论”的反叛以及“朝向语言而生长”的过程中,以“经验适当性”代替传统的真理概念,并且经历了由句法到语义,进而向语用的转变,最终达到了语形、语义和语用相结合基础上的后现代“语境化”的解释学真理观,而这一过程又始终贯穿着怀疑论、概率论以及后现代整体论观念的渗透,从而实现了其反实在论真理观的后现代转向,同时也为真理观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视角。因此,具体分析范·弗拉森真理观的发展及其特征和趋向,对于把握整个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真理观,并站在这个层面去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真理观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认知科学大背景下智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认知科学领域核心技术之一的“自然语言处理”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从整体到局部的思想转变,将是下一阶段自然语言处理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动态语义分析要求引入语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在经过语形和语义阶段之后,向语用阶段转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双语之间从语言和文字出发,对术语的语音理据、语形理据、语义理据和文字理据进行对比,既可深入了解各语言术语的性质与特点,也可发现其共性之处。以汉语和英语为例,进行了比较宏观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双语之间从语言和文字出发,对术语的语音理据、语形理据、语义理据和文字理据进行对比,既可深入了解各语言术语的性质与特点,也可发现其共性之处。以汉语和英语为例,进行了比较宏观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